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的读后感大全

《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的读后感大全

《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是一本由[英] 奥斯卡·王尔德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页数:2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读后感(一):不基于理性的一次自我宣扬

这是一本王尔德的美学评论集,据说是唯壹,所以重要性不言而喻,原来没有接触过文艺和美学批评的内容,所以看起来需要适应,但王尔德的大名是早有耳闻的,高傲自负且才学过人的毒舌金句艺术家。

作者阐述了基于当时文艺和美学现状和发展的一些观察和想法,并开怆性的提出了谎言之于艺术的概念,现在看来依然很精彩,文字优美词句流畅,阅读起来比现在的文艺评论多了一丝优雅从容,有点像看傅雷先生翻译贝多芬,语句间的文采是抑制不住的,这大概就是文学之美,是其他艺术无法替代的。

在《谎言的衰朽》中,王尔德引用对谈的形式进行了精彩的自我思辨和关于唯美主义的个人阐述,他毫不掩饰地认为自然是粗犷不经修饰的没有艺术美感并且会使人们丧失对艺术追求的,而艺术的唯美性启发性和创造力是在自然的物质性之上的,是他所坚持的唯美主义与热烈的浪漫主义的分水岭,谈及此处他的语气是坚定的且不容置疑的,他认为自然的变化只存在于观者的想象中、幻想中,存在于被培养出来的盲目中。他极力否认自然的唯美属性和给人带来的感官上和审美格调上的作用,而对于艺术给人带来的品格塑造和鉴赏力的发掘和提升大加褒奖。

我们接受他的这种认知且并不否认他观点的鲜明和独特以及坚定的立场,因为这是他创造自己美学思想的基础,我们只有充分认同他的思想具有的时代性和开怆性以及充分了解他在谈话中所认同的具有同样认知的人或事物和观念,才能读懂并意识到他在当时确实是开启了一种新的美学认知,这也是他被人所尊崇的基础。

随后他又阐述了自己对于谎言已经腐朽的观点,这里的谎言并不是政客们那种以讹传讹的水准而是再创造艺术的过程中对于自然和现象的观察的一种再加工和装饰的过程,我一开始以为是翻译的不准确性导致的阅读起来难以把握住这个关键用词的准确性和表达意义的清晰度,但是经过反复的阅读思考逐渐明晰这个词所蕴含的内容和赋予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所以这个词的出现和运用逐渐变得模糊,但经过艺术家和诗人的再创造使得这个词所包含的深刻且具体的行为过程变得清晰可见,对于他所表达的对于艺术行为和诗人的衰朽理解起来也就清晰可辨了。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小册子,读懂他既是一种挑战也是对自我文学以及美学修养的一次培养和升华。

《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读后感(二):《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批判精神

艺术家,在我的观念中他们是德艺双馨老艺术工作者,在艺术等相关领域取得了相对较高的成就、并具备了一定的美学程度的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得到这个称谓的。而批评家呢,我觉得他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代表,会是一位阐释者,所以才具有批评的发言权,两者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未读王尔德作品之前,我只知道他是一位唯美主义先锋作家。最近阅读了王尔德所著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线装的图书,我很喜欢。因为阅读这一类型的书籍较少,相关的知识储备少,内容看起来比较深奥,但书中相关解释说明很好地解决了我一难题,我可以顺利阅读了。这是一部关于19世纪文学艺术与美学的一次集中思考与探索。

艺术,是很抽象的,它有时会循着自己的足迹回到过往,有时会先于它的时代;艺术来源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素材加以提炼浓缩,再创作出优质的作品,像我们所熟悉的戏剧、小品等等,都是它的表现形式。为情感而情感是艺术的目的,为行动则情感是生活的目的,那么艺术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认为是谎言——讲述美妙而不真实之物。思想的本质同生命的本质一样,都是成长。

在笔杆子、画笔和毒药之一场探究中,作者观点:只有庸俗之人才会以作品为粗略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性格,我觉得性格具有多样性,不能仅通过一个标准来衡量的。书中内容有两部分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谈话间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我知道了:希腊是一个艺术批评家的民族,因为他们创造了艺术批评,正像他们创造了对任何其他事物的批评一样,将批评精神运用到至高无上的艺术中。事实上,批评既是创造性的,又是独立自主的,批评不再以低标准来评判,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

沉思,我觉得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行为,从最高文明的角度来看,沉思是人类的正当职业。王尔德曾说过“生活中只有两种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另外一个是得到我们想要的。”每个人都具有矛盾性,面对选择时摇摆不定,分析利弊,沉思的生活目的不是“做”,而是“存在”,这正是批评精神所给予我们的,带着批评的精神看待问题,也是一种经验的做法。

《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读后感(三):艺术来源于生活还是生活来源于艺术?

对艺术知之甚少,也同样会为梵高的《向日葵》打动,因为自由的气息,因为生命的蓬勃。艺术是很普通的存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管人们的艺术修养多高总能隐隐约约地感受艺术的魅力。

王尔德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这本书批评性对话展现其对唯美主义的探求,不断拓宽艺术美的范围,发现美,发现艺术。他认为“为艺术而艺术”,艺术高于生活,强调艺术的超功利性,批判现实主义。前往十九世纪,在这里进行一场头脑风暴,发表你对于艺术的看法。

在王尔德所在的维多利亚时代,他们的艺术不同于我们现在的艺术,很多观点并存或是争论不休。而本书中提到的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画作都值得我们思考,对于文学生而言是熟悉的,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是熟悉的陌生,更能激发探讨欲,孰是孰非,且看你来断。

对话体一问一答间,思绪万千,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仔细想想,这个观点我是否同意,如果不同意,又该如何辩驳。在这里你是否也可以短暂的成为一名批评家? “看见一件事和看得见一件事是大不相同的。”本书中提到了印象派画家,他们看见了伦敦的雾把它们画了下来,成为了艺术,人们又因为艺术才看的见伦敦的雾。 这真的是个哲学问题,自然本就存在,艺术是人们在脑海中加工创作出来的。喜欢伦敦的人有很多,但对于伦敦的雾属实喜欢的不得不提一下莫奈,一说起莫奈,大家可能想到的就是他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日出印象》。它是一幅画,又不仅仅是一幅画,它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又不单单是载体,它向我们传达出一种审美意识,它作为历史的一种独特的见证,将伦敦工业区转瞬即逝的风景变成神秘而惹人沉思的画面,超越时空的制约。 “我们应该到艺术中寻找一切。”在吉尔伯特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观点,他认为艺术不会伤害我们。艺术为我们带来多样的情感,我们为作品中的人物或悲或喜,从中汲取力量。

由此可见,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