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斯皮尔伯格传的读后感大全

斯皮尔伯格传的读后感大全

《斯皮尔伯格传》是一本由乔瑟夫·麦克布莱德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5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斯皮尔伯格传》读后感(一):顶老斯!!!

这个人的厉害之处,就不多说了。我要说的是他跟厉害的地方——尼玛简直就是个超级腹黑货啊!看得我呲牙咧嘴的,导演,尤其是大导演这活,还真不是常人能干的!相比之下,老谋子真是弱爆了!

揭露老斯鲜为人知的“无耻,”力荐此书,给五星!

《斯皮尔伯格传》读后感(二):焦虑不安

我草草翻了下这本书,主要目的还是看看过去看过的电影当时是怎么拍出来的——换句话说,纯粹是靠着它来探班。嘻嘻~

里面有一句话是美国一位影评家讲斯皮尔伯格的,他说斯皮尔伯格电影里的人物虽然多数是满怀温情的,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焦虑。仔细想想似乎颇有道理:大白鲨、拯救大兵瑞恩、世界大战,面对一个突变的环境,内心不焦虑似乎是不可能的。

唯一与焦虑擦身而过的,可能还得属“夺宝奇兵”系列里的印第安纳.琼斯了吧。

《斯皮尔伯格传》读后感(三):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世界

本书中说到:在斯皮尔伯格的事业轨道上,《第三类接触》与《辛德勒的名单》这两部电影可谓是既矛盾又互补。在《辛德勒的名单》中,斯皮尔伯格与现实做了最有力的对质,刻画了这个世界对待所谓“外星人”的残酷,而在面对残酷事实的同时,电影仍试图找寻那一丝渺茫的希望。在《第三类接触》中,斯皮尔伯格描绘了现实生活中一幅幅引人入胜的梦之画卷,庆祝了有可能出现的宇宙共和,同时又以最纯洁的方式呈现了导演所谓的“我的幻想、我的愿景与哲学”。诸如此类关于斯皮尔博格电影的内容还有很多,作者完全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通过对相关人的采访,以及当时的报道等等资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最真实的斯皮尔伯格,他的拍摄每部电影时的情况和他个人的想法完全呈现在我们眼前。是怎样的经历影响着他,造就了他,他是一个天才电影人,同时拥有犹太人的血统。他的很多电影的灵感或许就源自于他的这个身份,来自于他童年的经历和喜好。他的妈妈曾经说如果他不是他的第一个孩子,或许他会带他去看精神科医生,因为他小的时候实在太“坏”了,“那样的话就不会有电影《外星人E.T.》”.

书中还讲到:在英国摄影棚里被数千条蛇包围着,斯皮尔伯格开始对他拍摄的电影感到沮丧。《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的工作没有给他表达个人情感的机会。“动作戏很精彩,”他后来说,“但是当我在拍摄《法柜奇兵》的时候,我感觉已经失去了当年成为电影导演的热情——讲述人和人与人关系的故事。”

斯皮尔伯格在拍摄每部电影史都有他自己的想法,他不是那种完全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拍片的电影导演,虽然有人说他是成功的商业片导演,这一点只能说明他懂得如何去迎合大众。他的每一部电影的诞生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传达了他的想法,表达了他的一种态度,或者这样说有些主观。他小时候对于恐龙有一种特别的狂热的兴趣,于是后来有了《侏罗纪公园》,童年时的他大大的脑袋,瘦瘦的身体,很像后来拍摄的《外星人E.T.》中的E.T.,他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听着犹太人如何被迫害的故事长大,以至于他后来在拍摄《辛德勒的名单》时陷入了深深的痛苦,甚至有时不得不停下来。

总之,读完这本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传记,你会深深地了解斯皮尔伯格,不能说这本是最好的,但确实是最权威的。

《斯皮尔伯格传》读后感(四):从影迷到导演

在美国电影界里,有很多导演是从影迷起家的,但多数这类导演都是怪才,比如昆汀•塔伦蒂诺、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等,但也有很多“主流”导演是影迷出身,斯皮尔伯格就算其中之一。

史蒂文•艾伦•斯皮尔伯格,出生于婴儿潮时期的1946年,他的记忆中,第一次看电影时并不高兴,《斯皮尔伯格传》记载:

“我爸跟我说他要带我去看一场马戏电影,”他回忆道,“我当时没注意到电影这个词,我只注意到了马戏。于是我们排队等了一个多小时,我一直以为我是去看马戏。我以前去看过一场马戏,所以我知道会看到什么:大象、驯狮员、火圈、小丑。然后我们走进一个像大山洞一样的大厅,里面除了一排排的椅子之外什么也没有,而且全部椅子都是往上仰的,不是露天看台的那种长凳,而是椅子。我当时就在想,这是要干什么,怪怪的。

“后来幕布拉开了,我以为会看见大象,结果只看到一块白色的卡板,一块画布。我看着那块画布,突然间一部电影开始了,那部电影是《大马戏团》(塞西尔•B.德米尔1952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巨著)。刚开始我觉得很失望,我很生我爸的气,他跟我说要带我去看马戏,结果却是一块有颜色的画布。看完那部电影,我只记得三样东西:火车事故、狮子和吉米•斯图尔特扮演的小丑,其他的我都没什么印象。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想,天啊,这太不公平了,我想看的是三维立体的人物,而这些都是平平的影子和脸蛋……看完之后我实在是太失望了。我不相信任何人……我一直都觉得生活不够美好,所以我要美化它。”

在他成长的时代,正赶上电视普及,因而他童年的很大一部分时光都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而他后来的电影中随处可见电视对他的影响。比如他的《夺宝奇兵》系列的设定,就是按照他在电视上看的三四十年代的老电影做的;他更自称《鬼驱人》是他“对电视机的报复”;他后来拍摄电影版《阴阳魔界》并监制2000年的电视剧《阴阳魔界》,就源于他儿时对这部电视剧的喜爱……

99.9%的影迷都不会成为导演,斯皮尔伯格显然属于另外的0.1%,这得益于他父亲的生日礼物——一架8mm摄像机。斯皮尔伯格从他父亲手中抢走了这部摄像机,并开始拍摄家庭旅行和童子军活动的小电影,后来就开始组建“剧组”——同学、父母、妹妹、邻居等——真正的拍摄电影。他自称自己在这个阶段琢磨出来的电影技法比在电影学院和好莱坞学到的还多。

斯皮尔伯格像每一个影迷一样,都有过考电影学院的梦想,但他没考上,只好去了一个二流学校的广播编导系学习,这家学校甚至没有35mm胶片,所以多是纸上谈兵。不过斯皮尔伯格和大多数影迷不一样的地方是,他够坚持。

他在20岁那年成为职业导演前,已经“半辈子都在拍电影”了,所以他可以自豪地宣称,那些年纪是他两倍的剧组人员,经验不见得比他丰富,懂得不见得比他多。这些年来,斯皮尔伯格拍了《大白鲨》《第三类接触》《ET》《夺宝奇兵》《侏罗纪公园》《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人工智能》《逍遥法外》《战马》《林肯》等无数佳作,他的激情或许不如八九十年代那般澎湃,他的技巧或许更趋向于圆熟而非激进,但他对电影的热爱却始终不变。在他拍摄第一部电影长片《火光》之时,他就说:“电影会在你身上生根发芽,我肯定,我已经走得太远,无法回头了。”那一年,他17岁。

《斯皮尔伯格传》读后感(五):主流体系中的独立电影人

一部让我“痛苦”的书,沉重、厚重、繁重

又是在最需要的时候让我看到的书

儿时被戏弄、嘲笑,犹太血统,逃离,用电影的方式来反抗,乐观,家庭矛盾(父母离婚,背叛)

电影中,他一方面喜欢将平凡人放进极端状况下去看他面对突入其来事物的应对,另一方面结局也是一个向上的,比较大团圆的结局

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双管齐下

认为语言本身不足以表现电影剧情,所以会加入配乐,但很多时候配乐本身将演员的表演及台词弱化了,这是个错误(如《夺宝奇兵1、2》)

最伟大的导演之一,所有影片票房累计超85亿美元

电影化语言“好了,乌比,等门像《杀死一只知更鸟》里面那样打开以后,你就像布拉德利那样。’或者他会说‘你知道印第安纳最后找到那女孩的那个场景吧?他那种如释重负的心情?我想要的就是那种效果。我和丹尼.格格弗演对手戏,互相纠缠的时候,他会说‘好了,到《煤气灯下》时间了。’然后我会大笑起来。”(我们也试试?)

部分电影票房及成本:

侏罗纪公园1 北美3.571亿美元 全球9.13亿 成本:官方公布数据6000万美元,媒体评估9500万美元

外星人E.T. 北美3.998亿 全球7.01亿 成本1000万美元

辛德勒的名单 美国和加拿大票房3.212亿 成本2200万美元

铁钩船长 全球2.88亿 成本6000-8000万美元之间

直到永远 全球7710万美元

夺宝奇兵3:圣战奇兵 全球4.947亿美元 成本4400万美元

太阳帝国 成本3000万美元 全球6670万美元

紫色 全球1.427亿美元 成本150万美元

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 全球3.037亿 成本2800万美元

《阴阳魔界》 全球4200万美元 成本1000万美元

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全球3.63亿美元 拍摄成本2000万美元之内

一九四一 全球9000万美元 成本3150万美元

第三类接触 全球2.7亿 成本1940万美元

大白鲨 180万电影前期广告宣传 制作成本近1000万 全球4.58亿

横冲直撞大逃亡 北美750万 海外530万

飞轮喋血 制作成本75万

断锁怒潮 北美4400万 拍摄成本4100万

拯救大兵瑞恩 全球4.79亿 制作成本6500万

侏罗纪公园2 失落的世界 全球6.14亿

人工智能 全球2.359亿 北美7860万 成本近1亿

世界大战 全球5.91亿美元

幸福终点站 北美7700万 全球近2.31亿

慕尼黑 全球1.3亿 成本7000万

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王国 全球7.83亿

引用约翰帕维斯的评论:“斯皮尔伯格已经拍了很多年的电影,我们很容易将他的才华和伟大当成理所当然,更别提他的持久力。电影史上多的是失去动力或方向的导演,比如斯特奇斯、威尔斯、戈达尔、贝托鲁奇、科波拉等。但是历经30年,斯皮尔伯格仍然将他的雄心和技术保持在极高的水平(《人工智能》或许是个失败但那不是懒惰造成的?。看看20世纪70年代好莱坞众多雄心勃勃的人们,许多都迷失在性、毒品,还有自我放纵里,因而江郎才尽,但斯皮尔伯格很珍惜这个有许多资金让他获得成功的舞台。他始终洁身自爱,而且努力不懈,拍出一部部有品质保证的电影。他的职业道德让他成为银幕史上最成功的电影人,可以和许多常青树——如福特、霍克斯和希区柯克等人——相提并论。”

用斯皮尔伯格自己的话作为结尾:“每次我开始建立一个新场景,我都会怯场,都会有那种开场前的紧张不安感,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健康的感觉,因为这种感觉一直在推动着我前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