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惊奇之心读后感100字

惊奇之心读后感100字

《惊奇之心》是一本由[美]雷切尔·卡森 著 / [美]尼克·凯尔什 摄著作,接力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惊奇之心》读后感(一):你的惊奇之心,它被遗落在哪里?

惊奇之心?

是一惊一乍吗?

好奇害死猫?

……

都不是

你是否还想走进大自然

是否还能在走进它的时候

感受到它的美,它的纯粹

这本书

它让我想起儿时

仰头看天上那一团团白云

看得入迷

忘了时间

它让我想起一个雨天

站在海边

听到的海浪的声音

感受到的海浪的温度

它让我想起曾经每年的夏天

雨后清晨

踏过雨水浸润过的草地

到山坡上去捡蘑菇时的惊喜

它让我想起那年的冬日

狂风肆虐

但森林里竟然一片安宁

仿佛风声是幻觉

……

它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

因此,我要将它推荐给你们

作者在书中说:

“假如我对仙女有影响力,

我会恳求她赐予世界上每个孩子惊奇之心,

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被摧毁,

能够永远有效地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

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

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力量源泉。”

这位作者就是写下《寂静的春天》的

雷切尔·卡森

是的,我要将它推荐给你们

仍然保有惊奇之心的人们

遗落了惊奇之心的人们

希望自己的孩子保持惊奇之心的人们

《惊奇之心》读后感(二):重返自然——读《惊奇之心》有感

《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我走进,不忍离去。蕾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璀璨,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我也希望自己始终保持一颗惊奇之心。由于在农村长大,自幼能每天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早上在鸟鸣中醒来,晚上伴着星星和蛙鸣入睡,就连梦中都是和哥哥或者小伙伴一起追逐在山林中,放羊、爬树、捉蚂蚱……

但我渐渐长大了,外出上学,到了大城市生活。对于大自然,也渐渐疏远。只有周末放假的时候,才能有机会到郊区的公园或者大山中享受大自然的赐予。我会认为郊外才是大自然。殊不知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楼下的树荫,小区门口熟睡的小猫,花园里的蚂蚁,我们都没有认真注视过。

有了宝宝以后,我曾下了决心让宝宝多接触大自然。我开始带着他爬山,露营,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出行。跟自然老师学习,无须特别的练习或预习。所谓知识补课之类,反而会成为妨碍。只需要我们不假思索,腾空心灵,默默注视就行。我们要接近泥土,爱抚树木,不时地仰望树枝尽头无边无际的天空。

阅读这本《惊奇之心》,让我再次强烈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从人类诞生以来,大自然就毫不吝啬地无偿提供给我们很多东西。我想我会更多地陪伴着我的宝宝,重返自然,去体会和感受那些清新的空气和凉爽的风,明亮温暖的阳光和天然的清泉河水,无声的安宁,群星闪耀的夜空,肥沃的土地,美丽芬芳的花朵,鸟儿叽叽喳喳的歌声以及充满生机的山林……

《惊奇之心》读后感(三):发现自然,享受生活——《惊奇之心》读后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惊奇之心》这本书,作者是雷切尔•卡森。阅读的过程中,对一些观点颇有认同并且对书中描述的一些事情冲击着自身原有的思维方式。

一是一岁多的小孩儿对大自然神奇强大的力量居然也可以感受到激动和兴奋,对于今后的教育经历我们收获了是基于乐趣的共享,而不是单向的施教。

二是对于孩子来说,感知远比认知重要的多,一旦将美的感受像种子一样种下去,远比向他反复灌输他尚未准备好吸收的事实更为重要。

三是因为每晚都能看到天空之美,反而可能永远都不会看见了,日常中看到美的事物多了,可能会出现审美疲劳。

四是除了视觉之外,其它感官也是获得快乐和发现事物的途径,在一切感官感觉中,最具有唤起记忆的力量的就是嗅觉,听觉或许也会带来更为极致的愉悦,日常中使用视觉的频率会更高,虽然也听音乐,但大自然的海浪声,树林中各种鸟的鸣叫声、溪水声、风声,好像没有太多体会或留意。

五是保留和强化对大自然的敬畏,目前无论是全球变暖还是空气污染,都是全球需要治理和思考的课题,,由于人类欲望的膨胀及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界的破坏也让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六是热爱生命,有了生命,才能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切,才能探索宇宙的奥秘,才能发现身边各种美妙的人和事,才能使我们更珍惜目前的生活。

七是惊奇之心是持续终生的,和大自然接触的乐趣是恒久无穷的,任何人,只要将自己置于大地、海洋和天空以及它们令人惊异的生命影响力之下,都能够得到这种快乐,而且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已将此书阅读三遍,体会其中文字的优美及内在的哲理,并在微信朋友圈作了推荐。

《惊奇之心》读后感(四):开启探索之门——读《惊奇之心》

在寂静的冬夜,打开这本《惊奇之心》,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插图呈现在眼前,一行行清澈纯净的文字从卡森的心中流淌出来,它们深深地吸引了我。

阅读从序开始,“听海的心”使我思绪万千,回忆起童年的趣事,和小伙伴们跪在地上看蚂蚁搬家,在树边寻找大大小小的蜗牛,去追赶五颜六色的蝴蝶等等,才发现这么多年我们的心渐渐远离了童真。童年时代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玩耍,对什么都是那样的好奇和热爱,而如今现实的世界,各种知识、信息铺天盖地,想要掌握和了解的东西,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查询,但是最纯净的美和对美的发现,却渐渐失去了探索的欲望和心境。这本书重启我对自然之美的好奇,对我和孩子今后在自然的探索之路上,打开了一扇光明之门。我告诉女儿,爸爸要带你一起走进探索最美自然的旅程,希望这一路带给你的是无限的惊喜。

精美的插图,悠美的文字,探索之旅是基于乐趣的共享,而不是单向的施教。女儿问我,爸爸我们这里也没有森林呀!我回答她说,今年的夏天,雨后的蜗牛忘了吗?这是自然之中的蜗牛之美;蚂蚁、蝴蝶、蜻蜓都是自然的馈赠,我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只要你仔细用心的观察。

这本书并不以展现知识的丰富为重点,更重要的是开启科学之门,打开让孩子继续探索的心,这本书启示孩子要多思考,多观察,不单单用眼睛看自然,看世界,还要用听觉、嗅觉一切感官去感知,为他们储存美好的记忆。我相信这样一本书会带给我的女儿还有许许多多的大、小读者对美的感动和追求,它不只是讲述知识,而是开启了孩子们去探索自然、思考宇宙的一条宽阔之路。

以爱为灯,以美为光,感谢作者雷切尔•卡森带给我们这本惊奇之心。

《惊奇之心》读后感(五):我们活得太过匆匆——《惊奇之心》读后感

读完《惊奇之心》,我闭上眼睛,静静聆听这个世界的这一角落,聆听自己。

想起不久前自己在笔记本上写下的两行字:

感受生命,把握生命,创造生命。

感受生活,把握生活,创造生活。

如何成为一个可以把握自我生命力的人,是我一直以来所执着追求的梦想。掌握了把握生命力的能力,意味着人对自我生命的瞬息变化都能有所感,有所知,有所行。所感,在于体悟,是一个人心灵的情;所知,在于思考,是一个人心灵的智;所行,在于创造,是一个人心灵的和。情所感,智所知,和所行,生命才能沿着瞬息变化,自然而然地展开。

而把握生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最初是从人的生命力萌芽期对“感知”能力的培养开始。《惊奇之心》这本书,正是在讲述“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生命力萌芽期的感知能力。”

接近大自然,打开孩子对于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并让孩子用自己的感情表达他对于自然世界的感受。这种对自然世界感知能力的培养,会使孩子拥有一个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这个内心情感世界,将会成为未来孩子认知客观世界、创造心灵和谐的基础。

反观现在的社会,大多数人并不具备把握生命力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意味着人的生命展开要受到太多太多外在因素的干扰,意味着人很容易失去对自我生命展开的方向控制,同样意味着人的生命展开会脚步匆匆,随波逐流。

为了培养孩子把握生命力的能力,我们首先要培养孩子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惊奇之心”。《惊奇之心》这本书,用朴实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为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打开了一扇自然之窗。

也许,你也走得匆匆,但请为你的生命停留一会,读读这本书。

也许,你的孩子正在长大,更请你为孩子的生命停留一会,读读这本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