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读后感100字

《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读后感100字

《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是一本由周翔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2,页数:4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读后感(一):不可多得的好书

这本书对传播学内容分析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不像其他社会研究方法的书,内容分析方法只是其中一章节。此书有大量的案例,并且归纳出作者许多重要的研究心得,可读性强,参考资料详实有助于随时翻阅,是一部不可多得“枕边书”!

《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读后感(二):《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网络评论选读

l***o

“内容分析已经成为传播学、政策研究和社会研究的有效工具,这本书引述详尽,可读性较强。”

景林

“周翔老师以严谨的学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内容分析方法的各个环节,参考的文献专著很充分,在研究生阶段可以参考这些国外内容分析的最新成果是最好不过的了。”

无昵称用户

“图书的内容好。对于指导后续研究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书中提到很多案例值得我们认真再深入研读。”

《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读后感(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坦白说正规的学习研究方法时间并不长,期间还夹杂着各类事情。但是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就是高校师生、研究者、学习者都开始真正的重视起方法,这一点不比看经典文献和名著的重要性低。再回到新闻与传播学领域,多少人开始判定其成为“热门”和“显学”,却更应该引起反思。单就研究方法而言,各大高校的课程体系、暑期培训班、名师视频讲座、公开课等都逐渐涉入,对于传播学的学生而言,或许等到要用时才想起匆忙的去请教和学习,而且止于基础和操作。

以土生土长于传播学界的内容分析法来说,也就是本书深入讲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如作者所说“虽然在国内已经开始运用,但对方法的概念、实施步骤和统计方法的讨论处于表层”、“忽视相关理论概念指导,使得方法与理论脱离”。国内介绍内容分析的尚有一本教材和一本译著,在这里无意刻意比照以褒贬其他,但《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确实在深度和广度上可圈可点。

作为正在学习方法的人去评价资深的方法专家的书显得幼稚可笑,因此也只能说在学习中攫取一二,既作回味反刍,也可勾陈亮点。作者的前言“书的总体思路是以内容分析法的核心概念、设计思路、研究程序和应用领域为经,以具体的内容分析研究实例为纬”而展开的。因此本书的第一章对于内容分析法的历史脉络、实质、类型、优劣、争辩、以及应用作了介绍和阐述。其中有一幅内容分析研究典型程序流程图特别详细全面。内容分析法的优势有:1、非反应性的 非介入性的,不会被情境过度影响数据资料,当前和过去都可以研究,方便的时间和研究地点。2、对非结构性资料的可接受性,这样可以保留了数据来源的概念构想。3、对语境具有敏感性,承认数据的文本性。4、可以处理大批量的文本,其产生的数字型数据具有说服力。劣势包括:1、研究结论受制于所使用的定义和分类架构,对于后期的成果评估也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2、时间消耗较大,研究成本相对较高。3、解释传者动机和测试对受众的影响等方面的推断性分析能力不如实验或问卷调查直接。

对于内容分析法的应用,这本书分成了:描述传播内容风格和发展趋势、推断传播内容效果和反观传播内容的前因。这几种提法有作者的创新之处,也比较适合我们这些菜鸟理解。研究设计非常重要,是难点也是重点。反复看了几遍还是有些不明白之处,这一章就凸显了书中的精髓之处,将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而且花很多笔墨讲科学逻辑、文献作用和理论的作用。另外在对于问题的分类和总结特别适合方法学习者快速的对号入座,找到攀爬的梯子。

作者认为研究设计类型取决于:传播内容及其特征是什么;传播内容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的传播内容。传播内容可能会产生什么效果?因此将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结合,非常详细的讲描述性的内容分析设计、生成前因推断性的内容分析设计和效果影响预测性的内容分析设计。描述性的内容分析设计是内容分析法频繁地用于描述传播内容的属性和特征识别内容特征之间的关系。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主要就诸如传播的关注焦点、传播内容趋势或者媒体间的内容差别等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和假设。提供细致、精确的画像。是任何其他研究的基础。

另外内容分析法的抽样有其特殊之处,对于网络传播内容抽样方法的选择作者也讲的比较清楚。在如何将内容变量操作化实现介绍的几种方式非常实用。讲到信度问题时特意分析了跨国内容分析中的信度,对于做跨文化比较研究的人来说是适合看看的。在最后的统计方法里有介绍非常前沿的时间序列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标度分析等。估计一下子还是比较难懂,需要消化。但这一章有一个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的图,基本涵盖了大部分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实用又全面,但如果没有之前阅读和学习的铺垫,就会和理论脱节。

很多人都以为方法的书比较简单,这肯定是刻板印象。拿到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两遍了,还有很多啃不下来的。不在于方法本身多复杂,而在于讲述的细致且比较有深度,而且案例非常广泛,要是有时间把这些文献案例搜来全部看几遍,估计进益颇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