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摇滚乌托邦读后感精选

摇滚乌托邦读后感精选

《摇滚乌托邦》是一本由张艳庭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摇滚乌托邦》读后感(一):一部力作

《摇滚乌托邦》的作者,是位有独特思想的作家,作者张艳庭是优秀的小说家,同时也是著名的80后诗人,所以本书除了有好看的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深刻的思想以外、还充满了浓厚的诗意!

作者带我们来到了一个充满音乐的另一个世界!我们却在这里看到了禁锢的人性……非常喜欢这本书!

《摇滚乌托邦》读后感(二):子虚乌有

书中的音乐之城,更像是个名为乌托邦的反乌托邦。中外的乌托邦不算少,最终无一不以崩坏、消亡而告终。或许因为乌托邦的尽头永远是现实的残酷,所以纵使是人类理想,在大多数现实主义的人心中却也甜腻得很。

美好的东西要打碎了看,才美得更惊心。文学艺术作品里乌托邦本应是泛着天堂的圣洁光芒的,也被解构得血肉横飞,让人目不忍视。

想起之前看过的那个有关亚特兰蒂斯的故事片,灾难来临时,是两个城邦族长的后代成亲的时候,偏偏还有个女祭司女二,和女主争风吃醋。当时会觉得不能理解,想看灾难片的时候只有缠绵的言情剧情。后来想想只有在科幻片里才有超人、蝙蝠侠、闪电侠之类的绝世英雄拯救世界,哪怕是在传奇故事里,一介凡人又如何奈何得了天灾人祸。就像纪陈张,弱者的局限与无奈,他都有,我们也能感受得到,如同也进入那个迷幻又混乱的世界,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音乐之城里,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最美的女人仅为音乐之城的官员所拥有。音乐之城官员才有结婚的权力,官员不仅拥有音乐之城最美的女人,而且还是美妙音乐舞台上的歌唱者,词曲的创作者。但只有官员才能拥有乐器,进行音乐创作。老百姓不仅不能结婚,不能拥有乐器,甚至不允许发表乐评。

其实这与现实的时代与世界有着重叠与夸张了,含沙射影。 其实写到这里很想问问如果乌托邦是共产主义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好吧,事实是,我们并不会问,仔细想想也懒得再纠结这个问题了。就像音乐之城的城民们,对生命,也并没多积极的态度。

《摇滚乌托邦》读后感(三):生命拐角绽开小花簇

读《摇滚乌托邦》这本书的时候,我处于很糟糕的状态。

为了找寻在自己世界还没来得及爱却死去的女朋友,喜爱摇滚的纪陈张来到了音乐之城,跌跌撞撞间,在这座城市生存了下来。二十个章节,足以记载一座城市的过往与翻篇。

在焦躁不安时收到这本书,或许是一种缘分。花了两天时间细阅,仿佛随纪陈张走了一遭音乐之城。爱情,从来都是弥足珍贵可遇不可求的,假若遇上男女比例几十比一的悬殊,该如何取舍?音乐,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与追求,假若成为了生活的条文律例,该如何处置?抉择,有时候需要勿忘初衷的执着。看过很多甜蜜过后束手无策的爱情,看过很多人奔波劳碌而遗忘了梦想,看过很多人感慨被生活欺骗了疲倦不已,却只是安于现状,束手就擒。

在愁绪里辗转了很多天后,终于有一天,我决定出走,室外明媚的阳光洋洋洒洒照在身上,竟从心底生出了一股暖意。原来,是我不放过自己,放弃了生活。纪陈张遇上慕容秋天的那一刻,注定了这座音乐之城不再麻木地循规蹈矩。房东甘愿纵欲过度而死,陈慧不堪忍受身体的不忠自杀,朱丽对自由的渴求不惜违抗权势,这林林总总似乎昭示着一场即将爆发的颠覆。合上本书,久久不能缓过劲,纪陈张和慕容秋天最后的残缺深深扯痛了我,破碎的美好或许美得更加惊心动魄。记得很多年前,她还是我的好朋友,一起上课、一起学习、一起吃饭,听彼此喜欢的歌,互相倾诉偶尔的烦恼。仅仅因为一次矛盾,打碎了这份简单的美好。她对我说:“你知道吗?我很喜欢你,却也嫉妒你。”那时候,我无从开口,只能笑笑作罢。接着,是不愉快的僵持。日后,便再无联系。今日,却很想念这篇《摇滚乌托邦》故事给她听,很想告诉她,生命拉扯到极限大不了是一死,生前再多的计较不忘死后亦不过是过眼云烟。活着时,自由与幸福才是对生命最好的礼赞。在我心里,一直很爱你,即使你给过我那么多的伤害,我却不曾记恨过你。

作者以天马行空的奇诡构思生出了一座音乐之城,我的生命拐角处开出了一小簇花儿,原来,生活没我想象中糟糕,美好在下个未知的路口到来。

《摇滚乌托邦》读后感(四):空想的世界

乌托邦(Utopia)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作者张艳庭,带我们走进一个充满音乐的好地方——音乐之城,带我们认识了一个人——纪陈张,一个为寻找自己女朋友来到这里,在这个奇异的世界,有着奇怪的规则,男女比例失调的地方。这里与已知的世界不同,这里是世外桃源?还是黑暗的地方?纪陈张是否能如愿找到女朋友?爱音乐的他在这里,是否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一切非现实的,都是幻想出来的,以此来逃避现实,不敢正面直视现实中的的问题,只是逃避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作者向往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这也是作者的乌托邦世界,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理想,以及对当时的现实生活的不满。然后现实与理想还是一定距离的,毕竟理想的国度只存在于想象中,而现实中的还是要生存,还是要活下去的。一味的不满,而不去改变,只会越来越产生不满。

当这个喜欢摇滚的纪陈张在这个奇怪的世界里,发现找不回来原来的爱情,他努力去改变,希望可以通过音乐改变这个城市男女比例。任何改变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任何改变都要经过时间的推进的,在经历诸多事情之后,能否改变这一切,纪陈张能否找到幸福,而这个奇怪的音乐之城,能否发生变化呢?

作者张艳庭写的的非常有意思,这个故事,用了二十二个章节,来讲述这个奇趣的故事。他构幻出的这个音乐之城,音乐为主导地位,构成了权力的基础。多么奇特的构思。

文中的这个城市男女比例失调,想想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当前,虽说重男轻女的事情少了,但是依然存在,就从B超不告诉性别这事来看,还是不放心大众,凭什么就不告诉了,早晚都得生的。越是不告诉,搞得越神秘,越是有人就想要。心理问题,心理作怪呀。搞得还真得担心以后,那以后找对象才叫难呢。

我想或许正是因为没有这种地方,不存在于现实中,所以写出来,才格外有意思,许多人都在追求过于理想化的生活,理想化的东西总会有不足之处,之所以不存在,仍是一定的道理,或许这也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吧

《摇滚乌托邦》读后感(五):梦想与现实的碰撞——读长篇小说《摇滚乌托邦》

每个人都渴望一个乌托邦,在那个乌托邦里,我们可以失去阻力和惯性,我们可以比理想更理想。

张艳庭的长篇小说《摇滚乌托邦》,把我带入了这样一个艺术乌托邦。

作为一个读者,我跟随主人公纪陈张,边走边画下了乌托邦的全貌,从一开始的模糊不清,到渐渐明了,看清了血肉、骨骼、疼痛、病灶,最终走向爱与平衡的信仰。

小说以纪陈张与陈慧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通过纪陈张的见闻与遭遇,逐步暴露出当下人性的软弱、迷茫、空洞,以及善良与救赎。

文章一开始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权力体系——建立在音乐之上的乌托邦。这里,政府代表着音乐的最高水平,音乐家都可以成为官员。然而,我们渐渐发现,这样一座音乐之城,有着世界上最好的音乐、最好的音响设备,却连一把琴也找不到,因为这里的民众被剥夺了拥有乐器和创作音乐的权利。在这样一座音乐乌托邦去谈艺术,如同意淫。

小说以一种倒置现实的手法,刻画出了一个缺乏女性的音乐之国。这个国度似现实世界的一个尽头,因为重男轻女,现实世界的尽头便是女性的稀缺,男女比例极度不平衡,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直到死在圣山。在这个国度,女子要么嫁给政府官员,要么终生不得结婚……到这里,我们似乎听到了嘲笑声——构建一座艺术乌托邦形同意淫。

纪陈张在这么一个虚空荒诞的世界里,去寻找一个已经消失的人——陈慧,这本身就是一件虚空荒诞的事情。我们知道他会找到,但他们在这样虚空荒诞里重逢,他们还是最初的自己吗?能否回去?答案是,永远回不去了!因为那个世界的陈慧已经死亡。

纪陈张在这个世界里,迷乱疼痛地活着,他爱上了别人,却还要寻找陈慧。“找到陈慧之后我该怎么办?”她问。“不知道。”他回答。在颠倒错乱的世界里,这个城市发生了兵变,市长慕容秋天被逼退位,沦为乞丐。恰是此时,纪陈张遇到了陈慧,两人对彼此的改变故作不知,却又极力克制、伪装。直到陈慧实在受不了这种分裂的人格,在圣殿里用音乐自杀,变为蓝色透明的尸体。最终他用慕容秋天的音乐让她复原、消失,如同在他们世界里陈慧的消失一样。他找到了陈慧,她却再次消失,他的世界回到原地,连同最初的梦想也一并消失。

这样的荒诞需要一个终结,朱丽便是一个契机。真诚善良的朱丽,有倾城倾国之貌,她代表世间的真善美。慕容秋天用音乐救活了她,而她又用死亡来报答了他。她在国人注视之下慢慢升空,化为一道金光,可以说,这是人对真善美的最高期望。这个情节让人想到了《百年孤独》里的梅梅。

文章结尾,作为无欲无求的中立者,慕容秋天终于创造出了解决这个城市男女失衡的音乐。此时文章开始有了“释”的味道,讲究“无住、无着”。纪陈张将慕容秋天的音乐放置在人们受洗的圣殿,音乐使这个城市的男女比例渐趋均衡。慕容秋天与朱丽结合的图形则成为一种图腾,结合、分离,成为男女,这个世界阴阳平衡,开始向一个正常的世界过度。

最后,纪陈张曾经的女友陶桃也来到这里,并开始听他讲这个城市发生过的故事……

这就是摇滚乌托邦。我们的梦想在与现实碰撞,我们在文字里寻找、对应、接受、拒绝、碰撞、感恩、流泪。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