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北大哲学课的读后感大全

北大哲学课的读后感大全

《北大哲学课》是一本由经典课程编委会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大哲学课》读后感(一):个人觉得而已

对于选择这本书,建议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内容短而不精,可读性太低了。对于选择这本书,建议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内容短而不精,可读性太低了。对于选择这本书,建议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内容短而不精,可读性太低了。对于选择这本书,建议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内容短而不精,可读性太低了。对于选择这本书,建议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内容短而不精,可读性太低了。

《北大哲学课》读后感(二):胡适大帅比讲话也最听得进

这本书是多位名家一起合著的。梁启超的几乎是文言文格式,根本看不进去。胡适算是讲话讲的进去了。有些人光看稿子,我都要打瞌睡了。甚至还有糊弄人的,写了几页人名,说是收录了那个朝代的名家,念完就没事了。

言归正传。

孔子和释迦摩尼是同一时期的人。对待鬼神的态度,孔子是未知生,焉知死。活着都没活清楚,考虑死了干什么。

也有人问过释迦摩尼这个问题。释迦摩尼通过箭伤的说法,绕远路回答这个问题。

有一个人受了箭伤,医生要医治。受伤的人说,请把我的射箭人的姓名习惯搞清楚,再治箭伤。医生说,等我搞清楚这些,你的箭伤还治不治了。

这一段话,佛陀解释了宗教的目的,是用来治疗创伤的。满足目的是第一需求,其他的事情无暇顾及。然后提出了苦集灭道等等理论,来解释人为什么痛苦。没有开心也就没有痛苦,一切都是虚幻。佛教的终极目的是成佛,方法是普度众生。所以是带有自传播属性的。

这个箭伤这段经典,可以有很多解读。

一个是佛教不清楚生死,大和尚不知死去何处。后世的阴阳五行,八卦轮回,都是后人添加的。

另外,一个学说怎么去理解,从目的去理解,会更容易明白。佛教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这个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实践。

还有一个是玄奘这一段。这个西游记大家剧情都很熟悉了。玄奘取回来的真经,后世并没有多大的市场。因为玄奘到那烂陀寺时,印度的佛教已经凋敝了。取回来的真经,有666之法。这个不是我杜撰的,你想你如果玩一个英雄有666种技能,你会想玩吗?

可能很多人就想问一个问题,一个人花费一生苦苦追寻一个没用的东西,这样的一生是否值得标榜。

佛教发展到后来,出现禅宗,已经非常中国化了。这个基础上又有诸多派别。难怪说,王阳明说自己在佛教上荒废30年,劝人不可再信佛。但是他的很多理论又是建立在吸收佛教的基础上。这点后续也会提到。

儒家这一套学说,之所以被教科书所收录,至少他是一套经世之学。教科书总不能教小孩子无为,空。教完这些,还怎么教下去。

儒家学说,还是一套中立节点要自立的学说,还是比较难站住脚的。因为要劝人不作恶是很难的。我对这些东西很反感,不说这些了。

道家学说来了。

老子据说和孔子也见过一面。那时候,都是哲学家并出的年代吗?老子的学说,其实是挺叛逆的,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很差,各国都是战火不断,民不聊生。这个时候讲无为而治。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其实是在反社会潮流的。有潇洒,洒脱的一面。

庄子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也是非常腹黑的一个人。对别人来说就是这种性格,根本当不上官,他在世,甚至去世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什么名声。死后几百年,到了宋朝,突然名声大噪。

庄子的生死观,非常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当时的惠子,是针锋相对的。庄子是逃避名声了,避名,混沌的活着,就是他的追求。但是死后,还是成名了,算不算是心愿没有完成呢?

老庄之学,到底是乌托邦一些。还是文学上的成就比较高。

心学是厚积薄发,可以说是兼容并蓄的。一个是批评了佛教,不近人情的地方,泯灭人性。二是有继承了佛教很多观念,提出了心,这个超知识的存在。在心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是一套相对简单易懂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案。至于王阳明死后,心学并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可能是仪式感缺失的缘故。

到底那个学派值得尊崇呢?

有一点,前文讲过,值得注意,就是讲目的。我举一个例子,一个传销骗子,劝你早睡早起身体好。这句话是没错的,传销骗子也可以讲对的话。主要判断一个人,还是看目的。那宗教也是一样。

佛教是治疗人痛苦的。像杭州的林先生,妻子孩子被一把火烧死了。他信佛教是因为他不得解脱。太痛苦了。你拿科学,拿心学已经没有用了。

儒家是经世之学。我觉得已经用到现在了。像现在的政府公文,都是在讲这些。满嘴仁义道德。也有信的,也有不信的。总归是有信的人。总归是要这样讲。总归还是有市场。

外施儒术,内饰黄老。

道家老庄这一套,是出世之学,是自然之学。非常洒脱,具备了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是非常乌托邦的想象。有脱离实际,文学化的倾向。

有个外国鬼说,21世纪是心学的天下。谁说不重要,其实可以这一理解。心学这件事。放在现在,是外用科学,内用心学。对待一般事物,用科学,对待人心,用心学。还是比较适用的。

讲了这么多,最后实际上,并没有讲出来,到底什么学比较好。没有这样的总结。这些问题很有可能是没有答案的。每个人实际情况不一样,适用的学也不一样。

像我这样娶不到老婆的人,如果娶了一个外国老婆,最合适的做法,应该是信耶稣。

《北大哲学课》读后感(三):历史线索,中西方哲学人物一览

读研时期,写过篇中西方传统幸福观的比较,投期刊之前,导师指出西方幸福观代表人物中“边沁”出现得很莫名。功利主义哲学创立者——边沁,出生于1748年的英国,属于近现代思想家,被放在“传统”即古代西方哲学的文章中,“中西方思想史”知识匮乏可见一斑。

事实上,缺乏的何止历史常识、哲学基础,研究生整期,我都在以为牛逼,实则懵逼状态下读完的。

《北大哲学课》由经典课程编委会编著,代序是冯友兰先生《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指出哲学较宗教之功用,更加纯粹。

中西方传统思想史上的哲学人物灿若星辰,《北大哲学课》目录清晰,分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两个版块,从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脉络,时间顺序整理了不同时期的思想家,简单介绍了每位代表人物,以及哲学观点,适当选取了作品原文置于其后,以飨读者。

如荀子《劝学(节选)》

又如伊壁鸠鲁(《论快乐》(节选))

一、中国哲学史(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

1、先秦时期(阴阳家、儒、墨、道、法)典型人物

周公、管仲、老子、孔子、曾子、孟子、墨子、庄子、惠施、公孙龙、邹衍、荀子、韩非

2、秦汉时期(儒、道)

董仲舒、刘安、杨雄、王充

3、魏晋南北朝(儒、佛、道)

王弼、嵇康、阮籍、郭象、葛洪、僧肇、范镇

4、隋唐时期(儒、佛、道)

玄奘、慧能、韩愈、柳宗元

5、两宋时期(新儒学,理学)

范仲淹、周敦颐、张载、程颐、朱熹、陆九渊

6、明清时期(儒、革新)

王守仁、龚自珍、顾炎武、戴震、魏源

二、西方哲学史(古代、近现代)

1、古希腊哲学

前苏格拉底学派(泰勒斯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芝诺、奥勒留、皮浪、普罗提诺

2、中世纪哲学

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3、近现代哲学

马基雅维利、伊拉斯谟、莫尔、培根、霍布斯、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贝克莱、休谟、孟德斯鸠、卢梭、康德、边沁、黑格尔、费尔巴哈、穆勒、孔德、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尼采、马克思

为了不将本文变成大型笔记现场,中西各哲学家的思想观点不再一一罗列,毕竟就《北大哲学课》这本书而言,每篇讲解也都浅尝辄止,时代背景、人物经历、名言金句、著作观点都是以侧面,无法穷尽,留待读者,择其善者而查之。

—— 如果要深入探究中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话,非专门政治史读物不可。而要,更进一步研究政治思想历史中某些典型思想家的政治观点的话,非找其人物传记、代表著作、学术评述等去读不可。

况且,读还不一定能读懂。

任重道远。

求做一只哲学小菜鸟,用自己的翅膀飞起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