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止摄影课》读后感精选

《不止摄影课》读后感精选

《不止摄影课》是一本由曾忆城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锁线裸背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止摄影课》读后感(一):疫情期间值得一看的摄影书

另类的一本摄影书,从顾铮老师的推荐序可以看出的确与众不同。正如书中所提出“我们的身体就是一台相机,摄影首先是要用好身体这台相机,自然能更好地和外在的相机更好的对接”。疫情期间,也让我更多地思考身体和世界的关联。读这本书,不止对摄影有所启发。

书中归纳的摄影的五个关键词也非常有趣:

Peaceful 静

Holy 圣

Observe 观

Touch 触

One 一

P、H、O、T、O,连起来就是英文的摄影“PHOTO”。作者对每个词的解读都很具有实操意义。所以这本书绝不单是理论的书,书中也有非常详细的实操技巧,有作者自己的案例,还有众多摄影大师的作品解析,可谓干货满满!

《不止摄影课》读后感(二):要让更多的人热爱摄影艺术——读《不止摄影课》

文/岸晓风

记得还在念书的时候就拥有了人生第一台相机,那个时候感觉照相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实录”了,因为照得太多了就不满足于“一般”,而应该追求的是“摄影”;而当我拥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机后,清晰的像素让我很快就抛弃了“照相是一门艺术”这一个“初衷”,满足于照相是可以“走进寻常百姓家”。

有道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我个人认为,如果照相的器材是“相机”,那么基本上会自觉的朝“艺术”的方向走,而如果照相的器材是“手机”,那么大概率会朝着“平庸”前进。

当然,这是个人的判断。但是当我读到曾忆城先生的《不止摄影课》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判断更加坚信。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激发了我的一个感受,那就是照相是一门真正的艺术,正因为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会照相,那么我们就不能让“照相”平庸下去。

这本书也可以说一本教材,但是是一本实用性、艺术性、视野开阔度都很强的教材。据说,2016年,一门名为“不止摄影课”的线下课程在广州的小圈子逐渐流行开来,报名学习的人包括报社总编、银行行长、外企高管以及各类自由职业者等。这门课程的主讲人就是曾忆城,而这门课程的精华内容,就都在这本书中。

有意思的是,在书的开头部分,作者给我们上的不是技术课,而是哲学课。作者认为,人的身体既是相机,也是相本身。又说,一切外挂的相机,都是人身体这台相机的延伸。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你感知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你开心,你眼中的世界就开心;你愤怒,你眼中的世界也是愤怒的。所以,境由心生,要学好摄影课,前提是自己要感知,要能发现生活的美。

作者认为,摄影的密码可以概括为5个关键词,分别是精(静自成镜)、圣(圣无分别)、观(观通内外)、触(触动心弦)、一(一合万相)。当然,作者在阐释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想时,是紧密地结合了摄影的实际的,对于一个想将摄影变得“专业”的人来说,没有理论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

在此基础上,作者在书中给读者传授了大量的技艺方面的内容,比如相机的观看原理、ISO、光圈、快门三要素等等,当然,还有大量的摄影作品举例,其中很多都是大师的作品或者大师级作品。这些,都让这本书变得精彩纷呈。

《不止摄影课》读后感(三):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摄影

这本书名叫《不止摄影课》,的确如此。我愉快地从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多知识,不止关于摄影,还有关于美,关于艺术。

什么是“摄影”呢?作者从中英文两方面对这个词作了考证。“摄影”的英文“photography”,本义是“光的绘画”。当摄影问世之初,最先见到这一新事物的英国科学家John Herschel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图画(picture)。随即他创造出“photography”一词,以表明摄影与其他绘画形式之间的区别。要义在于:摄影是一种“光的绘画”,而不是油画或者水彩画。

既然摄影是“光的绘画”,那么它肯定和“光”以及“绘画”关系密切。本书也向读者作了非常重要的科普。作者指出,在绘画中,有三种重要的光。一种是达芬奇绘画中“理想之光”;一种是卡拉瓦乔绘画中“戏剧之光”,一种是伦勃朗绘画中“电影之光”。并进一步阐释,如何在摄影中灵活运用这三种“光”。限于篇幅,笔者就不进一步展开了,读者如有兴趣,不妨深入研读本书,相信定会有许多收获。

“不拍什么和拍什么,同等重要,前者有时甚至更重要。在取景的时候,很多人没有这种意识,特别是用数码相机的时候,有的人先拍了再说,回来看到不合适的再裁掉。这样既浪费了自己的精力,也浪费了时间。后期裁剪图片受制于已有图片的局限,而在现场直接调整,拍摄出自己想要的、不多不少的图景,可能性更大更自由。”

“‘边界意识’也是‘边戒意识’,这种意识要求我们边拍边戒掉什么都想留在画面中的想法,边拍边戒掉无意识留下多余元素的习惯。将一切多余的相屏蔽在取景框外,这样留下来的元素不多不少,能相互效力,自成世界。”“舍弃一切多余,得心中宇宙。”

类似点拨在书中还有很多,这些识见都是十分关键的。书中还有很多具体的方法。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进一步展开了。相信只要认真研读本书,你的摄影知识和对美的敏感都能得到显著提升。

本书作者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和摄影师。在书中,他还写出了自己在从艺道路上的种种心路历程。他镜头中的一位流浪汉,曾被国外策展机构误当作他本人的头像。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这样的误会不会感到懊恼,对于他,这是一个小小的启示:“我拍下了你,未曾想到你就是我”,“我在路上遇见了你,未承想到你就是我自己。你我共活,同谱一首流浪者之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