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紫禁城的黄昏读后感摘抄

《紫禁城的黄昏》是一本由[英]庄士敦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紫禁城的黄昏》读后感(一):穷途末路的帝国

作者庄士敦,英国人,曾任满清逊帝宣统的英文教师,在溥仪离开紫禁城前几年的时间里与溥仪接触密切,同时由于其身份的关系,作者与当时的各方要人均有接触,其记录颇有历史价值。作者在为帝师的几年中经历过几次重要的事件,其中尤以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为要,可谓帝国穷途末路的见证者。

书中作者对宣统的推崇可见一斑,也正是为此,其部分观点和立场多有偏颇之处。

《紫禁城的黄昏》读后感(二):晚清遗梦

古庙一般的紫禁城悠悠地闪着几只蜡烛,一如风雨飘摇的晚清……

本书的译注又红又专,是在当下评价特定环境的历史,依仗史料多为傅仪、傅杰二人自传,有失偏颇,但本书作者亦是立场太过鲜明,读者务必批判思考,理性阅读。

本书重点描写了傅仪入宫、成长、逊位、出宫、出关等诸多事件,其中不乏庄士敦的惋惜、愤懑、轻蔑、赞许之情,不仅领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溥仪,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活生生的庄士敦。

《紫禁城的黄昏》读后感(三):用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历史,老外比你想的更积极地影响中国的发展。

利玛窦、汤若望、郎世宁,在明末清初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最新的科技信息、世界的新动态。利玛窦更是传奇性的人物,他与崇祯、顺治面谈过,横跨明清两朝。

庄士敦名义上只是家教,实际上有更多眼线的成分在内。他对溥仪不动声色的加入了很多想法,不经意间影响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虽然在这本自传里语焉不详,但是在溥仪的 我的前半生 里庄士敦的某些动作已经是干涉政局的发展了。

埃德加 斯诺更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进入中国政治生活的外国人,他的事迹更加精彩。详情请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

《紫禁城的黄昏》读后感(四):译者的可笑

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师傅庄士敦的独家回忆录,史料价值不言自明。

清朝到民国的过渡,开始一切都很好,和平又文明,小朝廷得以保留。庄氏说,北京城一城三制:民国、东交民巷、紫禁城小朝廷,三家各自为政。诚哉斯言。清朝这颗曾经的太阳,在应该落山的时候迟迟不落,形成一个当时觉得无限期漫长的“黄昏”,这个比喻堪称绝妙。

看这本书,主要是可以看到某意识形态钦定前的史观。庄士敦本人很喜欢溥仪,开始的时候,只有他看到了溥仪只是个金色牢笼里面可怜的儿童。虽然他不下跪,但他很喜欢儒家士大夫那一套。他接受了做帝师,确实也在其位谋其政,兢兢业业为他的皇帝鞍前马后效劳。这本来无可厚非。反而是译者,在注脚和附录中反复按现在钦定的史观批判庄氏,有点可笑。

有个小料,庄氏后来在伦敦大学任中文教授时候还曾指导过钱锺书。

《紫禁城的黄昏》读后感(五):《紫禁城的黄昏》读后感

因为前几天看溥仪《我的前半生》书里多次提到了他的老师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所以找来看了。 如果我先看这本书的话,那我就会对溥仪的印象大颠覆。因为我看书特别的代入,比较相信书里的语言,如果我相信庄士顿的每一句话,那溥仪的形象会非常的正面——有才华,胸怀大志,做慈善爱人民。可惜某些地方庄士敦也是被骗的,比如才华溥仪在自己的书里承认那些诗是抄袭的。还有他对属下的恶毒和伪善。

还好学过一点历史,还有翻译者富强在备注不断地纠正,我才没有被带过去从庄士敦眼里看历史,而且比较客观的了解那段历史。

由于最近在看《觉醒年代》,还看了《我的前半生》就特别的有感触,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读… 首先两个人也够有趣,竟然能被对方的文化影响的这么深。一个喜欢外国文化,崇拜外国的事物,一个这么热爱中国文化,喜欢传统封建的清朝。 记得初中学到百日维新,我觉得光绪皇帝还不错,还知道改变。因为接下来的中国越来越惨,清室越来越腐朽。没想到庄士敦对他评价这么高,英明神武,只是被慈禧压制了和错看了袁世凯。 在溥仪的书里觉得他爸醇亲王唯唯诺诺,胆小怕事。在庄士敦书里多了一点善良,不是摄政王这个位置,也许是一个很和善的老大爷的感觉。 庄士顿作为外国人看世界太片面了,而且对日本好感太重。最后也没看到新中国的成立,我觉得好惋惜呀!一个经历过中国那段混乱的外国人,最后看到新中国成立才是完美结局呀!

我开始比初中学到溥仪时理解他一点点了,他也只是个普通人。一个人不会一当皇帝就会变的雄韬伟略的…虽然他后期事情做的特别错,特别坏。

我在幻想如果让我带着记忆穿越成溥仪我要怎么才能救中国?直接找主席吗?我怕太早他没有经历过某些事成为不了后来的他。自己去改变吗?两本书读起来我都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只能庆幸还好中国走过来的,我现在是中国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