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设计改变生活读后感精选

设计改变生活读后感精选

《设计改变生活》是一本由王静著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015-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设计改变生活》读后感(一):很喜欢的书!

设计,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生动有趣、丰富惬意!设计带来的不仅仅是审美的改变,它同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那些不易察觉的、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作者用活泼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向读者阐释生活中的设计奥秘,没有深奥的专业术语,让你更贴近设计以人为本的实质。非常喜欢这本书,作者王静,湖北美术学院艺术学硕士,作者文风朴实严谨又不乏幽默,非常期待有机会阅读这本书!

《设计改变生活》读后感(二):寸步不离的设计

文/河北小珊 评《设计改变生活》

从人类生活发展的历程不难看出,设计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正如本书名字:设计改变生活!坦白而言,作为食物链最高端的人类,我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生活被什么左右着,比如设计。但是看看每天吃饭的筷子勺子,上班起的车子,办公的鼠标电脑,甚至是蔽体的衣服,样样都离不开设计。不要说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代,从原始时代的陶器汲水器的造型,到商周时代具有威严的青铜器,再到唐代的席地而坐变为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都离不开设计。好在设计大多都是“以人为本”,设计的产品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创造更舒适更科学的生活方式,好吧,我承认我离不开设计!

《设计改变生活》读后感(三):设计是最深切的关怀

小的时候喜欢画画,也曾经设想过当个设计师神马的,但是时光和学业磨掉了这些兴趣爱好,现在看到各种时装设计、建筑设计个性十足、绚烂多姿、美到不行,让我看了心生羡慕,喜欢的不得了,悔不当初放弃了画画,因此设计于我而言也成了一件高大上且遥不可及的事情,但是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观念。只要我们对生活怀有热情,深入了解一下自己和家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再加上一些设计知识,我们就能够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的事情,它是每一个人热爱生活的人的权利,更是一种深度的人文关怀。

非常喜欢书中的一句话:“设计师需要帮助大家看到自己的内心和身体需求,找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制衡、与社会轻松对话、与生活愉快舞蹈的科学方式。”由此可见设计追求的是人与自己、自然、社会、生活和谐共处的境界,这种追求是无止境的。我们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的发挥出来去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

设计之所以能够改变生活,是因为它太广博,渗透到了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大到城市的规划,小到身边的每个物件都有设计的痕迹,比如说城市绿化的树木一年四季呈现的颜色,我们平时使用的桌子的长度、宽度、高度等等。这本书轻松有趣、简单易懂,兼具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很适合非专业人士且又想对设计了解一二的人群阅读。

有一个词汇始终贯穿这本书——人机工程学,是人们为了制造人类所需要的产品而将制造经验系统化的一门科学,它从最初的忽视人的因素到“以人为本”,是设计的巨大进步,是人文情怀的渗透。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真的不知道会有很多盲人会因为出行而头破血流的回家,对于健全的人来讲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可是对于身体有缺陷的人来说却是一个难题,因为我们对于环境的设计没有考虑到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所以彰显人文关怀的最好方式就是让我们的社会对于任何人都畅通无阻!而设计对线条、色彩的运用,对自然的借鉴,对动物的模仿都是要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给予人的内心需求的关照!

设计并不高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心里,试着用设计的思维传达我们对于家人、友邻的关怀,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设计改变生活》读后感(四):精确的刻度尺与柔软的绸缎

BY 宋薇棠

从小时候开始,就一直有种设计的情结。慢慢长大才知道,这不是设计,这是每个女孩子都有的情结——臭美,外加一点点女性都有的心灵手巧。

但是像设计这么高大上的东西,还是不自觉地要心向往之。

那么设计到底是什么?

很抱歉,读了这本书并不能解决你的这个问题。想解决这个问题,请您绕道去看大师们写的各种世界设计史%¥#%¥……毕竟,人家书名上写着嘛——《设计改变生活》啊!

所以整本书主要就是在探讨设计和生活之间的种种“恩怨情仇”。生活就像是一位大丈夫,设计作为一位端茶送水的小妇人,一直以来用那极为敏锐的目光与感知力体会着这位大丈夫的种种不同情绪,从而做出相应的举措,让生活这位大丈夫能够过得舒舒服服,美滋滋的。

身处在生活之中的我们,其实已经很难发现设计小妇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做出的种种改变,我们只是一味地在享受,发现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时兴起,或者全当涨姿势。

但是不管是一时兴起,还是涨姿势,如果没有设计这位小妇人,估计人类的生活还停留在山顶洞人时期。我并不是要嘲笑山顶洞人,而是设计真的帮了我们很多很多的忙。

我们有注意过桌椅的高度吗?我们有注意过房间的大小颜色吗?我们有想过这里为什么要这么摆设吗?

我们没有。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以为这是天经地义,与生俱来,这样的光感对比,是天性使然。

但实际上,读了这本书之后,才会明白,所谓的天经地义,所谓的与生俱来,不过是我们自欺欺人的玩笑。

在我眼里,设计实际上是刻度尺上精确的一毫米,是绸缎上那顺滑到极致的触感。

设计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运用书里的一个高端名词就是“人机工程学”。那些我浮想联翩的设计,以为只是天赋与创意的设计,其实都是通过准确地测量构成的。

现实与幻想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差距,而设计实际上就是这两者之间的桥梁,它被幻想驾驭,但同时又被现实所束缚,它不是轻飘飘的羽毛与过眼云烟,它是复杂多变的模仿,是大师们的灵机一闪与汗水汇聚。

它轻盈又沉重。宗教文化是它的枷锁,人们的任性要求是它的翅膀。

但它同时又是自由的,它作为一个载体,不断地带领人们走入一场全新的视觉盛宴与感官体验,它所承载的内核,是普通的生活所需要的。

设计改变生活,其实也改变着每个人的心灵世界与对外界的潜意识认知。

所以,设计绝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它是一条相当复杂的路。

《设计改变生活》读后感(五):设计让生活更安全更便捷

对于设计者来说,新意、大胆、前卫是追求也是挑战,但对于购买者来说,使用性能才是关键。有了小孩之后,出门购物的时候更加注意物品的实用和安全性,不再将外观列入第一位。当然能碰上三项皆有的物品,那便会犹豫不决的下手。

据北京儿童医院统计研究结果显示,4-6周岁的儿童最容易发生“家庭坠物伤害”,而这些坠物发生地包括书橱、书架等家具,设计固然要美,但是有儿童的家庭不让家具变成危险的来源是评判设计的一项关键指标。因而,家具的高度是设计者应该关注的一个方面。书中写道:“安全与舒适永远是设计所追求的至高标准,这也是人体尺度数据存在的理由,一切设计都要以此为出发点,达到最佳的人性化效果。”并解释了数据的意义。在看书之前,我一直以为设计者是可以天马行空、随意发挥,没想到好的设计还“需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统计,得到他们的特征和尺寸、个体间差异、分布情况及规律等。”想来如此,我们购买衣服的时候还有大小尺寸,而我们生活的家具又何尝不需要呢?举个例子来说,不同的人对书桌的高矮要求定是不同的,如果个子高的人跟个子矮的人坐同一个书桌,那么个子高的人估计弯腰的严重,会不会引起脊椎变形呢?怪不得,现在的书桌讲求的是可调节性,同一款让你自由调节到合适的位置,一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避免了重复设计,节约了成本与时间。真正好的设计往往就是源于生活的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达到最佳的设计状态,而这种体验又是相互的,有了最佳的设计状态,我们的生活又可以变得更加方便与便捷。

书中还讲到构建幼儿园的例子,“在一层以上教室走廊的外侧,按照通常的标准,可设计成1.2-1.3米的实心栏杆,这样虽然比使用栏杆安全,但绝大多数小朋友的平行视线被矮墙挡住了,看不到更多的远景,容易造成压抑的感觉。相对来说,如果做成全封闭式的墙体并进行大面积墙绘,或者安装玻璃幕墙,都会是更好的办法,会更加关注儿童的心理感受。”设计的人性化要求,原来不单单关注人的生理要求,也需要关注人的心理要求。现在具有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而大多产生的原因则要追溯到儿童时期,如果一样设计能够在生活中减少对儿童压抑的状态,无论对家庭还是社会来讲都是巨大的帮助。

我虽不学设计,但也明白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不了设计,这本书并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设计,但是却告诉我们设计与生活密不可切的关系,想学设计的人可以参考下,毕竟源于生活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