绿林网

《此心安处是吾乡》读后感100字

《此心安处是吾乡》读后感100字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此心安处是吾乡》读后感(一):季羡林《留德十年》后 日记国内首次出版

本书是由季羡林先生在留德十年之后返回祖国并在北大开始工作的近两年时间内所记日记的手稿编辑而成。目前季羡林先生的日记已出版的包括《清华园日记》、《留德十年》等,本书所记录内容在时间上基本是《留德十年》的接续,在国内属于首次出版。

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作者从1946年5月1日香港开始,辗转上海、南京、北平、济南等多个城市,拜访朋友、赴北大任教、回济南家乡探亲等等的日常生活、遭遇见闻、读书写作和所思所想。

书中详细记录的日常生活,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一代学术大师的学术追求、日常交往、为人处世与内心世界,而且可以了解到抗战结束后到解放前这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不仅是研究季羡林先生的宝贵资料,更是珍贵的社会生活史素材。先生文笔质朴、真实、亲切、自然,其中记事率真、写景动人。

《此心安处是吾乡》读后感(二):时光里的季羡林

第一次讀季先生學術之外的文字,名人的日記與常人的日記不同在於,他們簡單的文字中蘊含著深刻的學術意識、哲理等。從季先生的日記中,我們能夠看出一代大師的心路歷程、為人處世方式,而這些很多都是我們所缺乏的。

對於一部學術名人的日記,單純的日記,我們根本無法從文字或者文學寫作方面來進行評價,若是可以,那想必就不是真正的日記了,試想,誰又會在僅僅是記錄自己心路歷程的日記中賣弄文字呢!既然是日記,自然就是真情實感!而這,也正是《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優勢所在。所以,談《此心安處是吾鄉》我想只能從感觸這個角度出發了!

從季先生的日記中,我們能夠學到他嚴謹的人生態度,在大熱的天氣里,穿的那麼工整去拜會別人;學術關注角度廣泛,從《吾家》到《西北大地研究》《先秦史》《和平日報》《苦霧集》《方廣大莊嚴經》《列子》《洛陽伽藍記》《西藏文法》……這與今天的研究者完全不一樣,今天的學者大多只專注一個點,對於自己所研究點之外的東西一概不知,所以也只能是研究者,不能成為大家!

所有人的歷史我們不能重複,我們也不可能成為季先生,但是季先生的為人態度以及治學的方式我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我,一個高校老師,知識面如果窄的話,那麼取其上得其下,學生的知識面就會更窄。由此,我終於明白季先生為什麼能夠在北大任教,而我卻只能在一所地方高校任教的原因了!

穿越歷史,雖然季先生的文字是以印刷字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已經觸不到季先生文字的溫度,但是我們卻能通過這些文字感受到他的思想、他的人生態度,這便是人生最大的收穫了!

我們習慣在日記中抒發自己的心情、訴說自己的小秘密,卻從不如季先生這樣記錄自己每天的行為,為什麼?因為我們每天都在浪費大量的時間,我們根本記錄不出來所謂的忙碌到底是什麼!

一本六十多年前的日記,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學術大家的行程,看到了他對時間的充分利用!這對於我們而言是一個警醒!或許,我們真的應該好好調整自己的思緒,想想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了!

《此心安处是吾乡》读后感(三):吾乡很安心

其实日记是很私秘的东西,季老在世的时候,未必答应拿来示人的吧。人生在世,总是不想裸奔的,谁也不愿暴晒在太阳底下,连个隐私都没有,日记都要拿来公开。

可是我们太喜欢季老了,我们想追随他的足迹吗?好像也不是。那我们是要了解他的隐私吗?大约也不是。我们读他的日记,只是想走近他,了解他的生平经历还不够,我们想揭开更真实的季羡林吧。大约这也是《此心安处是吾乡》出版示人的原因之一吧。因为一代大师已经驾鹤西去,我们突然发现,现世真正的大师,原来这么少。一位朴素老人的离去,我们的损失居然这样大!犹记得当年季老病重,惊动了国家领导人,指示医院说要不惜一切代价,救活季老。但是大限已至,生死有命,季老还是安静的走了。读过季老很多的散书,也了解很多他在北大的趣事,比如曾经为青年学生指路,指完路自己又觉得挺有意思,想着说那匆忙的青年日后知道为他指路的老人是季羡林,会做何感想呢。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季老的日记体。所以书中都是日常记录,非常的生活琐碎。大抵是见了什么人,跟谁一起吃饭,又去了哪里。虽然总体是这样的,但是也非常有趣。因为太真实了,你居然可以了解季羡林那些年的生活真实,如此平淡,如此的平常,但是却真的很大师。藏克家说他:你的人,朴实非常。你的衣着和你的人一样。

季老说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他的生活其实很丰富,来往皆文人大师,住大殿堂级的大学里,他热爱这一切,生活很随意但是很心安。他是喜欢这样的日子和这样的自己的,他最爱的是读书,做学术和做导师吧。

从海外归来,是陈寅恪介绍季老去北大的。陈寅恪是计划生育首倡导者,学术大师。只是身为清华大学的教授却推荐季老去北大,连季老都不明白他为什么不介绍自己去清华。看来当年,清华和北大走的很近啊,几乎可以资源共享么。

所以季羡林一直是北大的季羡林。他也愿意把自己的一生交与北大。初到北大的时候是副教授,但是一星期后就升为正教授。因为教学和学术得到肯定才被破格的。季老日记中关于此事的记录有些不太一致。一说聘他来的时候就谈的是教授级别。但是北大当时的规定是归国人才初来都是以副教授。所以季老当时的内心里是当自己为副教授的,虽然聘任的时候谈的是教授,但是他的内心不是这样认为自己的。所以一星期后正式被通知转为教授,他才有这样受宠的心吧。

无防,大师的可爱之处,就是他的一股子认真的劲儿!

《此心安处是吾乡》读后感(四):心安才是生活,我要稳稳的幸福

暑假如期而至,也许对许多没有假期的人来说,有一个假期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我也曾经在休息之前这样兴奋的告诉自己,也许这个暑假会是多么多么美丽的开始,美丽的回忆,我们都需要将未来想象的很好,然后你会发现其实全然不是这样,你会在突然闲下来之后而无所事事,突然发现没有事情做得日子简直就是煎熬。虽然无数次过过如此无聊的日子,并且无数次发誓自己不要这样过,但是严重拖延症的自己还是没了方向。

静静地躺着,然后想去做事,但是却感觉没了力气,这种类似癫狂的无聊的状态持续了好几天。终于拿起了书,随手拿起放在沙发上的书,有时不得不说我会将看书当作任务,因为喜欢书,又不会敷衍写书评,我总是会将时间放的很充裕,本来申请了很多很多好书,可是却似乎反而没了心境。我终于要问问自己,可是这个答案却是在季老的书中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本外包装有着惹人暖心的绿色的书,包装精良。书不厚,打开有着淡淡的纸香,细读文字更是如此,这本书是以季老的日记来整理的。提起日记,我的青春时代有一箱子的日记本,那里面记录着我的懵懂生活,自己的疑惑和一些也许不希望看到的心里话,我们也经常定义日记本。因为是属于一个人最真实的生活的记录,往往最真实。

而这本书也正是如此,季老的日记不长,每篇的开始都是以几点钟起床开始的,记录的都是琐事,我也曾经怀疑过,觉得为什么这么琐碎的事可以这样集结出版,是不是有点太小题大作了,但是自己的迷茫却是在这样一个个短小的日记中找到了方向。

你也许会幻想季老的生活是很忙碌光鲜的,其实很简单,他每天好好地吃饭,然后起身去图书馆或者会朋友,然后吃饭,休息,继续自己的平静生活,有时去讲个稿子,有时去逛逛花园,抑或看看天边的风景,日记随着自己的脚步不断地转换着地点,有时他在香港,后来就去了趟上海,还会在北平过上另外的生活,我看着这一点一滴地生活记录,反而平静了这许久都焦躁的心。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活的轰轰烈烈的,其实在这短暂的生命的旅程中,我们最应该追求的是平凡而有平静的生活,总是觉得别人的精彩自己也要复制,却在不自觉中丢失了真正的自己。

我很羡慕季老能够在图书馆里一呆就是一天,细数夕阳西下,然后期待明天继续在书中继续精彩的故事。

我很想随着这样一位世纪老人的脚步去生活,也许我们都不如他幸福。

也许这篇书评在严格意义上说不是评价书的内容,而是评价了书的影响和精神,这中内在的品质也许会因人而异,但是至少我从中获得了平复自己的力量,这是一本好书,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此心安处是吾乡》读后感(五):文人真实的生活

以前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写日记,那个时候真是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把写日记当做沉重的负担。现在回过头翻看自己的日记本,才发现当初的坚持为自己留下了弥足的珍贵资料,日记反映的是自己真实的思想和生活,《此心安处是吾乡》便是季羡林1946年归国后一年半的日记合集,由此书可以看出一个真正文人的真实生活。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集、翻译家,精通多种语言,我看得比较多的是季羡林先生的散文作品,《此心安处是吾乡》让我第一次接触到季羡林先生的日记。读日记不能用品读文学作品的眼光来看,如果连日记都粉状雕饰,那就不叫做日记了。就像季羡林在《清华园日记》自序中所言“我的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能够出版是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我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记什么,一片天真,毫无谎言。”用这段话来形容此书最恰当不过,这本日记合集没有任何修饰,只是用最平实的语言记录每天所发生的一切,如实记述起床、洗脸、吃饭、见朋友、读书,甚至很少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一本真正写给自己的日记。

读别人的日记不像读小说那样畅快淋漓,也不像读散文那样舒心惬意,那读日记到底有什么用呢?当然不仅仅是窥探隐私这么简单。就像读季羡林先生的这本《此心安处是吾乡》,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生活和做人的方方面面,如率真的个性、朴实的生活、规律的生活习惯。作为一位国学大师,他的各方面成绩都在于平日生活的日积月累,在日记中我们就会发现他坚持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勤奋。若是研究季羡林先生本人和相关友人,日记便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史料,因为它最真实客观得反映了当时季羡林先生和友人的细微生活和交往。

读完这本日记,其实自己感到的是惭愧。现在的人总说自己忙忙碌碌,时间都不知道跑哪去了,倒不如像季羡林先生那样学学,坚持记下每天都干了什么,看看自己到底把时间都用到哪了,大概无非是刷微博、刷朋友圈而已。如果能够有季先生一半的勤奋读书的劲头,相信每个人都会小有所成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