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雅舍谈吃读后感摘抄

雅舍谈吃读后感摘抄

《雅舍谈吃》是一本由梁实秋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雅舍谈吃》读后感(一):每天一篇,是我减肥的动力

这本书买了蛮久的,翻翻书柜,发现很多书没看多,《雅舍谈吃》就是其中的一本。你会发现有些书是要在你正确的状态和一定的年龄,能才能看得懂和有耐心地看完。

大概是做了摄影原因,加上本身自己从毕业前君子远庖厨的状态,毕业后到渐渐爱上做美食的过程,以往了解我的同学发觉小瓶子变了,哈哈。

每天一篇美食文章,是我减肥的动力!!!

《雅舍谈吃》读后感(二):纯·摘录

一家十几口,面条由一位厨子供应,他的本事不小。在夏天,他总是打赤膊,拿大块和好了的面团,揉成一成条,提起来拧成麻花形,滴溜溜地转,然后执其两端,上上下下地抖,越抖越长,两臂伸展到无可再伸,就把长长的面条折成双股,双股再拉,拉成四股,四股变成八股,一直拉下去,拉到粗细适度。

食谱有两种:一种是文人雅士之闲情偶寄,以冷隽之笔,写饮食之妙,读其文字即有妙趣,不一定要操动刀匕,照方调配,另一种是专供家庭参考,不惜详细说明,金针度人。

《雅舍谈吃》读后感(三):liread 2/39

饕客。去年过年时读的是《吃饭》,大多是上海菜。而这本偏多北平菜,离得远又是老派小资,几个晚上边读边要辛苦的脑补画面就更饿了。老爷子吃了八十几年,既有顶好的馆子,也有街头的叫卖摊,还有中外对比,就这目录菜单也够品了。不过我觉得对吃,喜好或不爱都是私人的。你说要真正懂吃也没有个顶,吃的多了,自然嘴会刁。倒是每次书里读到宁波就特亲切,虽然这次提到的蛎黄我不爱。还有对那么多老师傅手艺失传真是感到遗憾,如果能尝到书里写的滋味,人生多妙啊。所以,人最馋的时候是想吃却吃不到真对!”“对吃不敢兴趣的人,还是趁早别读这本书了!”最后这一句结尾倒是真可爱~哈哈,和会吃的人在一起,有趣!而我还是先追求吃的开心,吃的满足吧~《雅舍谈吃》liread 2/39

《雅舍谈吃》读后感(四):所“吃”为何

#雅舍谈吃#一本前前后后看了将近四个月的书……《史记》有言,“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饮食男女,人之性也。无论是梁实秋先生还是汪曾祺先生,都是热衷于吃并乐于钻研吃的,这种吃想来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感受其中的人生百味。梁老忆豆汁儿时谈思乡,谈鱼丸时感慨“如今高先生早已作古,空余旧事萦绕心头”忆友,谈“大菜”时表一片爱国之心……可见雅舍谈吃,不止是谈吃什么,怎么吃,和谁吃,更重要的是这份藏于吃中的人情味。这感觉和我读汪老一句“好想再喝一碗茨菇汤,我想念家乡的雪”,是一样的情感。从细微处谈浮生众相,不矫揉造作,不堆砌辞藻,只是以情动人,简练隽永,妙趣横生,这样的一本书,值得我们阅读。

我怀念那个叫北平的北京。

《雅舍谈吃》读后感(五):世间吃相千万种,因人而异,开心就好

论吃,全世界当属中国人最能吃,也最会吃。下到凡夫俗子,上到文人雅士,均不乏“吃货”,也不乏吃出文化来的“吃货”。比如汪曾祺,比如梁实秋。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20世纪华语文坛一代宗师,著名散文家、文字评论家、学者、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就是这么“牛”的一个人,对吃也是深有研究,但对此事他依然谦虚得很。曾有人问他:“为何您对饮食如此特有研究?”梁老先生顿时感觉“好生惶恐”,于是回答道:“可能因我连吃八十多年,没间断。”真是活生生的一位老顽童是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