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乌合之众》的读后感大全

《乌合之众》的读后感大全

《乌合之众》是一本由[法]古斯塔夫·勒庞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24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乌合之众》读后感(一):译者水平不敢恭维

此书能得到较高的评价,可能是由于其他版本的误评。不建议买这版书,因为好多地方翻译的莫名其妙。举例说明:第5页第二段:介于无法研究那些强弱不同的组织群体.........,是不是第一个字应该是 鉴。该段落最后一句话:才能更好地探知那些未知且莫测的特征。 既然莫测他又如何去探知?

第6页第一段第一句话就读不下去。

第七页第四段最后一句话到底是说优秀的专家做出的决定优于蠢人呢,还是比蠢人更蠢?

把希望寄托于其他译者和版本。不建议选择这个垃圾译者和垃圾出版社。

《乌合之众》读后感(二):大众心理学——精确分析群体心理

《乌合之众》完整读完的第一本心理学读物,整本书勒庞以法国大革命为例精确分析了大众心理特征。这本书给了我另外的思维方式,对之前群体事件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不管一种观念多么荒谬,只得到大众的接受,最终它都会以强大的力量在社会的最上层扎根。

法国总统密特朗说:“法国大革命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一个混合物。它既鼓舞人心,又令人难以接受。在大革命中,希望与恐怖交织,暴力与博爱杂陈。”法国大革命充满了血腥与屠杀,书中有句话,“ 当屠杀变成合法行为时,残忍的本能也即刻被激活。看完这本书在某些方面就能理解为什么在有的时候人会丧失自己的人性,而做出事后看无法理解的事情。正如日军当年对我国人民做出的令人发指的屠杀,当时的日军人性已经完全丧失,甚比赛谁屠杀的多,整个日军群体都变得残忍麻木。

往往最伟大的事儿是群体完成的,但与此同时最残忍没有理智与情感的事情也是群做的,那怎么在群体中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思考应该使我们要探究。

《乌合之众》读后感(三):与其说是研究,不如说是对群体的观察

不能称之为研究吧,只能说是一个观察。

这本书记录了很多观察到的事实,但是对背后的原因并没有作出完善的解释,并且指向了另一个无法解释的——群体无意识。

简单来说,群体都是一群傻x,成为群体之后,谁都不比谁更聪明。这让我想到几年前,这本书火起来的时候,网上经常可以见到一群人说另一群人是乌合之众。如果用这本书的观点来看,其实指责别人的群体也并不比被指责的群体更聪明。此处对自己的反省是,自己是否也处在群体之中,并在无意识中被群体的意识所裹挟。但这里有个悖论:即使自我反省了,也不一定能做出正确的认知。

第一卷中对于群体特征的描述,值得一看。虽然勒庞很喜欢断言,举几个例子就得出结论,但他对群体的观察,很有参考价值。

第二卷中的教育因素和制度因素,是我很不同意的。并且过于简单地得出过于绝对的论断。

另外,整本书中,勒庞对种族都非常强调,这点很有趣。

总而言之就是,一些观点,不一定对。

《乌合之众》读后感(四):了解群众,反客为主,免受其害

在当当上面跟《墨菲定律》和《梦的解析》一套的,买来看,其实读书很辛苦,只希望我今天的辛苦在未来都被很好地应用上,并且得到丰厚的奖励,不辜负我今天的辛苦,读书特别苦。

群众行为和心理会跟环境、文化、观念、利益、时间等因素息息相关,他们做的东西未必是你会做的,有时候会集体失控或者集体理智。

其实不想变成盲从,或者被群众给害死,就得时刻想着反客为主啦~ 熟悉其文化、环境、各种传闻、大家的心态等等,然后及早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行动啦~(^-^)

其实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最多的是我妈妈,她是一个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群体的反应和行为就是她的一切,她曾经的狱友给我发短信问我她的情况,我说了一点点,结果对方感到不可思议,说了一堆她的情况,我发现很多都是杜撰的,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无辜、光辉、循规蹈矩的人,基本就是她从前会歧视和欺负的人。其实想想她这些年也都是这样,没有存在的实体,基本就是一个仙儿,群体需要她什么样儿,她就演什么样儿,不管自己真实的想法、行为,就是把她想象中人们期盼的样子展现出来,骗了很多人很多年。

办什么事情的时候,办成了是她的本事,办不成就是我们这边没有实力,她是不具备实力的,就是一个中间人。所以她极力压制我这方面的能力,为了凸显她的重要。但是现代社会她,去中间化成为了趋势,她这样的人越来越没有价值,尤其她又懒又胖。

如果可以重来,或许她不该把自己定义为仙女体质,反而应该正视自己凡人的身份,好好治疗一下她自己的表演型人格,审视自己,给自己合理清晰的定位,而不是仙女,不是讨好众人的角色,如果我也能早点醒悟,或许我能够更幸福也说不准,late is better than never!增加真正的实力。成为她所说的那种人。好好治疗一下她的表演型人格障碍这种病。

里面通过《荷马史诗》来讲声望对群体的影响,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甚至读过它,但是没人敢说它不好,因为它的声望摆在那里。很多当代的骗子会利用名人或者一些事情的声望去达到他们的目的,进行行骗,我现在了解了,之后会更加小心和注意与这些人打交道吧。

感觉读过这本书之后,很多事情就已经骗不到我啦~

《乌合之众》读后感(五):群体之下的个人

这本书很久以前就想看看,拖拖拖,终于还是看完了(虽然断断续续看了两个星期)。里面的很多观点给我启发很大。就像弗洛伊德对这本书的书评一样“他深刻揭示了群体的心理特征”。不止于心理,还从许多方面解释了群体行为产生的原因,或许,我们也可以透过这一本书看到身边群体的本质。

首先作者勒庞就介绍了个人在群体中的四个特点:自我人格的暂时消退,无意识本能起决定作用,情感和思想易受影响转向同一方向,暗示具有转化为即时行动的冲动。这四个特征也是乌合之众最重要的观点。乌合之众,这个成语的解释就是一群临时聚集起来的,毫无纪律的人。看完整本书就会发现,“一群精英做的决定不一定就比一群莽夫做得好”。因为在群体中的个人是会暂时失去理性的思考,这就能证明在许多次大规模群体活动中某些思想家也会做出和大众一样的行为。在群体中,能够影响群体的,除了情绪的传染,还有极端的观点。在群体里,只能理解简单极端的感情和观点,这种不需要思考就能理解的观点也反过来弱化了群体的理性。

在群体中,原始的野蛮和破坏也是一种群体中的人们无意识的表现,作者举出了很多法国大革命和罗马时期的例子,一个个普通民众在群体中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残忍,甚至无理性的人们会做出不可思议的举动。这些除了群体无意识的野蛮本能发挥了作用,还有勒庞所说的“情感和思想易受影响转向同一方面;暗示具有即时转化为行动的冲动。”正常情况下的具有理性思维的人,是不会轻易被暗示或者情感所左右,但是群体却是具有智能低下的特点,即使一群智力超群的理性个体组成的群体,也有这样的特征,因为群体本来就是一个失去个人人格的地方。

这样的群体特征很容易被人利用,在书的后面篇章,勒庞也解释了群体领袖形成的的共同点和原因,当我们了解了这个群体的运作方式和领袖之所以成为领袖的原因,我们就可以看到在群体这个外衣包裹下的个人智慧,群体的意志从来就不是每个人意志的集合,而是个人意志粉饰出的群体表达罢了。我们每个人都处于各类的小群体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有些活动或行为本不是我们的原意,而是我们被某种力量推着走,这就是群体中的无意识行为。

勒庞在书的最后也表达对议会这种政治群体的看法,虽然议会说到底也是一个乌合之众,为了自由出台一部一部把人们自由限制的死死的法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某种进步的观点在潜移默化中被人们所接受,反复如此,不正是我们一步步向前的脚印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