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诗性的寻找读后感1000字

《诗性的寻找》是一本由刁克利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13-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性的寻找》读后感(一):找寻内心的文学,让阅读走得更远

每个人的内心都拥有一份仅属于自己的文学,即使在快餐文化泛滥的当下,但是毫不客气地说,更多的时候它们被小心地隐藏在某一处,或根本被忽略或丢弃在某一处,而毫不知悉。

找寻自己内心的文学,让阅读走得更远,是阅读刁克利的《诗性的寻找——文学作品创作与欣赏》这部创意写作作品之后,带给我的最直接感受。

本书是围绕与阅读同步进行的找寻开始的,即透过阅读与剖析我们熟悉的如《简爱》、《呼啸山庄》、《儿子与情人》、《德伯家的苔丝》、《虹》等经典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人物、主题、视角、风格、象征、背景和维度的方方面面,帮助我们发现人物矛盾冲突的起承转合之处可能被再认识的成分,发现高潮部分在一部作品中的位置不同,所带给读者的阅读效果的截然不同,发现故事情节的预设、人物特征的塑造可以引申到包罗万象的主题的精妙……进而发现文学的奇妙之处。

《诗性的寻找——文学作品创作与欣赏》是一部文学概论作品,一路读来,却丝毫没有任何枯燥、乏味或教条之感。通过举案说法教授阅读者许多阅读解析和理解一部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以及世界名著)的方法,即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欣赏故事与情节、主题以及内容概念上的区别,明晰故事情节、人物视角和象征为主题所提供的服务,洞悉隐藏在故事之中被揭露或者未被揭露的思想。发现作品深刻的立意与主题,揭示主题、发现话语之外和故事之外情节之外的用意,即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契合自己心灵、贴近于自己心灵的作品,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风格和表达的方式,找到判断作品好恶的标准……想来真是奇妙。

它们是阅读者心目中的永恒以及经典,它们也是我们成长的某个阶段曾经至高无上的阅读,在彼时拓展了阅读者的视野,带我们到达未知的领域,使我们多多少少获得了未知的思想。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读过了刁克利的《诗性的寻找——文学作品创作与欣赏》这部书之后,我竟生出重新阅读那些作品的兴致,并笃信此时的阅读必将能够改变我阅读的高度和情感理解的深度。并使我们这些普通阅读者尝试接受不同的东西汲取不同风格作家带给我们的启发,使我们的内心拥有更大而宽广的容量,拥有独到的品味和眼光。

《诗性的寻找》读后感(二):文学:诗意的栖居

创意书系中的<诗性的寻找>指导我们如何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比起创作,内容上也更倾向于如何欣赏)。在本书中,作者概括性介绍了文学的范畴,文学的意义与价值,也通过文学作品的各种要素、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文学经典歧义与共识、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深入浅出的分析,帮助初涉文学者、文学爱好者们了解文学,构建自己的阅读书系,所以,本书其实是一本旨在提高读者文学修养方面的书,而非从前以为的“创意书系”类如何指导写作性质的书。但会读,会看,有双慧眼识英雄,再加上“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能生巧的理论和自信,想必,读多了,自然知道怎样才是好,知道怎样写才是好。于是,虽然是本指导如何欣赏的书,但冠之以“诗性的寻找”,因为“诗性”二字,仍让这本文学修养类图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哲学家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曾对“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进行了论述,他说,“诗人都是生命力充盈的人”,比一般人的生命力要旺盛得多,所以他才有巨大的创造力。克罗齐说,“每个人天生都是诗人”,而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诗人传达存在的天命,守卫语言之家,看护诗意的栖居。而我们阅读便是在文学之中寻找自己心目中的文学,心目中的精神传承。

作者刁克利的文字清新流畅,从情节、人物、主题、视角、风格、象征、背景、维度等角度展开的讲解,取材皆是经典的中外名著。引用的例文包括作者分析,言辞准确生动细致,这些章节值得一读。比如关于视角方面,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盖茨比的理想与追求,解读他的梦想和悲剧,伟大和脆弱。通过对视角人物的理解和分析,通过对作者的了解,也帮助我们把握人物表现的丰富性和主题的深刻性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局限性。

在本书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读者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的愿望:“我们的阅读应该能够和自己的情趣、格调、生活经历结合起来,在茫茫书海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作家和书籍。当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就知道自己独特的气质,明白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支点,以及向前走的情感动力和思想源泉”。相信这样的寄语,也是对当下蓬勃的图书出版业以及读者读书杂而浮躁仓促的一个提醒与叮咛。有好书相伴,能读出书中诗性,能读出自己的个性,如此甚好。

《诗性的寻找》读后感(三):如何寻找诗性

诗性是人们心目中十分神秘的一个话题。诗性存在于哪个地方呢?一个每天汲汲于名利,无心向往更远的世界的人。很显然是没有诗性的。笔者认为诗性应该是对日常事务的一种多元角度的体察,对于人生意义的更深远层次的思考,对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更高层次的统一,它并不只存在于诗人身上,还是可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当中。

笔者也经常思考诗性的含义,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知名文学著作显然能够增加一个人的诗性。现在就有这样一本书能够增加人的诗性。文学著作往往都有着深厚的底蕴,通过阅读文学著作能够获得更好的文学修养,从而进入鉴赏文学著作的大门。

经典文学由于文本的复杂性,虽然读者能够从字面上读懂意思,但是往往读完后还处于五里雾中的状态。笔者就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名义上是读完了一本书,但是对于书的意思并没有完全理解,更谈不上能够从书中引申出什么意思。而《诗性的寻找》这本书深入谈到了《儿子与情人》,《简爱》等文学名著,用作者深刻的文学思考和学术功底带领我们进入了文学鉴赏的大门。这本书的内容并不深刻,选择的书也不是一些深奥的书,但是作者从熟悉的题材中挖掘出了很多新意。这本书解读的视野比较广阔,不只是从文学语句的鉴赏着手,还从文本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上着手。文学从根本上还是人学,文学最重要的是对人性的挖掘和思考。这本书这样的写法也将人们对于文学的思考拉伸了一个高度。

整本书读下来,我对文学的思考深入了很多。文学不只是凭借才华,遣词造句的游戏,而是实际如何对文学进行鉴赏。美不但在于词语,也在于读者的内心。这本书就谈到读者应该如何提升文学鉴赏水平的问题。读起来让人很有收获。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进入社会后就和纯文学作品有一段距离。但是如果能够在闲暇时间阅读下这类文章,对于提升文学修养和内心气质都很有好处。闲暇时分,阅读这样的书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

《诗性的寻找》读后感(四):写作手法与人性的追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写作也是同理,如果你为如何下笔而发愁,或是为了制造悬念而埋头苦思多日却不得解脱之际,不妨放下手头的难以,将自己深埋于名著中,研究下那些大师究竟使用了怎样的手法,才得以使自己的作品跻身文学名著的行列。

可是名著之海广博,其间内容更是繁杂,作为读者的我们未必能一一浏览通读殆尽,这时就需要名著导读,名著概览之类的作品上场了。

这本《诗意的寻找》正是类似名著导读之类的书籍,但是,可别凭标题臆测这是本解析诗歌或是单纯讲解名著内容的书籍。作为创意写作系列丛书之一,这本书自然与写作有关,尤其与培养写作能力有关。

全书概要地讲述了一些名著的内容并分析了相应的写作手法。虽然全书讲解的名著数目不多,但是讲解地非常透彻深入,角度也非常全面。主要从情节、人物、主题、视角、风格、象征、背景、维度等角度入手,像庖丁解牛般灵活地将一部部名著剖成一块块各具特点的部分呈现给读者看。可以说,只要是写作者通常需要考虑的一些疑难问题,这本书都考虑到并且对问题进行了解析,甚至连名著作者写作背景、写作环境及写作缘由都融入其中,更加能够令人得以明白作者为何要如此动笔,以及主人公的遭遇为何会是如此等等。

有时候,我们这些读者阅读名著等书籍时,往往会因单纯地沉溺于故事情节或阅读时太过匆忙而忽略作者的用意,更别提研究作者的表现手法。而当我们回头再读时,却大多因已知道结果而失去了些许兴味,甚至依旧如第一遍那样囫囵吞枣,读完故事了事。现在的生活步伐越来越快,杂事越来越多,而阅读的时间像海绵中的水那样依靠拼命挤压才得到些许。正因为如此,如今能读懂名著的人越来越少,写作手法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阅读无法延长生命,却可以涤荡人的灵魂,拓展生命的宽度,前人留下的诸多名著是一笔巨大而又宝贵的文学财富,它亟待我们去发掘探索。哪怕我们心里并没有今后一定要当大作家这种志向,哪怕我们写作与阅读都只是平时的业余爱好,我们也需要读得更深入更彻底,才不至于使先祖先辈们用毕生精力刻画下的社会缩影在当今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消逝,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灵魂在这个混乱的奸恶横行的世间迷失。

《诗意的寻找》正是一本帮助我们发掘名著中精髓的书籍,无论你是否看过那些名著,捧读过后必定会有些许领悟。至于究竟是莞尔一笑还是恍然大悟,就看你曾经阅读名著时究竟是站立在何种角度与高度了。

《诗性的寻找》读后感(五):读书就是读自己,寻找诗性。

近日来,还看到《文学理论》的前言里写到对于“文学的功用性”的讨论,刚好,在《诗性的寻找》的前言也同样地讨论到这个问题,虽说文学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进行创作,但语言并不代表着文学的全部,“所谓诗性,就是文学作品附丽于同时又超越了语言层面的华美品质”,同时,作者也谈到了诗性不仅是小孩子眼神里流露出的天真无邪的色彩,同样也可以是智者深邃的眼神。其实对于文学的功用性,在这个越来越功利的世界里,文学仿佛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当人们都在讨论金钱以及经济的时候,文学便越来越边缘化了。但是,文学依然是那么地重要,毕竟我们不能单单用功利性来衡量文学的重要与否,像作者所说的,“文学对于心灵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学关心的领域,我认为是更加重要的地方,文学给人以超越现实的可能,给人以无限的希望以及美。

于是我们是否停下匆匆的脚步,问问自己,我们的梦想是否消失了,我们的想象力是否消失了,我们是否能一边关注现实,而另一边继续关注遥远的理想以及想象力呢?作者刁克利谈到了,文学首先是一种语言表达;其次,文学是一面镜子;同时,文学也是一盏灯,是诗人心灵的表现。关于诗歌,我一直非常痴迷,因为我觉得诗歌和其他小说、散文等体裁是不同的创作,仿佛纯粹出于心灵,忠于心灵,高于生活,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其实,我开始对生命有了真正的领悟以及意义的生发,缘起于摄影作品。记得那年是大二的光景,有一天,我突然被一本电子杂志所感动了,内容是西北大自然风光,记忆中有三千年不灭的胡杨树。从此,我对生命持有静然相对的心态。这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创作吧,就这样子,像华兹华斯对于水仙花的爱恋,我深深地曾感动过。

书中具体的内容我就不细细地重复了,不过我有个建议就是先读完作品,然后再看下作者是怎样评论的,毕竟,陌生地相对是最美好的,而不是经过别人的介绍,有了先入为主的偏见是不精彩的。作者主要从情节、人物、主题、视角、风格、象征、背景、维度和经典等谈论了一些经典的作品,书中深入对《红字》《呼啸山庄》《白鲸》《简爱》《儿子与情人》等经典作品进行欣赏,其中有小说也有诗歌,内容还是非常中肯的。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要有好书相伴啊,而读书就是读自己。“每个人都是一部书,书的内容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心灵的、社会的、历史的、民族的、宗教的、艺术的、理性的、浪漫的、伤感的、现实的。” 阅读的人生更精彩!

B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