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惊奇开始》的读后感大全

《从惊奇开始》的读后感大全

《从惊奇开始》是一本由刘擎 / 蔡文菁 / 钱立卿 / 陈勇 / 武云 / 施璇 / 著作,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惊奇开始》读后感(一):哲学与科学的思考都没有终结

理想国不愧是理想国,哲学家不愧是哲学家,这本书我如果有机会肯定会再看一遍的,本来应该打五星的,缺的在于我没看懂的部分,说实话虽然封面写着给青少年,但是我没看懂的部分还是很多的。 看这种书非常苦恼的就是划线句子太多,根本看不过来,而拿电子书看这种书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查,也可以看到很多人的想法。 如果大家也想读这本书,一定要做思维导图,不然没有一个连贯的逻辑思维架构,看起来断断续续,会非常错乱。 我十分喜欢这本书,因为他从自由、爱、幸福、美与智慧几大方面来讲,都是我非常关心的,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狭义的自由广义的自由,绝对的自由,相对的自由,科学与心灵,真理与错误,我是谁,我从哪来,家的关系等等,内容真的非常多! 其中我最喜欢的话就是:“你心之所向者,就是你所爱者,钱不能买来我心之所向,心之所系”,简而言之,有钱难买我操心。 还有我知道自己在世界上一无所知,但是知道一无所知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深知,这是我最近第二次听到类似的话了,第一次是在陈丹青的局部中,他说人要是知道自己无知是一种高兴的事(大概意思),因为只有知道自己的无知,才能诞生无尽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可以让我们终身陷于求知中。 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虽然有很多地方,我仍在囫囵吞枣,但是塌值得我去探索。

《从惊奇开始》读后感(二):KONSN

由北京大学的施璇、华东师范的刘擎、上海交通大学的蔡文箐,陈勇和武云、复旦大学的钱立卿和冷欣,以及同济大学的高松八位教授共同写的一本给广大青少年的哲学入门书。讨论的话题涉及生死、自由意志、存在主义等等。非常的棒,引人思考。

关于哲学,有一个幼稚且古老的问题:如果只有两个选择,你是愿意做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一只快乐的猪。也许我们更愿意做痛苦的苏格拉底,但是我们会发现,苏格拉底不是靠痛苦就能实现的。时过境迁,最后我们发现,我们没有变成痛苦的苏格拉底,而是变成了一只痛苦的猪。当然我们人生的选择绝不只有苏格拉底和猪,痛苦和快乐两种选择,大多数的我们终生都在猪和苏格拉底之间,痛苦和快乐之间相互拉扯,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也当不了苏格拉底,但是我们也绝不应该自甘堕落成一只猪。我们都应该不断的去接近苏格拉底,不断的克服自己大部分低级趣味(大部分,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要是完全脱离了低级趣味,就会变的很“无趣”,毕竟人生苦短。)。就像莫言《生死疲劳》下的猪:“我要保持卫生,保持整洁,定点大小便,克制鼻子发痒想拱翻一切的欲望,给人们留下最为美好的印象。要做霸王,先做良民。我是一头博古通今的猪,汉朝的王莽就是我的榜样。”(写这段话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莫言书里的这段话,不知道莫言当初写这段话的灵感是不是来自这只猪,哈哈。)

也许在当下我们无法完全理解我们所思考,但就在我们思考的那一刻,我们就在自己的心田里种下一颗种子,以后我们可以慢慢去学习、去思考,但愿在几年后,十几年后,几十年之后,这颗种子能长成大树。像苏格拉底说的,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一个领域的一种技能,而是一种生活的形态,一种处在不断怀疑、追问和探究中的生活方式。

愿你我都不要停止思考,哲学思考。

《从惊奇开始》读后感(三):哲学,对世界的惊奇

这可能是我近些年来,读过的最认真的一本书。上一次读哲学,还是大学的时候,读的西方哲学史。哲学,真的是可以打开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对人生,心灵,自我,其他的认知的一本书。强烈推荐前二讲,哲学的思想实验/自由三题。真的会被刘擎的睿智,强逻辑,哲学知识钦佩到,好几个瞬间,有种突然更理解了生活的醍醐灌顶的感觉。(4月,就这样变成了我的刘擎迷妹月,B站已关注)

比较平淡的是第三讲,我是谁+第四讲,科技与生活。然后第七讲又让我回到了大学看哲学史的时光,即:一个个哲学理论抛过来,你只能一个个跟着记,读,背。就失去了老师领读+理解后的入门学习的快感。到了第八讲的时候,又浅入深,且非常温暖感性(老师一定是个姐姐)

最无语的是最后一章,不懂为什么要让一个教过物理的人来讲哲学。能理解么?我一个文科+艺术生,高中开始就没学过物理,只大概自学了一点点哲学的人,最后一章,全是物理,科学,技术,太多的术语篇幅,到最后延伸的观点也不能立足(没有哲学理论立足)简直就是个很糟糕的论文(论文水平也绝对不是博士之列)

我从最开始的,认为简直是可以入我人生之书(上一本是龙应台的目送)到中间的起承转合(感性的女姐姐和理性的哲学思辨,这其实也都是很多现代哲学以及哲学史的风格),到最后一章的看不下去。虽然瑕不掩瑜,但真的让我从豆瓣五分+,变成了四分。同时,因为前面刘擎的部分,真的密度特别大,讲了很多,关于自我,好坏,幸福的话题,所以后面的一些专题中,也会有些许提及,你会觉得有点点跳台。

不过即使是这样,我可能也会向我身边所有去推荐这本书,尤其是,第一讲,第二讲 (也是篇幅最多的2讲),第六讲,第8讲 。如果想尝试,类似哲学理论派的,再加上第7讲。

这本书,觉得会让你更了解,什么是自我,“i am the they” 甚至什么是人生在世,人的职责和使命,人的归属和慰藉。人和他人的关系,什么是自由(自由篇强推!!!有点晦涩,但是读懂后,真的会热泪盈眶)什么是幸福,幸福的最高级别是什么。。爱和美和智慧三者的区别&联系又是什么。生命和死亡又是什么(这个章节我虽没强推,到个种道理很易懂,读完后整个人会很平静)

以上等等,这些从你懂事开始,就在思考的话题,这本书都有提到。这些你可能要花一辈子要去理解的疑问,其实哲学家们早就给了你答案。

对了,本书不适合者:对现代科技盲目追溯+绝对的唯物主义者。

最后,秀一把我的读书笔记,哈哈哈 (明显前面2节已做满,哈哈哈哈)

《从惊奇开始》读后感(四):人不是石头,人是不断自我生长自我重构的

笔记

.

我是谁?

这是关乎每个人存在的蕞本原问题,也是哲学蕞基础的大哉问。

.

如果昨天剪过头发,你的身体和前天就有些不同了,这点细微的差别无关紧要。

要是你整/容了,那么,你的身份验证可能就有点麻烦。

如果身体出问题,需要器/官移植,只换一个,当然你还是你,假设所有的器/官都要更换,到蕞后,连大脑都被换掉了,那么,你还是你/吗?

假设,有种技术可以把两个人的记忆和思想变成数据,相互对换,那么,哪一个才是你?

对于人的同一性而言,人的记忆、思想和自我意识比大脑和身体更重要。但是,假设把刘翔和姚明的数据对换,那么,装有刘翔大脑数据的姚明,失去了篮球意识,还能打好比赛吗?而带着姚明身体的刘翔,还能跑得快吗?

.

一连串思想实验,层层推导,复杂回绕,难以给出准确答案。

这是刘擎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哲学中的思想实验:关于真假、对错与好坏的思考》。

这些思想实验,目的是帮助我们激发思考和澄清思想,它不在乎是否正确真实,而是要揭示人类思想、行为本身的复杂性,揭示人之为人的基本要素。

.

哲学原始的动机,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对世界的惊奇”。

这本书就以此命名为《从惊奇开始》,作者包括刘擎、蔡文菁、钱立卿、陈勇、武云、施璇、冷欣、高松。除了思想实验,还有其他课题:

意志、自主与权/利;生命与死亡;科技与我们的生活;幸福的可能;柏拉图式的爱;心灵难题;自我、生存与居所;科学、真/理与意义。

.

这些命题很大也很小,仿佛是缥缈的观念讨论,却涉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学者们的阐述,结合了生活实例或日常场景,比如,谈幸福,比较《泰坦尼克号》和《G/命之路》,说明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对于幸福的反思,一步步提升,从世俗成功到超越日常的“高/贵的可能”,从亚里士多德到马斯洛需求五个层次,让我们渐渐领悟何为“自足的沉思活动”,何为“完满的幸福状态”。

.

尽管以青少年课程的名义,该书仍是有点深/度的,更适合大人阅读。

.

以刘擎这句话作结:

人生蕞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人不是石头。石头的本质是固定的,但人是不断自我生成、自我重构的,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展开的过程。这虽然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很多麻烦,但这也正是人生精彩之所在。

.

《从惊奇开始》读后感(五):刘擎:我们的行动是自由选择的吗?|新书·《从惊奇开始》

“在懵懂而充满好奇心的年龄,我遇到了几位老师,他们很热心地跟我谈些奇奇怪怪的‘深奥’问题。他们激发了我的奇思异想,开启了我后来的学习和探索,最终使我成为现在的自己。这是我少年时收获的一份珍贵礼物,今天,我愿意将这份礼物回赠给大家。”刘擎教授在《从惊奇开始:青少年哲学第一课》一书导言中如是说,而这本书便是八位来自上海的高校哲学教师共同给予青少年的一份礼物。

在成长过程中,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他们开始对世界投以怀疑和好奇的目光,开始去追问“我是谁”“我的存在有何不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本书正是基于青少年的这种认知和心理特点,立足当下语境,围绕自我、生命、幸福、爱、心灵、科学等经典哲学问题,以情景化的方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化为生动的讲述,去回应青少年存在的困惑,开启他们的探究与发问之旅。

而对于所有曾在青少年时期有过这种人生之问,或者在长大后的某一时刻重新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成年人,《从惊奇开始》也是一个让你再次踏上自我思考之旅的契机。

在今天推送的这篇文章节选自书中的《自由三题:意志、自主与权利》,刘擎教授在其中探讨了一个永恒的话题:自由。什么是自由?自由真的存在吗?我们为什么需要自由?哲学家们又如何看待自由?

大问题

9.3

[美] 罗伯特·所罗门 凯思林•希金斯 / 2014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从惊奇开始:青少年哲学第一课 刘擎蔡文菁钱立卿陈勇武云施璇冷欣高松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1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