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在岁月的那一边》经典读后感有感

《在岁月的那一边》经典读后感有感

《在岁月的那一边》是一本由良卷文化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岁月的那一边》读后感(一):可以看一看

每个建筑的比较立体的展示,是旅游不错之选。很多东西和建筑背后的东西非常吸引人,只是太过于美文化。有阅读的吸引力但没有阅读的深度。这或许是本书的唯一缺点吧。 在历史和时间的暴力长河中谁也不能幸免,还好我有这么多的建筑在无声的诉说着那个年代那个人的繁华荣辱.

《在岁月的那一边》读后感(二):使用度评测:《发现建筑》

这本书的真正名字叫《在岁月的那一边》而《发现建筑》这个名字就有一点莫名其妙了,问题是,,它居然比真正的名字还大,WTF,坑爹啊。

入手的时候,我是期待每个建筑都会有类似的设计图以及分析有没有,发现建筑嘛!写得那么大字有没有,各种期待有没有,于是满怀开心的打开了,打开了,打开了。

图片很美好有没有,各种漂亮啊,可是!!!

可是!!!尼玛,都是一些关于建筑的历史啊,历史啊,基本上就是XXXX年,神马神马啊,还有基本上都有爱情故事啊,各种爱情故事啊!!

摔,谁想看爱情故事啊!!!

而且编写得各种没有条理啊,各种,一下子欧洲一下子埃及,一不小心就跑到越南,各种。

摊手,呵呵后了有没有。

这本书是用来干嘛的,首先,如果你像兔子一样傻逼地期待有各种建筑草图的话,你会失望的,然后,如果你期待它像一部旅游手册一样,那么你也可以放弃了。

这是一本美文精选,文字关于建筑历史的话,它还是不错的,如果你希望它有什么实际功用就不用了,如果你习惯碎片式阅读,并且精于网络搜索阅读,你其实也可以不用购买这本书,这本书浅谈而止,它是一本完全符合第一标题的书:

《在岁月的那一边》!

《在岁月的那一边》读后感(三):站在岁月里的美

“沙贾汗,你知道,生命和青春,财富和荣耀,都会随光阴流逝;只有这一颗爱的泪珠——泰姬陵,在岁月长河的流淌里,光彩夺目,永远,永远。”泰戈尔的这首小诗深深打动了无数印度人的心,而它所感叹的站在岁月里的美,属于世界上每一座光彩夺目的建筑。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国王沙贾汗为爱妻阿姬曼建造的陵墓,选址在亚穆纳河南面下游,距离王宫只有1.5公里。2万多能工巧匠在工地上殚精竭虑,使用了纯白大理石、伊拉克的月长石、波斯的紫水晶、中国的翡翠、俄罗斯的孔雀石、阿拉伯的珊瑚、阿富汗的青金石,22年才完成了这个“用大理石打造的梦”。远远望去,华美的泰姬陵宛如一位端庄美丽的女子,在河畔静静梳妆。阿姬曼的绝代风华,也在这一刻依稀重现。沙贾汗死后与阿姬曼合葬在一起,这对至死不渝的爱人终于不再分离。

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在童年时期就爱上了比他稍大的茜茜公主,可两人的身份让他们不能相爱。伤心欲绝的年轻王子日夜饱受相思之苦的折磨,终生未娶。继承王位后,路德维希二世开始建造他梦想中的城堡,不仅对城堡的地形和周围的环境做过严密的调查,连四季的变化、山光水色的搭配都想好了。完工的城堡四周群山环绕,青翠苍陇的原始森林和水平如镜的天鹅湖,仿佛仙境一般。因为茜茜公主曾经送给国王一只陶瓷天鹅,这座城堡就命名为“新天鹅堡”,城堡中装饰着天鹅的用具随处可见。

在缅甸的民间传说中,兄弟两个客商在恒河边遇到了刚刚修成佛果的释迦牟尼,向他敬献蜜糕,释迦牟尼就赐给他们8根头发。头发射出一道炫目的光线,刹那间失明者重见光明,失聪者重拾听觉,失声者开口说话,而且大地震动,闪电即逝,天空中宝石纷落。后来,人们将这8根头发同其它三件佛陀遗物葬于固达拉岗之上,建造起了镇于遗物之上的仰光大金塔。大金塔犹如一座燃烧着烈焰的金字塔,通体披金,散发着神圣华丽的金色光芒,内部的佛像雕塑栩栩如生,一排庄严。

这一座座屹立着沉默着的陵墓、宫殿、教堂、神庙,散发着一股让人可以迷失心智的魔力,不知是源于那摄人心魄的光芒色彩,叹为观止的金银琉璃,还是珍稀奇异的收藏陈设,繁华似锦的精雕细绘,抑或是眷恋缠绵的万种情思,神圣庄严的精神力量。它们犹如天上的宫阙,让人感到绝对的折服与向往。

时间的河流亘古不变地流去了,繁华、文明、权力斗争都灰飞烟灭了,只留下断章残简上的只言片语供后人想象。然而一些建筑顽强地存留下来,它们在岁月中沉默,又在时光中伫立,在朝晖夕阴的日光中变换着色彩,似真似幻。那些流传已久的故事,似乎是一段悲伤的往事,又似乎是一个美丽的梦,所有的情节渐渐失真,只留下一个朦胧的童话。然而走过拱门,走进房间,每一件陈设或完整或残缺依旧存在,所有的往事都在蓝天丽日下清晰地展现出来,每一个细节都饱满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主人公的生命延续着,从陈旧的物什中传导出来。

跟着文字和图片的脚步,就像走进了一个持续了千万年的梦,在愉悦的忧伤中陶醉,忘却了时间,忘却了现实,仿佛自己和宫殿、壁画已经融为一体,听得见泥瓦匠叮叮当当的敲打声,看得见刻刀和画笔的转动。

有的地方就是这样,你看到它的那一眼,就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前世今生,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屏住了呼吸,只能等待旁人将你唤醒。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在世界公园一类的地方找到身处异域的感觉,我不能。没有了当地的文化气息、自然背景,以及最本质的宏伟盛大,我宁愿沉浸在书中,陶醉在自己的梦里,去感受那些站在岁月里的美。

《在岁月的那一边》读后感(四):发现文明的客观存在 ——评《在岁月的那一边:发现建筑》

每一座建筑都饱含着人类的智慧,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渐行渐远的时光之轮打上特定时代的印记。在这些无法磨灭的信仰与精神表现形式背后,是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在岁月的风沙中存续了千年的古老建筑,总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让人们诉说。在实用价值之外,它们还是文明的象征,还是艺术之美的现实存在。

于是,这本《在岁月的那一边:发现建筑》,将带你品味那些不同文明的奇迹,聆听不同韵味的动人心弦的故事,回到岁月和现实的另一端,发现那些古老而历久弥新的文明的客观存在。

本书精选了世界范围内的30出始建于上古时期和中古时期的宏伟建筑,涉及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文明形态。我们会发现,时间和地域的分隔几乎无法对不同文明的共同精神特质产生任何影响——无论是世俗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还是崇高神圣而不可亵渎的宗教文明,乃至充满利益争斗和战争杀伐的现实政权,他们体现在建筑上的精神竟如此惊人地一致,华美,辉煌,如梦幻般精美绝伦。在风格各异而极富表现力的不同建筑身上,不同信仰、不同追求的人群,倾注了灵魂深处最崇高的敬意,这些震慑人心的艺术精华,在沧海桑田的时空变迁中屹立不倒,生命的价值因之而永恒,人们的灵魂家园因之而留下不朽的文明基础。

这些雄壮宏伟的古老建筑,如同跨越时空的历史通道,为读者讲述着史诗般的故事,这些故事贯穿了人类历史上经久不衰的三个主题——爱情、信仰和王权。

为了完成亡妻的意愿,纪念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沙贾汗选择用砖石和珠宝写下华丽的诗篇。他们的爱情由于一座恍若天上宫阙的惊世建筑而被人们所铭记,后世无数的生死恋人,亲临这一圣洁而宁静,风华绝代的圣地,为这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动。同样承载着另一段凄婉绝望爱情的,还有阿尔卑斯山下一处如神话般飘渺的仙境,一处童话的象征,也是世间最唯美的建筑。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以其精神力量感召和引领虔诚的信道者,不同宗教的圣殿也蕴含着信仰的灵魂,其崇高和完美令人无法想象。不同时期构筑这些灵魂灯塔的建筑师,以令人惊叹的智慧和最纯粹的精神动力,完成了一座座文明的丰碑。圣殿的极致完美,同样表现出教义的强大力量,最终升华为一种空间上的精神感召力,使步入其中的人们受到震慑,而后敬服。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教义与空间,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广播世界各地,并与各个国家的民族建筑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之美。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时至今日的西方人仍然心悸于数千年前的玛雅预言。也许是散落在丛林中气势恢宏的玛雅古城,使西方人充分感受到了古玛雅人对信仰的虔诚和狂热,也为他们的惊世智慧所震撼,并由此产生心理上的影响。同样令人生出这种渺小和恐惧心理的圣殿,还有罗马帝国的万神殿,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伊斯兰圣地麦加的大清真寺……

同样需要建筑来彰显的,还有王权的尊严,和文明的理性。只有在壮丽建筑的衬托下,才能使人们产生直观和逼真的印象,从而受到精神上的感染,主动地拜伏在它们的脚下。无论是见证罗马帝国血腥和光荣的斗兽场,在800年王权中沉浮的枫丹白露宫,映射日本战国硝烟与辉煌的姬路城,还是令全世界仰望的古希腊文明殿堂,亦或是象征人类质疑精神的比萨斜塔,都充分利用了建筑美学的特征,意图意图以这些亘古不灭的智慧结晶为载体,向大地上的生物宣扬其所倡导的价值。

爱情是需要颂赞的,信仰是需要传播的,王权是需要彰显的。这些目标本身的抽象和飘渺,注定了它们会与具有生动外在表现的建筑相结合,这一人类独创的文明产物,正是因为融入了不同的价值目标,才更加彰显其魅力,形成独特的审美艺术。当身躯随时空的光影如星陨落的时候,这些不朽的建筑,承载着古老而伟大的理想,坚定地向宇宙表明了人类的客观存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