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的读后感大全

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的读后感大全

《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是一本由[美]艾尔曼(Benjamin A.Elman)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22-1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读后感(一):请问和港版(中华书局)相比,简体版有删减或改动吗?

请问和港版(中华书局)相比,简体版有删减或改动吗?请问和港版(中华书局)相比,简体版有删减或改动吗?请问和港版(中华书局)相比,简体版有删减或改动吗?请问和港版(中华书局)相比,简体版有删减或改动吗?请问和港版(中华书局)相比,简体版有删减或改动吗?请问和港版(中华书局)相比,简体版有删减或改动吗?

《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读后感(二):写给自己看看~

对葛兆光教授序的不负责任的剪接~ 1)“科举文化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是一个文化网络,不仅辅助着皇权,制造帝国官僚,而且维护着士绅的利益,构建了社会基本伦理与文化秩序” 2)“在政治、思想和文化上,皇权、士绅与儒家通过科举,形成了三赢的'共谋'” 3)“考官们借助科举考试来宣传正统道学的权威,考官对考卷中的道学解释拥有控制权,确保了专制王朝的文化得以建立在经典权威性之上” 4)“通过精确地文治,科举在身体上锁定和认知上锁闭考生这一点上达到了统一” 5)“由于学习古典经典与典雅语言需要相当的精力与财力,形成了这些士绅阶层对文化和语言的垄断” 但“科举制作为一项可行的教育和文化制度……通过其自身的延续和变革来服务于它所参与建设的国家与社会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需求。因此,它的覆灭给末代帝国统治者和改革者们所带来的后果,是他们所始料未及的” 那么“究竟怎样既避免后见之明即'事后诸葛亮'的批判,又同时避免堕入'存在即合理'那种看似公正的陷阱?”

《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读后感(三):【转】艾尔曼论中华帝国晚期科举的三重属性——政治、社会和文化再生产

【作者简介】本杰明·艾尔曼, 1946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980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方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教授、教授(1986—2001)以及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历史系双聘教授(2002-)。主要从事中国文明史、清史和 中国思想史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思想文化史(1000-1900)、中国科学史(1600—1930)、帝制晚期中国教育史以及中日文化史(1600-1850)。著作主要有《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1984)、《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1990)和《晚期中华帝国科举文化史》(2000)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