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潜能》读后感摘抄

《潜能》读后感摘抄

《潜能》是一本由【意】乔吉奥·阿甘本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50,页数:4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潜能》读后感(一):黑暗的本质是潜能

一个非本质的存在,出了其人为的本质之外没有别的特性也没有其他内容,因此必须承担和成为其多种多样的存在,那么,这个非本质的存在能给出一个历史的使命吗,能为它建构一个自己的维度和不会是陷阱的房子吗?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实际上,这很明显,一些欧洲民族国家已经无力承担这一历史使命。

《潜能》读后感(二):所有的潜能都是非潜能

人类潜能具有特别的双重性,他在原始结构上与其自身的丧失紧密联系。所有的潜能都是非潜能,就其是同一物的非潜能本身,而且是相对于同一物而言。非潜能,在此并不意味着所有潜能的缺席,而是不付诸行动的潜能。因此这个观点定义了人类潜能的特别的双重性,在其原初结构上,就与其自身的丧失联系着——就同一个事物而言,永远是存在与非存在的潜能,做与不做的潜能。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正是这个关系才建立起潜能的本质。因为与它本身的“非存在”和“不做”相关,它才可以“存在”和“做”。在潜能中,感觉是合法地感觉缺失,思想就是非思想,劳动就是非劳动。

《潜能》读后感(三):我不辜负每一种潜能

“据说,好的上帝喜欢把自己隐藏在细节之中。”阿甘本先生有着一双发现那些被上帝隐藏在细节之中的眼睛,他通过细腻而严谨的心为我们带来了这本《潜能》,整部书较为专业,读起来必经一番领悟,但带给我们的知识却是巨大的。它主要是以语言、历史和潜能为专题,一共22篇文章,写作时间跨度约为三十年,集中展现了阿甘本先生对语言哲学论题、历史等基本概念以及潜能等的哲学思想,包含语言学、哲学、宗教、文学以及历史等多个领域,书中的逻辑关联非常强,真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书籍。凭借这本书中的哲学思想,我们更能够体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无论是语言还是潜能,都揭示了简单背后的复杂,平凡背后的不平凡。

阿甘本从语言入手,开篇便讨论“物自体”的概念,它属于名称、定义、影像和知识后面的第五个东西,物自体不是一个物,它是人们在语言中讨论的那种可说性,那种开放性本身;在语言中我们预设并遗忘它,这也许是因为说到底,它就是对它自己的遗忘和抛弃。正是它虚幻所以它也神秘,于是在《语言的理念》,阿甘本给我们说到了“启示”,而启示的意义就在于,人可以通过语言显露存在,却不可能显露语言本身。我们通过语言来看世界,却看不到语言,就是上帝之言。这些都延续了从柏拉图那里延伸而来的对语言的思考的问题,太初有道,“言就是上帝”。

我们的语言不能失去诗性,同时历史也不能失去诗意。存在却没有名称的学科,这应该就是阿甘本所要追求的,一种没有名称的人文科学,从瓦堡这里我们学习到了象征、图像以及“记忆痕迹”,这些复杂而多彩的事物构成了什么是哲学。其实面对着当今社会充斥着图像和符号象征,我们应该如何守住最后的一片净土,让其充满着灵性以及诗性呢。阿甘本偏好于谜一样的思想方式,无论是对语言的研究还是对历史的研究,他喜欢逻辑本身以及神秘,他追求不可思议的一切。听着声音,我们听到的一切又是如何传达着思想,这些能指与所指让我开始去思考身边的一切,不仅是语言本身,这么多复杂的生命现象,让我们静下心来冥想。

最后部分是“潜能”,我最喜欢的章节,潜能是最难思考的东西,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潜能一直就是热议的问题,阿甘本凭着自己敏锐的目光从思想的潜能谈起,当我们说“我能”或“我不能”的时候,我们是想说什么呢?我还是挺喜欢把潜能说成是一种“灵魂的能力”,而所有的潜能都是非潜能,这里的非潜能指的是不付诸行动的潜能,我们要去激发自己的潜能。

洛尔卡说:“我不辜负每一首诗。”阿甘本仔细地雕琢着他的思想,为我们带来了富有生命力的作品,让我们在阅读中生发出飞翔的翅膀,实现潜能的激发和飞跃。

B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潜能》读后感(四):种子与花

从一粒种子,到一朵花的开放,复杂的生命现象,同时也是一个简单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描述为潜能的绽放,其结构正如一朵蒲公英:存在着丰富的主题标示出不同的领域,而这些主题又彼此缠绕着分享共同的源头。于是思想的图景表现为一个错综的球面,语言与历史、眼睛与声音、记忆与遗忘、神魔与弥赛亚,所有无关都是相对的,它们构成球体本身,并且最终以张力的形式展现出什么是哲学。

乔吉奥•阿甘本在《潜能》一书中写道:“然而,潜能却是最难思考的东西。因为如果潜能永远只是做或者是某事物的潜能的话,那么,我们就不会经验到它本身了;……思考一种不思考的潜能何以是可能的?对一种不思考的潜能来说,变成现实又是什么意思?而如果思想的本性就是潜能的,那么,它还会思考什么?”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潜能”就是哲学的一大议题,而由此又延伸辐射出了众多宏大的研究主题。

对于柏拉图关于哲学的题外话,阿甘本在《潜能》的开篇便做了深入的探讨。“物自体”的概念,既难以界定又无法抹除,它或许是虚幻的花枝,而谁若真将其忽略,也必将面临巨大的空洞。对物自体的思索便是一种言说,这种言说是如此地困难以至于人们不得不用噤声来代替宣告,以背离来体现追求的勇气:因为对于物自体,只有放弃的姿态才可能是较为正确的态度。从柏拉图开始便延续至今的一个惯例是:对语言的思考是哲学的中心议题之一,于是便引发出一连串在二十世纪的哲学家们看来毫无意义的哲学问题。在太宰治的故事里,乌龟对浦岛太郎说过这么一段颇具哲学意味的话:“语言那东西啊,是出于对生活的忧虑而产生的,如同腐坏的土壤中长出的红色毒蘑菇,对生命的忧虑发酵产生出了语言。”这种忧虑或许也引发了关于物自体等等其他难解概念吧。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再到海德格尔,阿甘本的论述仿佛在为我们勾勒蒲公英花枝的轮廓。

如果说语言就是思维本身,那么历史则为思维描绘了一幅地图。马克•布洛赫曾写道:“我们,要警惕,不要让历史学失去诗意。”由此看来,阿比•瓦堡的图书馆正是这样一幅生动的思想地图。在阿甘本的描绘中,瓦堡的图书馆是一幅迷宫般的图像。书籍不是根据常规的类别而是随着图书馆主人的兴趣和思想体系来摆放。整个图书馆就如同一张神秘的探险地图,相邻的书籍构成一段段互相链接的道路,而这些道路又是灵活的,随着问题的转变不断进行着新的组合。完全可以想象,一本艺术史的画册紧挨着柏拉图的对话,而占星学的研究则与地质学报告毗邻。在阿甘本看来,这种谜一样的思想方式是富有深意的,而瓦堡图书馆通过阿甘本的文字,也向我们展现出了异常丰富的魅力。A .J.艾耶尔曾说:“一个分析命题愈复杂,它就愈有机会使我们感到兴趣和不可思议”,虽然这样一个命题未必提供新的东西,但其间的复杂性也着实产生出了某种含义丰富之物。瓦堡的图书馆便是这样一个思想的场所,于是我们都将像初入其中的恩斯特•卡西尔那样,“要么立即逃走,要么会在里面待上几年”。

在全书的第三部分“潜能”中,阿甘本以更为精妙的思维风格对激情、意象、写作等概念进行了阐述。其中,特别收录的“巴特比,或论偶然”一篇更是充满了严谨的想象与不拘一格的分析。拜占庭的辞书《苏达》,为“亚里士多德”下的定义为“亚里士多德是自然的抄写员,他把他的笔浸在思想中”。阿甘本从中剥离出了书写、潜能、思想等诸多概念,为我们的思考展现了一个古老领域的新维度。而在论及莱布尼兹“可能世界”理论的部分,阿甘本又结合了诸多相关文献,为这个本身就奇妙无比的理论赋予了自己新的理解。故事中的塞克斯都,由于不满神谕而转去拜访帕拉斯神庙。女神为他展现的无数个房间,每一个都包含不同的生活。面对如此丰富的可能世界,人会如何抉择?又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而获得怎样的生活?阿甘本的文字,其精彩之处就在于为我们提供了在思考某个主题时所可能遵循的多种路径,而这也正是思想之潜能的展现。

作为当代思想家的阿甘本,在语言学、文献学、诗学和中世纪文化等领域均有所涉猎。《潜能》一书所包含的思想,既无限深邃,同时也十分单纯,正如一朵洁白的蒲公英,悄然绽放着属于自己的丰富性。而沿着这株蒲公英的任何一根细小花枝,我们都终能到达思想之球体的表面,并轻易跃上另一根花枝。于是,种子与花,凭借无限丰富的潜能,完成了生命的跳跃。

《潜能》读后感(五):种子与花

从一粒种子,到一朵花的开放,复杂的生命现象,同时也是一个简单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描述为潜能的绽放,其结构正如一朵蒲公英:存在着丰富的主题标示出不同的领域,而这些主题又彼此缠绕着分享共同的源头。于是思想的图景表现为一个错综的球面,语言与历史、眼睛与声音、记忆与遗忘、神魔与弥赛亚,所有无关都是相对的,它们构成球体本身,并且最终以张力的形式展现出什么是哲学。

乔吉奥•阿甘本在《潜能》一书中写道:“然而,潜能却是最难思考的东西。因为如果潜能永远只是做或者是某事物的潜能的话,那么,我们就不会经验到它本身了;……思考一种不思考的潜能何以是可能的?对一种不思考的潜能来说,变成现实又是什么意思?而如果思想的本性就是潜能的,那么,它还会思考什么?”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潜能”就是哲学的一大议题,而由此又延伸辐射出了众多宏大的研究主题。

对于柏拉图关于哲学的题外话,阿甘本在《潜能》的开篇便做了深入的探讨。“物自体”的概念,既难以界定又无法抹除,它或许是虚幻的花枝,而谁若真将其忽略,也必将面临巨大的空洞。对物自体的思索便是一种言说,这种言说是如此地困难以至于人们不得不用噤声来代替宣告,以背离来体现追求的勇气:因为对于物自体,只有放弃的姿态才可能是较为正确的态度。从柏拉图开始便延续至今的一个惯例是:对语言的思考是哲学的中心议题之一,于是便引发出一连串在二十世纪的哲学家们看来毫无意义的哲学问题。在太宰治的故事里,乌龟对浦岛太郎说过这么一段颇具哲学意味的话:“语言那东西啊,是出于对生活的忧虑而产生的,如同腐坏的土壤中长出的红色毒蘑菇,对生命的忧虑发酵产生出了语言。”这种忧虑或许也引发了关于物自体等等其他难解概念吧。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再到海德格尔,阿甘本的论述仿佛在为我们勾勒蒲公英花枝的轮廓。

如果说语言就是思维本身,那么历史则为思维描绘了一幅地图。马克•布洛赫曾写道:“我们,要警惕,不要让历史学失去诗意。”由此看来,阿比•瓦堡的图书馆正是这样一幅生动的思想地图。在阿甘本的描绘中,瓦堡的图书馆是一幅迷宫般的图像。书籍不是根据常规的类别而是随着图书馆主人的兴趣和思想体系来摆放。整个图书馆就如同一张神秘的探险地图,相邻的书籍构成一段段互相链接的道路,而这些道路又是灵活的,随着问题的转变不断进行着新的组合。完全可以想象,一本艺术史的画册紧挨着柏拉图的对话,而占星学的研究则与地质学报告毗邻。在阿甘本看来,这种谜一样的思想方式是富有深意的,而瓦堡图书馆通过阿甘本的文字,也向我们展现出了异常丰富的魅力。A .J.艾耶尔曾说:“一个分析命题愈复杂,它就愈有机会使我们感到兴趣和不可思议”,虽然这样一个命题未必提供新的东西,但其间的复杂性也着实产生出了某种含义丰富之物。瓦堡的图书馆便是这样一个思想的场所,于是我们都将像初入其中的恩斯特•卡西尔那样,“要么立即逃走,要么会在里面待上几年”。

在全书的第三部分“潜能”中,阿甘本以更为精妙的思维风格对激情、意象、写作等概念进行了阐述。其中,特别收录的“巴特比,或论偶然”一篇更是充满了严谨的想象与不拘一格的分析。拜占庭的辞书《苏达》,为“亚里士多德”下的定义为“亚里士多德是自然的抄写员,他把他的笔浸在思想中”。阿甘本从中剥离出了书写、潜能、思想等诸多概念,为我们的思考展现了一个古老领域的新维度。而在论及莱布尼兹“可能世界”理论的部分,阿甘本又结合了诸多相关文献,为这个本身就奇妙无比的理论赋予了自己新的理解。故事中的塞克斯都,由于不满神谕而转去拜访帕拉斯神庙。女神为他展现的无数个房间,每一个都包含不同的生活。面对如此丰富的可能世界,人会如何抉择?又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而获得怎样的生活?阿甘本的文字,其精彩之处就在于为我们提供了在思考某个主题时所可能遵循的多种路径,而这也正是思想之潜能的展现。

作为当代思想家的阿甘本,在语言学、文献学、诗学和中世纪文化等领域均有所涉猎。《潜能》一书所包含的思想,既无限深邃,同时也十分单纯,正如一朵洁白的蒲公英,悄然绽放着属于自己的丰富性。而沿着这株蒲公英的任何一根细小花枝,我们都终能到达思想之球体的表面,并轻易跃上另一根花枝。于是,种子与花,凭借无限丰富的潜能,完成了生命的跳跃。

作者:叶子

摘自——2014年2月14日《文汇读书周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