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文献学讲义》经典读后感有感

《古文献学讲义》经典读后感有感

《古文献学讲义》是一本由黄永年著作,中西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3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文献学讲义》读后感(一):很有用的书

全书分四大部分,毫不晦涩。所讲内容浅易充实,为做学问之基础。第四部分所说工具书,並没有浩瀚引论,贵在实用。在目录学一章书中也列了为学者所学知道並亟待阅读的书目,非未读过此书之人能如此细讲,黄先生的阅读与做学问的态度在更能从其书所附录的黄先生文章中窥见一二。他日有时,这本书还是值得再细细读一遍。

《古文献学讲义》读后感(二):据辛德勇教授说此书是《古文獻學四講》的新版

業師黃永年先生著《古文獻學四講》,係交由鷺江出版社在2003年初次正式出版。當時印製無多,且發行不暢,今已不易購置。中西書局在2014年底,重新出版此書,改題《古文獻學講義》,增配插圖,並改訂文字譌誤,自屬精善。卷末附綴余昔日所撰讀書心得http://t.cn/RZad7SG,對利用此書,或能略有助益。

《古文献学讲义》读后感(三):古文献学讲义

因看杜泽逊教授《文献学概要》中有部分未尽详细,遂拿起这本《古文献学讲义》。此书原作《古文献学四讲》,最初由鹭江出版社出版,13年修订再版时改为现名,并附加辛德勇教授书评《研治古代文史的必备入门书籍—读黄永年先生著《古文献学四讲》》一文。目录版本之学,我稍微有点认识,就来自这两本书的指引,或者入门也说不上,那书上内容也只有个模糊的印象,但确实是有点兴趣的,愿意慢慢学习。另,9.23去省图古籍馆,对书上介绍的旋风装、包背装、蝴蝶装、线装书籍有了实物的认识。

《古文献学讲义》读后感(四):中文系的读书

身为一个像王小波一样的自由主义者,当然要读东野圭吾,冯唐......好像学中文的说话一般都得这么开头?等等,你确定这不是“文青”系的?那中文系是个什么行当呢?批发作家的?训练语文老师的?读四书五经的?祛魅太tm难了,自己找个靠谱的人问问吧,反正不是上面这几种玩意儿。

以下文字一本正经,请非中文系的朋友别再往下看了,以免误伤!!!三个感叹号够了否?

一、为什么读?读什么以及不读什么? “三本书助你登上人生巅峰”、“哈佛大学必读书目TOP10”、“七本书让你成功入门心理学”......貌似有些人很喜欢看这类书单,所以或许把题目改成“为什么而读?”会比较好?作为一个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要多的过来人,我得摆摆谱子了: 其一,问自己为什么而读? 兴趣爱好?这不是社交失败的文青常说的话么? 因为无聊?无聊的人就别读书了,读完难道就不无聊了?还不如打打王者农药,回家种田。 反正我读书无非两点,考研和学术,兴许现在还特别喜欢卡夫卡、《红楼梦》、王小波以及塞林格?这种东西人言言殊,看自己喽。无奈地摊手.jpg 其二,为什么要读经典? 今天的人看起来已经几乎没人读四书五经这些东西了,究其原因,只是因为传统的私塾教育被义务教育制度代替了。想想看,初高中老师大部分也是这种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你还指望他们给你推荐这些?这不说笑呢?但是这类书已经在潜移默化地渗入你的生活,成为日用而不知的内在指导了,这些太多了,“放于利而行,多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等等。除此之外,经典还是读其他书的前提,比如《西厢记》里面的张生作自我介绍时说到“一生行藏出处”的“行藏”就是《论语》里“舍之则行,用之则藏”的略语。 其三,少读教材。 你又不是在上高中(也许有的大学比较像?),自己给自己脑子里装那么多浆糊干嘛?尤其是童庆炳,游国恩之类的垃圾,当然,考研er除外。 说得好听点就是绘事后素(咦,我咋看不到,确定不是在装ability?)典出《论语•八侑》,意思就是呢? 自己查去,我一个懒癌晚期的人会帮你查?

二、一份原典书单 其一,写在前面 其实列书单这种东西最能暴露底牌了,而且阅读量不高的尽量还是别列什么书单了吧,误人子弟,像我,现在可不就在误人子弟么?书单难列。一是因为我们在读完《理想国》《社会契约论》这类书后,总会发出这tm都说了什么的感慨。之所以读不懂,是因为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内容的逻辑性不够了解;二是你不了解受推荐人的阅读状况,也许人家卡夫卡、堂吉诃德的小说都没读过,你就给他推荐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这不和学校里推荐《中国小说史略》的老师一样么?都该拉出去背康德的三大批判。

其二,这个书单所列的都是原典,所以大部分是古代的中国和古代的西方所推崇的经典,而对于现当代的书目则基本未加细择。我举的这些书从哪里来? 《如何阅读一本书》和《古文献学讲义》(辅之以《四库全书总目》) 极其重要!重要!重要! 但是又因为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变化,故而使得现在找书又需要加以辨别,所以只能列举一些方便购买的丛书供人选择。 其三,正式书单: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点校本二十四史》《诸子集成》《中国古典基本文学丛书》《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名著名译插图本》、译文出版社《译文名著文库》

欢迎补充

《古文献学讲义》读后感(五):文献学表里 ——黄永年《古文献学讲义》与王欣夫《文献学讲义》的阅读比对

大二上学期的目录学阅读作业,略加润色。

通过两本文献学的书籍阅读感知并结合自身对文献学的认知与思考,以目录学和版本学为主来谈谈我所认识的文献学的“表”与“里”。

两本文献学书籍分别为黄永年先生的《古文献学讲义》,中西书局出版社;王欣夫先生的《文献学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书名只差一字,同为授课的讲义,对象主要初学文献的人,但是二书在编排体例,书写方式,侧重点上颇有些异同。

王欣夫的《文献学讲义》主要为1957~1960年在中文系讲文献学的课程讲稿。黄永年的《古文献学讲义》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授课讲义,成书更晚些,对象涉及不同学科的学生,如图书馆系,历史系,文献学专业的学生,可见这一时代文献学面对向范围更广些,也因为时代发展学科分类体系的完善与细化。具体有关成书过程及作者经历参看二书前言后记,此不作过多獒述。

全书体例编排上来看,黄氏讲义分类为“目录学—版本学—碑刻学—文史工具书”,王氏为“序言—目录—版本—校雠”,都分别为四部分,并将目录与版本之学放于首位(除序言以外),可见目录学是文献学的必不可少的基础与门径。

(1)目录学

王欣夫将目录学分为史家目录—补史目录—官家目录—地方著述—专科目录来讲述,且在开头阐述其源流和重要性,类似这一分类的还有来新夏的《目录学读本》(上海交大出版社),先介绍源流和体例,再按照官家目录—史志目录—私家目录—专科目录来讲述;也有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先溯源,讲述古代分类体制及演进,再分类讲述史志目录—宗教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这似乎为传统的主流的讲述目录学的书,我所学习的目录学课程内容亦大致如此。其中“目录学源流”,“史志目录”,“专科目录”这三个板块的分类都是相同的,其他板块分类各家或略有差异。

然黄永年的《古文献学讲义》目录学安排上最为不同,对于“讲哪种目录学”,先生分为三:一种为图书馆学系编制图书用的;一种是我国目录学史的目录学,以余嘉锡的《目录学发微》为代表,但黄永年先生认为“这套学问太专业了,开始涉足者不必急于求学”;“再一种是讲古人的作品流传的名目,讲古籍的“目”告诉大家。同时还要告诉初学者这些书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谁撰写的,写了哪些内容……不仅有“目”还要有“录”这种目录学才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史古文献者迫切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就是说,黄永年先生将我国古代的主体古籍按照四部分类法,即以《四库提要》为线索进行分类,他所讲述的目录学不是最专业和严格意义上的目录学,但是目录学入门前提的基础认知。

其实我觉得关于“讲哪种目录学”的问题,涉及到我国古籍分类问题,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西汉,创于刘向定于刘歆,《七略》分六类三十八种,为班固《汉书艺文志》延袭。然至晋代荀勖分四部,李充确立四部次序,唐代隋书经籍志采用四部分类,此后,古代的图书分类多将“四部”视为“永制”,并且多为官家分类,清乾隆年间编纂的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将四部分类法推到极致。黄永年先生的既然是古文献学讲义,那么采用古代主流的四部法先让初学者大致了解古代学术类别,与之相关的书籍著作,不失为目录学的入门途径,否则初学者如果不通古代典籍的主体构成而空谈目录则会感到生涩无味。

(2)版本学

在版本学讲述方面二书主体编排基本相同,按照时间线索从两宋到清代,只是王在这一讲中加入了“未有版本以前的文献材料”其中涉及甲骨,金石,简牍。而黄则将此类归入“碑刻学”一讲中,学科分类更加细化。而这些涉及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可见文献学外延所触及之处很是广泛。而在文献流传中,于版本知其表,于目录见肌理。我颇为喜爱黄氏这一讲,其中关于的装帧鉴定,出版社为其配有直观的插图,我们知当今为古籍鉴定中有三性,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其中历史文物性偏重于版本产生的年代;学术资料性侧重于其反映的内容;而艺术代表性则是关注版本的特质,印刷装帧。因此研习古典文献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字音韵训诂校雠辑佚等小学功底,还应广泛涉猎历史文学书画艺术等学问。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中单独列出校雠学一讲,校雠学是与书籍出现与整理,目录版本的发展演进相互并行且紧密联系的,这一讲中细讲了校雠的学问的重要性,掌握的必备基本功,校雠时所依据的材料及校雠学的源流发展。

黄永年则单独列出文史工具书一讲,这是给图书馆系的学生开设的,也因黄永年先生有过在图书馆工作的经历,分别介绍了字典词典,类书,历史工具书,文学工具书比较简明,但他所列出多为第一手文献资料,偏重“古”,这也提醒文学学者多关注第一手资料。

王欣夫崇清代吴中朴学,引证采辑详实丰富,语言简练古雅,《文献学讲义》更为精深细致。

黄永年视野开阔文史兼修,触及其他学科的综合,语言通俗晓畅,《古文献学讲义》更为简明实用。

于《文献学讲义》见其文献学细致的内涵,于《古文献学讲义》见文献学广泛的外展。而对于目录学来说,黄永年《古文献学讲义》观其表,王欣夫《文献学讲义》见其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