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佛教文学十讲读后感精选

佛教文学十讲读后感精选

《佛教文学十讲》是一本由孙昌武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佛教文学十讲》读后感(一):赞叹和可惜

孙老师总结得很全面,比很多高僧大德总结的都要好,不愧是专业搞文学研究的,但孙老师在修证上的欠缺又使得这本书不得不批注着来看!!!一大憾事!!!才看了几页就忍不住批注了一堆!佛陀不是教主!不应该被膜拜!神通不是宗教的属性!希望我把我广泛阅读的功德回向给孙老师,愿孙老师早证妙果,重写更好的教学作品!

《佛教文学十讲》读后感(二):笔记

几本佛教文学 都是按照“起源印度"”传播至中国“两个国土的文学讲的。

但作为印度文化的主体,佛教文学比同时期其他地区的主导文化重男轻女思想更盛.比如在中国,儒家对女子大多是借以德的假名阴暗的限制她的修为和自由,印度大多是名义都没有。

堂堂一部佛教典籍,怎总是直接说出“女子性虽贱”“分与父、母,分与妻、奴”这种话。佛传里面这类语言出现频率比较高,难怪现在印度女人地位都很低。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虽然地图炮开的太广,但起码也是在一个南子说他坏话的情况下,把孔子诽谤的逃出了国。“女子性虽贱”这句话却是佛教先贤子弟在闲聊时无缘无故的脱口而出....而且贱字比小人更加恶毒...印度至今男女意识都觉悟不高,作为印度文化的主导---佛教恐怕要负上不低比例的责任

粗读了一遍 细读到一半了 待研读完。

《佛教文学十讲》读后感(三):换个角度来看佛

从文学的角度来思考佛教,这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全书分为十讲,也科普了很多基本知识。佛教,确立与传播宗教教义依靠经典。经典分为经律论三大类,统称三藏。经是佛陀金口所说,律是僧人行为规则,论是后世阐释经律的著作。 1.佛传 佛陀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不过古印度虽然精于算数思辨,但却没有编年体史的传统,所以为没有具体时间得考证。(可见司马迁的伟大)据传佛陀寂灭后,大迦叶带领众弟子追忆,阿难诵经,优波离诵律,形成了最早的经律。 2.本生经 形成于部派佛教时期,主要观念业报轮回,身口意三业。本生就是记录佛前世行善轮回。与中国“子不语怪力乱神”不同,任何动物植物神话都融入其中。通过讲述佛的故事来宣扬教义,更像是寓言神话故事。文字浅俗,内容生动。如《佛说九色鹿经》 3.譬喻经 狭义上是以譬喻命名,而实际上广意上大部分带有譬喻意义的都可以称之为。其与本生经类似,具有民间文学渊源,体现出民间创作特色,用譬喻来阐述佛典,有一定哲理。

4.大乘佛教

佛陀寂灭后,保持原貌的百年称为原始佛教。后来分裂多个部派,称为部派佛教。二者都被认为是小乘佛教。小乘即小车,只能带领少数人到彼岸。其核心观念是“人我空”。人我乃五蕴和合,解散则归于空。而大乘佛教主张“法我空”。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从主观对我的执着,但客观察观一切的转变,赋予了大乘佛教渡众生的能量。大乘佛教教理更符合本土文化,符合民众需要。同时经过长时间,翻译上也有了积累,技巧和文学素养都得到提高。往往“如是我闻”便开始了故事。《妙法莲华经》中心思想是大乘般若空观,世间万物千差万别,唯一真是本质是诸法实相。《维摩诘所说经》注重宣扬居士思想,塑造了境界高深的在家居士典型。《华严经》更为宏大,描述佛成道后普贤文殊示现因行果德杂花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文学场面开拓,行文汪洋恣肆。

5.僧诗创作

东晋后,僧团扩张,出现能文善艺的僧人,开始结合翻译佛教经典偈诵进行创作。 6.禅文学

唐朝开始中国人广泛接受佛教,实现本土化,创造一系列宗派,禅宗是之一。禅宗主张自性清净,自性自度。慧能以前称为北宗。后慧能的南宗禅树立顿悟,见性两大纲领。六祖慧能《坛经》其弟子神会《神会录》都是禅文学代表。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便出自于此。

7.佛教俗文学

类似民间文学,通俗文学,如敦煌曲辞,王梵志诗,寒山诗。

8.变文

这个是在敦煌被发现的一种文体。把晦涩难懂的经书画成壁画来表达称为经变图,而后来经还能够通过弹唱说唱的艺术形式进行宣传,而这个变文就类似于他们艺人们的剧本台词。为后续宋元话本,章回体小说等的出现产生了莫大影响。《目连救母》就是其中一个典型变文代表,流传至今,还有拗九节的传统。

9.诗人与佛

佛教大约在两汉传入中国,到晋宋被推广,知识阶层开始接受,出现很多诗人写出了哲理诗。谢灵运,苏轼,柳宗元等等。

10.戏曲小说与佛

在内容,艺术,思想,表现手法上都对中国戏曲小说有很大影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