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和慈禧太后》的读后感大全

《我和慈禧太后》的读后感大全

《我和慈禧太后》是一本由[美]德龄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和慈禧太后》读后感(一):慈禧平凡的一面

作者德龄,为晚清时满族高官子弟,曾入宫作为慈禧太后的女官服侍慈禧一年时间,对慈禧太后当政时期的宫廷生活多有了解。作者通过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描述,试图展现慈禧平凡人的一面,比如爱美、女性的虚荣心等。

此书主要内容在宫廷生活方面,对当时的人物略有涉及,夹杂些个人感情,有些小说色彩。另外作者对于清廷的腐败无能以及慈禧的奢华生活不乏批评,但觉浅显。

《我和慈禧太后》读后感(二):偏差之见

全书其实很像流水账,德龄回忆然后记载在慈禧太后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一人称的叙述自然是带了感情色彩的,但我不喜文中作者透露出来的感情色彩。

于我个人而言,我是欣赏慈禧太后的,不完美却不易。接连失去丈夫、孩子,一个人深处高位面对那么多虎视眈眈的视线和话语,再加上从小受到的教育,她的行为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能以我们现在接受的教育和历史随意去批判她,在德龄的这本书里,我只觉得慈禧被她形容成一个讲究、爱显摆、迷信、多疑、易怒的老女人,而且全文作者总是透露出一种莫名的自信:我是留过洋的,我被选中做太后身边的宫女实乃优秀之人,身世样貌才情都不同于寻常官宦女子。诋毁着晚晴朝廷却自满太后身边人的身份。

可能是之前看过关于慈禧的纪录片,已经自己有了对慈禧的想法,所以看到作者描述出来的慈禧和我所知所想的慈禧有偏差,所以不很喜欢这本书。

《我和慈禧太后》读后感(三):全文笼罩在回忆叹惋的情绪中,译本颇为顺畅,雅致

德龄、容龄姐妹二人,是清外交官裕庚之女,曾随父在日本、法国生活,并有机缘随舞蹈大师邓肯学习舞蹈。

1903年,姐妹二人被慈禧召入宫中任“御前女官”,这里所谓的女官是个虚衔,并非走官方程序任命的实职。1905年裕庚在上海病逝,二女从此脱离清宫。

1908年慈禧去世。1911年,德龄在美国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书《清宫二年记》,以此为开端,用英文写作了大量反映晚清宫廷生活的著作。

朱家溍先生在《德龄、容龄所著书中的史实错误》中认为:“《清宫二年记》,和容龄所著《清宫琐记》……可以作为回忆录来看待。不过错误也不少……但还未发现凭空创造的事情。”、“《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的实质是小说,却以亲身经历的姿态出现……”

德龄应有米国人血统,故身材高大。读文后感受,似颇受慈禧所重,当然也可视为王婆卖瓜,自赞自夸。1944年11月,德龄在加拿大死于车祸,终年63岁。容龄则成为国内现代舞拓荒者,受冲击,双腿残废,73年病故,享年84岁。

《我和慈禧太后》初版于1933年美国,本作叙述重心是慈禧乘火车赴奉天祭祖,但据朱家溍考证,西太后从未去过奉天。如果不是德龄记忆有误,那只能是纯属虚构。1903年,慈禧命袁世凯督办的“祭陵专线”峻工,亲赴西陵祭祖,这是德龄亲身参予的事,应该是在此基础上作的“加工”。但在奉天故宫过夜,参拜各先帝的遗物等事叙述得有模有样,又似乎不是“加工”所能形容,几近于“生造”了。

但不管如何,全文笼罩在回忆叹惋的情绪中,一咏三叹,应该是德龄之子病逝后所写,值得一读。译本颇为顺畅,雅致。看不到其他汉译英著作中的隔膜、夹生感,也许与原作者以汉文为母语不无关系。

其他历史细节还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慈禧如何吃一百道菜,最喜欢吃烧猪肉皮,名曰“响铃”;如何梳妆打扮,如何洗澡沐浴,如何保养容颜,如何宠爱狗,名叫“海马”;以及自年轻时就保持的吃新鲜人奶的习惯,宫中雇了好几个奶妈,以致于宫中常有小孩子啼哭声,造成流言蜚语。种种细节,都能极大地满足读者对神秘的宫庭生活的想像。

令人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对太后容易迁怒他人的反复刻画。在“同治帝的忌日”中德龄写道:

“女人的怨毒来得总是比男人更快也更持久,太后就是如此。当她陷入沉痛的回忆中时,如果有谁不小心惹怒了她,那么她肯定会记恨他一辈子……每当太后忧郁的时候,她的脾气就变得格外糟糕,我偷眼看过她的表情,那种威严和压迫感竟然压抑得我无法直视……我匆匆退出了正殿,在北风的撕扯下,那些紫色的丁香花纷纷飘飞,像一只只折了翅膀的蝴蝶,在风吹来的时候,它们身上那股难闻的气味散漫得到处都是,让我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夜色渐深,行宫里面的灯次第灭了,绝大部分人已经进入了梦乡,而我的目光仍然停留在那座寂寞的正殿上。遥想那寂寞的烛光下,一个年老的妇人正在独自玩弄一只泥制的小白兔。”

这只“小白兔”是同治帝的遗物,是他生前最喜欢摆弄的玩具。同治的死是否是慈禧的阴谋,文中是否定的。但也坦承了慈禧对嘉顺皇后(同治帝的皇后)憎厌,并借用第三人之口说:“在同治帝大丧时,太后曾对嘉顺说,一个真正贤淑的妻子就该殉夫同死,不应苟且偷生。就在太后说完这句话的当夜,嘉顺皇后悬梁自尽。肚中还有几个月的小孩,即将临盆。”

对光绪这个戊戌政变中的失败者,德龄也花了大量笔墨来表达自己的同情。毕竟光绪在外媒眼中是可歌可泣的。文中说:“凡是他想做的事情,一样都不能去做;而他极为反感的事情,却每天必须要做。这样的皇帝与囚犯又有什么不同呢?”

形容李莲英,则是:“李城府很深,平时脸上没有一丝表情,除非看见别人受罚,否则绝对不会露出半点笑容。除去那半点笑容,常年都是那种一点表情都不带的死人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