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红龙》读后感精选

《红龙》读后感精选

《红龙》是一本由(美)托马斯·哈里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35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龙》读后感(一):写给自己看的(乱言乱语)

看这么慢,还是一知半解。是翻译的问题吗?

是人们的臆想产生了邪念?在这里,我看到了人性本恶,大自然才是中立的。

好久都没有幻想过,已经被世俗变得麻木了。

独孤求败?越是不被认可,就越幻想有个人在与自己对话?在令自己变得更强大?

格雷厄姆内心也有疯狂的欲望,他们的确是一类人吗?他们一样聪明,一样在追求什么?

要把整个系列买下来,绝对是太有吸引力了!

《红龙》读后感(二):红龙与威尔

汉尼拔系列。 这是讲述汉尼拔被抓后关于牙仙“红龙”的破案事件。 翻译还是强差人意。 07年4月11日读完。 我是看完原电影两遍之后才看这部书的,而且这系列的书籍也不是按照时间顺序阅读,基本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阅读的。 先说说这书与电影的区别吧,书籍里面汉尼拔就是可主要配角,还是威尔和红龙的战斗更吸引人。原著中威尔最后被红龙多拉德打到后是他的妻子和儿子帮忙,最后是妻子茉莉用抢杀死了红龙。不过也是威尔教的她。

书籍李还有一个配角心理博士亚瑟布隆能够准确预测多拉德的行动,特别是当多拉德吃掉那副画之后预测到多拉德要洗手不干了。

电影保持了莱克特博士的连续性,更有阅读性。

这部书比上一部《沉默的羔羊》翻译更通俗易懂。

美国七十年代的信用卡使用就很普遍了,更容易查询个人信息。

《红龙》读后感(三):3个角色

红龙可以算最喜欢的十本小说之一了,每年都会看一遍,中英文都看过,改变的两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也都看过。

牙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连环杀手形象:一个聪明的普通人遇到了一系列不幸,心理扭曲,成为杀手。看到最后真的好想让他和女友好好的,不被警察抓到。从博物馆吃完画出来,变装那一段完全体现了这个人的高智商和某方面的共情能力。他完全有可能停手,再也不杀人,然后和女友过一辈子,如果Graham没有发现录像带的问题……

汉尼拔在这部里的形象刻画比之后的都好,也能看出为什么当年会受到读者好评,让托马斯不得不去写沉默的羔羊。牙仙做事是有道理的,有逻辑的,有感情寄托的,汉尼拔和他截然相反。汉尼拔变态是因为他生来如此。尽管托马斯在备受差评的汉尼拔崛起里交待了他悲惨的成长经历,我还是更喜欢想象汉尼拔出生在普通的家庭,普通地长大,他只是天生如此。

最有意思的角色,Graham……介于牙仙和汉尼拔之间,或许他是汉尼拔认识的人里唯一和他在犯罪方面智力相当的人。Graham的共情能力帮助他找到犯罪者,也让他陷入恐惧和虚幻,这一点在电视剧里体现得很好。但是Graham和汉尼拔在情感立场上是完全不同的,纵然两人棋逢对手,汉尼拔也不会对他产生真正的情感,汉尼拔只是喜欢愚弄、摧毁他。沉默的羔羊里Clarice或许没有Graham那么聪明,却赢得了汉尼拔的心。

《红龙》读后感(四):童

这一部和《沉默的羔羊》应该算是姐妹篇,故事情节非常相似。而且读的时候猛然觉得,“沉默的羔羊”系列书里特别强调童年对人的影响,无论是汉尼拔、史达琳,还是伽姆、多拉德。童年的创伤伴随他们一生,塑造了他们的人格,影响他们做出人生每一个重要决定。

红龙和野牛比尔相对应,格雷厄姆和史达琳相对应。这本书比较受震惊并且有同感的地方,最先一处是汉尼拔对格雷厄姆说你为什么能够抓住我,格雷厄姆没有回应,汉尼拔说因为我们很像。的确如此,正如《沉默的羔羊》里史达琳和汉尼拔相像,因为相像,所以有同理心,能够理解,也才能够抓到他。

这类书好看、抓人,看多也会有些害怕。看着看着也会觉得能理解伽姆和多拉德,能理解他们的孤独愤怒扭曲。但是他们行为太变态太扭曲。这书经典,但少看为好。有空不如去再看看与其风格相似的《教父》。

汉尼拔爱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红龙爱德彪西。挺逗的。

这本书首先提到中国是“中”字,书上说在麻将里“中”字那张图像为龙,下次注意一下。然后是又提到多拉德服军役时在香港停留过。后来又提到多拉得请了三个月的假去了香港,纹了巨大的龙。西方的龙是邪恶象征,中国文化里的龙确实富贵吉祥之兆,这点有趣。

想想这四本书里最爱的就是《汉尼拔崛起》了,只因为有紫夫人在。书里紫夫人形象很棒,电影还原度也很高,巩俐真棒。她演出了东方女人神秘含蓄富有韵味的美。

《红龙》读后感(五):红龙

总体来说,《红龙》和莱克特医生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莱克特医生的作用就是在《沉默的羔羊》里帮史达琳抓“野牛比尔”和在《红龙》里帮威尔抓“牙仙”。

先说探员威尔,就是他把大名鼎鼎的汉尼拔•莱克特送上了审判席,我一心期待着书中会描述一些与此相关的精彩细节,但可惜的是根本就没写。再说“牙仙”,虽然他对这一称号表示强烈反对,并反复强调自己是一条红色的巨龙,但就他在案件中的表现来看,叫他“牙怪”我都怕牙会抗议。

关于《红龙》,我觉得电影优于原作。原因之一在于威尔由爱德华•诺顿饰演,比我想象中的威尔帅多了。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电影情节的设置填补了原作中的空白,呈现了威尔和莱克特医生对决的全过程。还有影片的结局,虽然威尔还是身受重伤,但至少他没被毁容,妻子也没有离他而去,这让我感到欣慰,毕竟在书读到结尾的时候就觉得其实根本没有必要把威尔的结局安排的那么坏。

威尔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物,作为主角,我认为他的看点远远高于史达琳。莱克特医生说:“你知道你是怎样抓到我的吗?你抓到我因为我们俩很相像。”威尔和莱克特医生就像是同一事物的两面,尽管在杀人这一行为中能体会到相同的快感,但威尔抑制着它,而莱克特医生享受着它。莱克特医生一直在煽动威尔,他说了一段极富哲理的话:“为什么不能觉得杀人美妙呢?在上帝看来它一定是美妙的——他成天都在干这个。星期三晚上上帝在得克萨斯把一座教堂的屋顶掀落下来,砸在他的三十四个信徒身上。他们当时正跪在地上唱圣歌呢。你不觉得那很美妙吗?他自己让一百六十个菲律宾人丧生在上星期的一次飞机失事中。他不会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谋杀凶犯而对你斤斤计较。”整本书中对这一段印象最为深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