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读后感锦集

《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读后感锦集

《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是一本由瑞安·霍利迪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读后感(一):过时了……

豆瓣评分7.6分,在我看来是负分……花了2小时看完,让我感觉浪费了2小时……

只是换了些表达,把我已经知道的东西重新说出来了而已。没有洗刷。还不如看看公众号文章……

而且具体的规则已经过时了,就当下我们同一个时代内,不同的内容产品,生态、规则都不一样。

里面所说的推手套路在现在这样“没节操”的刷屏玩法中,真的有点小儿科了。根本没有书介绍的那样辛辣。

只不过让我反思,我知道了又怎样,能做出来这些案例吗?

你知道大众情绪的转发g点,你知道引发用户疯传的六大原则:社交货币,诱因,情绪,公共性,实用价值和故事

……

又如何?理论一套套,真的落实到案例还是十万八千里啊

《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读后感(二):揭露营销神话背后的真相

本书解析博客与媒体的运行模式,如何筛选信息、如何敛财 传媒界不为人知的隐秘历史网络炒作、营销制胜策略使你立于不败之地以专业角度剖析推手、读者、博主以及其他传媒人的行为与心理拆穿博主的小把戏 教会读者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假。《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揭露营销神话背后的真相》一书,几乎都是从反面角度谈正面案例的。这里所谈的主要是网络媒体的黑幕,例如“消息发端于虚拟世界,为它们买单的却是现实世界”,再如“点击量比真相更重要、更值钱”,“网站为了争取首发,自己制作新闻”,“借助大腕打响知名度”等等。这些手法其实在报刊媒体上屡见不鲜,只是网络将其扩大化而已,有的时候换一种说法反而会成为正面的经典案例,比如“借助大腕打响知名度”可以说成“聘请知名学者扩大影响力”,手法是一致的,这要看如何利用,以及利用这些手法要达成何种目的。伪造专家身份、利用匿名信息进行病毒式传播这样的新闻作伪行为,是业内所不齿的,但找对平台,扩大帖子影响这样的经验,却是可以借鉴的。做个标题党,是网络编辑的必修课;而加工新闻标题和书名,同样吸引了纸媒的主要精力。只是网络文章只求一时之快,纸媒要瞻前顾后,照顾稳妥。

《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读后感(三):网络媒体的丑陋一览无余

最近公司做了1年多的创业项目停掉了,其实我们app也到了100多万用户,无奈对手太强,我们策略出了些问题,并没有在行业用户增长窗口期打赢这场战争。项目停掉后,公司内部开始反思总结之前的工作,作为运营市场负责人,在我的总结反思里写到公关是最大的缺失。

这也是团队基因使然,创始人是百度出来的资深技术,级别到8,google来中国时李开复门下的第一批员工。技术出生的他对公关是完全错误理解的,总觉得这些是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自己也不希望出面吹牛,比较在意这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个人声誉。但在这个人人都在使劲公关的时代,倒不是说公关一定会有多高的投入产出比,但你不做而你竞争对手做了,你自然就被甩在了后面。

公司内部一起复盘之后,我就开始研究公关方面的东西,在虎嗅看到一篇公关相关的文章,里面谈到了《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这本书,于是就买来看了。下面将这本书的大概逻辑框架分享给大家。

《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读后感(四):指标化生存

文章追求点击量,网站追求流量,博主靠点击量来保障收入,网站估值、吸引广告的最大筹码就是流量。于是,为了提升点击量,幕后始作俑者无所不用其极。

争议性的话题,极端的描述,关于性、仇恨、暴力,甚至通过扭曲、伪造事实来吸引公众眼球,以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作者向我们揭露了网络经济学丑陋的一面。愚弄大众,误导舆论,媒体的力量太可怕,可以炒热某新生事物,也能打击乃至摧毁对手。

因为点击量这一指标,然后放弃声誉、道德等无法用数据体现的东西吗?其实与之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时有发生。学生只学习考试内容,找工作只关注工资,经济发展只提高GDP。

从人性层面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看似理智的选择。

数字清晰,有理有据。在公司管理的过程中,员工考核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然而评价一个人又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一页数据能够看透,但这却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如果撇开道德来说,作者是一个谙熟规则,并且游刃有余的人。毕竟,“我曾欺世盗名”不简单,他用了很多的案例做背书,在席卷了大量金钱后想要忏悔,揭露了这样一个行业的遮羞布。

并没有什么对不对。

读书也不应该带着批评的眼光,好像彰显自己强于作者的优越。读书是为了学习,带着批判的眼光,分辨什么是自己可以吸收。

营销人应该懂得媒体的力量,借助事件来吸引关注,吸引免费报道。但与此同时,记住作者的提醒,谨防这只怪兽失控。

追逐金钱,以金钱的多寡来评断某人的能力,这才是如今真正的指标。

《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读后感(五):我们选择了世界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抱的私心是了解下营销推广的手法,但是看完全文,发现实际有价值的内容呢,好吧,实践起来也还是需要系统化及平台的,但是有一些小手法,比如:炒作链问题,点击量,眼球效应,以及权威佐证。还有双刃剑的迭代法。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让我想到了娱乐至死,事实上确实是作者后续提到的衍生的推荐书,怎么说呢我们呼唤真理和和平,但是人还是感情动物,选择信息和接受信息的时候是带着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于是那些能够激起读者正面或者负面的情绪,就会变得热门,情绪越极端,传播效果就越好。而那些所谓的真理大家总觉得诶呀真理会在那里等我们的,不用着急,我先为最近的爆炸性消息贡献点点击量,但是真理真的会在那里等我们吗?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几乎都是为了被阅读而存在的,这是他们生存的基础,而阅读者的情绪性,某种程度上左右了媒体报道内容的抉择,打一个吃辣的例子,如果每天都在吃辣,那么耐受度就会增加,而吃久了会觉得即使狠辣的东西,也就那回事,同样的对于信息的接收也一样,真实和真理是朴素的,或者说是清汤寡水的素材,对于一个无辣不欢的食客,显然没有吸引,而网络媒体的追责不如传统媒体严苛,那么,顾客就是上帝,媒体们,会逐渐提高辣的程度。

不断地升级辣之中,还有多少真实?

看完之后作者的一句引例让我觉得蛮有的,“发起一个假事件,在媒体链条中不断炒作,然后引起人们的真实反应和行动,这样你就改变了现实本身”。我们又再一次的给了虚假一个正向激励,我们又为新世界的创造添了一块砖。

这样看来吸引力法则倒是有点像真的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