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读后感1000字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读后感1000字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是一本由郭建龙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013-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读后感(一):了解印度的第一本

一直有个想法,读一些关于每个国家的书,对这个世界建立一个更加生动完整的认识。郭师兄这本书对印度的描述算是一个好的开始。这几个月有点忙,每天就是在上下班的路上看一看。这本书带入感很强,属于那种愿意连续看的书。特别是后半部分对于印度近代历史演变的描述和理解,应当是比较有见地的。看这本书也让我想到之前有一部印度电影,好像是叫《外星醉汉地球神》吧,印度的很多问题,在理解的时候结合他们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就很容易说得通了。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读后感(二):不值得看

算是一本游记,编排上没什么惊喜,还是按时间走的。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加插图。印度的石窟很有特色也很壮观,并且是直接在石头上开凿塑像,这和莫高窟又不太相同。 一些地方和《河西走廊》串起来了,比如匈奴、月氏、塞人的迁徙。 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不认同。比如谈中国人不笑,“与中国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国,人们总是正襟危坐、按部就班,在那儿,每天看见的面孔大部分都是严肃、缺乏笑容的;而在印度,人们张开笑口的机率却要大得多,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有趣的事情。” 又比如谈印度的狗——“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城市里生活,没有人圈养它们,也没有人驱赶它们。于是印度的狗成了城市生态链的一部分,它们在大街上吃东西,在大街上睡觉,在大街上繁衍后代。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印度人时,他们表现得很惊讶,他们以为天下的狗都应该这么生活。我告诉印度人,中国的狗走在两个极端之间,它们或者住在家里,吃得比人都好,享受着一切呵护;或者在外面,过着朝不保夕的流浪生活,甚至随时会被打死吃掉。而且,中国的狗往往都有很大的心理阴影,即便吃得最好的狗,也必须担心出去之后会被消灭掉。当印度人听说中国地方政府会组织人打狗的时候,都张大了嘴巴,显然,这个天方夜谭式的故事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读后感(三):一个神奇的国度:佛陀、甘地、孔雀帝国、种姓制度、殖民地, 肮脏、开挂、贫富差距悬殊

我还是更喜欢游记(例如:扒火车反复进入女性车厢,最后进入残疾人车厢),其次是讲现实问题、历史,最不喜欢的是讲各种宗教历史、门派、观念、寺庙、雕像、各种神。

雅利安人缓慢入侵(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五世纪) ~ 十六国时期、佛陀创立佛教(公元前565年出生,公元前486年圆寂,与孔子是同时代人)~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一路东进南进(打败埃及、波斯)最终率兵入侵印度西北部并退走(一路上留下了70个以其名字命名的要塞)~孔雀帝国(第一个大一统、第三代国王阿育王达到5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信奉佛教)~由大月食人(被匈奴人从中国的河西走廊区域一路驱赶西迁过去)建立的贵霜帝国(公元前一世纪在阿富汗建立,信奉佛教,占领印度后与汉朝、罗马帝国并称)~几多帝国(婆罗门教转化成印度教并开始兴起,公元四世纪~六世纪)~公元627年玄奘西行(甘肃、新疆、中亚、巴基斯坦)到印度~公元1000年时,佛教在印度基本上消亡了~德里苏丹国(伊斯兰政权,公元1200年到1526年。),13世纪至16世纪是北方伊斯兰政权(苏丹国)与南方印度教政权(为查亚拉加尔)的对峙。~莫沃尔帝国(1555年~1857年,来自中亚的民族建立的,官方信奉伊斯兰教,第3任皇帝阿克巴是印度史上最重要的皇帝之一,1630年 第5任皇帝建立了泰姬陵,1660年第6任皇帝奥朗则布实现了印度史上空前的大统一,1800年开始分裂为数百个政权) 大多数政权都是中亚和西亚的异族入侵建立起来的证据。 ~1858年英国开始完全殖民印度,1876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兼任印度女王。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读后感(四):本书笔记

本书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印度的所见所闻,以及印度的历史,文化,宗教,神庙的建筑等等。应该说是以历史和宗教为主线的一本印度的游记。

印度,是从冈瓦纳古陆分离后漂移,与亚洲大陆相撞之后结合在一起的。印度自古只有四条路可以通行,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开伯尔山口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路,是一条征服者必须占领的道路,可以称为“征服之路”。第二条是南方海路,“贸易之路”。第三条是通过西藏到尼泊尔再进入印度的路,可以叫“佛教之路”。第四条很少人走,是从印度的东北进入缅甸的再到云南的一条路,称“南方丝绸之路”。

印度文明虽然有5000多年,然而却是做为外族的雅利安人在3000前就统治了之片土地,各种的文化,制度等都是由雅利安人所创造的。之后的印度进入了十六国时期的混乱,最终统一为一个伟大的帝国-孔雀帝国,开创了阿育王时代。之后是从中国北方迁移过去的游牧民族月氏统治了这片土地,开创了“贵霜帝国”。之后又陷入了分裂状态,又由印度人自己创建了“笈多帝国”。之后阿拉伯人来了,印度最终臣服于伊斯兰教,这个国家叫“德里苏丹国”。一个蒙古和突厥人的后裔占领了印度,他叫“巴布尔”,开创了一个叫“莫卧尔”的伟大王朝。到15世纪,西方人来了,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最终是英国把印度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国家。直到19世纪在甘地所带领的独立运动后才变成一个真正属于印度人自己的国家!不过之后又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二个国家,后来孟加拉又从巴基斯坦分裂了出来。

印度的历史,可以说是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的状态,只有外族人才能将印度统一起来,而印度人却甚少有起义。这可能与印度的宗教信仰有关系。

印度最先是信仰婆罗门教,这种宗教推崇了一种叫“种姓”的制度,将人分成五种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他们相信人死后都会在这五种等级中轮回,这一生的所做所为,会影响到下一生投胎在这五个等级里面的高底次序。这种信仰体系使得人们遵从于现世的制度而不加反抗,庞大的贱民为了寻求来世的幸福,放弃了自己的今世,他们更看重的是下一世以及灵魂。

佛教和耆那教是另外二种印度人信仰的古老宗教,这二种宗教都是相信因果轮回的,不过与印度教的种姓是完全不一样的。佛教是认为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修行达成正果,而耆那教则强调“苦行”才能达成正果。

伊斯兰教在德里时期以后在印度也根植发展了起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至今仍是印度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反而是佛教因为种种原因逐渐的被印度教(前身是婆罗门教)所代替。而做为小众的耆拿教却得以保存至今。

印度可以说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不论从文化上,或者宗教上看,主要原因是每一次外族的侵列,都将他们的宗教和文化带到了印度,使之溶入到印度人的社会和生活之中,成为了印度的一部分。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读后感(五):印度,那个神奇的国度---漂流的次大陆

没有拿到书的时候,以为是晦涩难懂的历史性记录文学,是专门从事历史研究人员的书籍;拿到书之后浏览目录,以为是业余爱好者类似虔诚的佛教徒此类对于朝圣地的历史研究的杂论。看完书之后,才发现,有时候“先入为主”这种观点真的是很害人。

之前已经说了,以为是虔诚的佛教徒之类的业余爱好者的书籍,所以我抱着一种研究佛学历史的心态开始阅读这本书的。跳过书的前言,第一部分直接从第二部分:在佛陀和大雄的光辉下开始看的。

看到第二部分的十分之一的时候,我明白了,原来这是一本游记。看到六分之一的时候,我觉得有点兴趣了,那个被后世人称为佛祖的释迦牟尼演绎着一出“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成最正觉”的精彩戏幕。作者本人应该对佛教不算特别的了解,在书中可以看出对于佛教思想都是点到即止,主要还是以旅游见闻为主,这让我不免有些失落。看完第二部分之后,我觉得自己的脑子里充斥着这样的画面:菩提迦耶的大菩提树下,络绎不绝的善男子、善女人面向着摩诃菩提塔念诵经文,或者顶礼膜拜。在这颗佛陀曾经通过修行,参悟了后来的佛教教义的树下,梵音阵阵。。。。。。。

为了满足我浓烈的求知欲,我在维基百科里研究了“印度”是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一个国家,英联邦的会员国之一;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中国,占接近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与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人口超越10亿的两个国家。 这时,我才读懂了作者的书名《印度,漂流的次大陆》。

于是,我开始正常的阅读顺序,从前言读起,然后一气呵成。我想,我们总有过那样的一种经历,抱着漫不经心的态度打开一本书,以为是稀松平常,只想着混日子打发无聊的时间,但是看着看着,突然惊觉自己深深的陷入了一种发现新大陆那样的喜悦之中,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的读完,关上书页时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遗憾之感。

我从不曾对印度这个国家感兴趣,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知道它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虔诚宗教的国度。但是随着作者的步伐浏览了他眼中的印度之后,我有了那么一种冲动,一种想要放下一切,让自己的双脚站立在那片土地上的冲动。一种想要身临其境去感受朝圣者虔诚礼佛的隆重氛围。

那里有着太多的传说,太多的神奇,太多的历史。释迦牟尼、阿育王、法显、玄奘、莲花生大士、阿底峡,无论是哪一个人,随便拉出来都是一段神奇的故事,而这些神奇的人物都在这片国土下留下更为神奇的传说。

游印度,不如说是去碰触那些经过岁月洗礼之后残留给人们的那些关于神奇的传说的遗迹。游印度,不如说是去感悟那个有着深厚的宗教气息的氛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