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管理学读后感100字

管理学读后感100字

《管理学》是一本由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 / 玛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6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管理学》读后感(一):第一本正式学习的商业书籍

从去年九月份从生产线出来开始,一直在读各种书籍。从最开始的从哲学里面探讨生存的意义,世界的起源,到心理学中了解自身,并且阅读了大量的小说和电影去体会人生。

这是第一本真正意义上阅读的实用的,对于自己工作有帮助的书籍。管理的本质和活动被描述的非常清楚。

读这本书是一个享受,作者的语言很精确,内容安排非常合理。不管任何一章,读完以后非常方便学习和记忆。

目前只是一个了解,最关键的是如何在实际中能够应用。这需要自己不断去和自己现实中的生活去比对。

《管理学》读后感(二):管理是个苦差事

终于看完了这本90多万字的巨著。在很多人看来,当领导是个风光的事。但在风光的背后,烦恼也不少。

“创造力(creativity)指的是以某种独特的方式综合各种思想或者在两种思想之间建立独特联系的能力。一家有创造力的组织会开发独特的工作方式或新颖的问题解决方案。但是,仅有创造力本身是不够的。创造过程得出的结果需要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或工作方法,这就是创新(innovation)。因此,创新型组织的特征是它把创造力转化为有用结果的能力。当管理者谈到对组织实施变革以使其变得更有创造力时,他们通常指的是他们想要激发和培育创新。”

创造力和创新的定义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11版)》162

“人力资源变量

在这个范畴中,我们发现创新型组织会积极推进对组织成员的培训和开发,以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向成员提供很高的工作保障,以减少他们对因犯错误而被解雇的担忧;鼓励他们成为创意领袖(idea champions):积极、热情地支持新创意,提供支持并克服抵制,而且确保创新得到贯彻执行。”

“激发和培育创新”“人力资源变量”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11版)》165

《管理学》读后感(三):华南师范大学827管理学真题分析及备考策略(罗宾斯管理学)

这是我专门写的复习策略,现将部分内容免费分享给大家。这种方式适合所有的文科类考研科目。

一、真题结构

华南师范大学管理学(827)的题目分为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名词解释:10个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

简答题:9个简答,每个10分,共90分。

论述题:2个论述,每个15分,共30分。

2019年变化:减低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的分数权重(由各50分减到各30分),加重简单题分数权重(由50增加成90分)。

预计2020年延续2019年趋势。

题型分值变化,复习策略要相应改变。

简答题扩大分数,是更加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对罗宾斯的教材《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更加熟练掌握,对管理学重点理论、观点等达到特别熟悉的地步。说到底就是基础要扎实。

具体每个题型来看:

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基础题,很多同学不重视基础,导致失分较多,表现在回答问题仅仅只做简单的解释,不进行延伸。举个例子,“职能型结构”,如果只是写出职能型结构的基本解释,5分最多得到3分。

为什么呢?这时候我们要考虑到考试是学生答题—老师改卷给分的互动过程,老师改卷给分,是看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了一个概念,熟练掌握意味着不仅知道基本的内容,还了解以此延伸的内容。

因此,每一个名词解释都应该做好基础的解释以及以此延伸的内容。

这种作答技巧不仅仅适用于管理学,而是适用于各种科目的名词解释题目。

三、简答题

简答华师的命题也比较固定,它可以是由名词解释变来,沿用上面那个例子。

例如2018年的简答题:霍桑实验,就是2013年考的名词解释。

简述霍桑实验及其对管理实践的贡献。

四、论述题

对于论述题,管理(1章)、决策(7章)这几章是最适合也是最经常出分析论述题的地方。

2019年将论述题的分数由50降为30分,共两道题。分值比简答题(90分)少,对应复习策略可以是:

将决策、计划等各记住一个实例(公司)。在这些章节中重点留意一些可以作为延伸的知识点,我将之全部列出来:

需要自己找一家你关心的企业,深入的对其进行一定的了解,方可作答。

作答依然是先按照简答的步骤作答,然后结合你选择的企业,细致的说明每一步那个企业是如何做的即可。

《管理学》读后感(四):P1:对管理学(第11版)的梳理

教科书可以说是对一个行业的综述。有必要对这门学科的历史,还有现有的研究成果做一些了解。

我觉得这本书有一个问题就是翻译的不够信达雅。专业名词应该很明确地给一个定义,但是按照英文原意的话,翻译过来就会显得这个定义不是很准确。

一、管理导论

管理学第一章节讲的是理论方面。

首先是管理者一共有三个定义:一是管理,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人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二是效率,尽可能少地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三是效果,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成其目标。

管理的话有四个职能,分别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里介绍一下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一是人际关系角色、二是信息传递角色、三是决策制定角色。

管理技能有一些是不可缺少的,分别有管理能力资本、激发员工的认同感、管理变革、对工作进行组织,并且使之顺利完成、更好地把握工作中社会和心理层面的内容、使目标明确的人际关系,构建、管理决策过程、管理战略和创新、管理物流和技术。

管理面临哪些变化呢?分别有不断变化的技术、对组织和管理伦理的更多的强调、更激烈的竞争、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

管理的历史背景的话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和工业革命时期。古典方法分别有科学管理和一般管理,后来有了定量的方法。之后行为方法开始被提出,早期的倡导者有霍桑研究和组织行为,然后到了当代提出了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

具体介绍一下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有劳动分工,职权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方向,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任期的稳定性,主动性,团队精神。

二、管理的综合问题

第一个是比较三种对待全球经营的态度,分别有民族中心论、多国中心论、全国中心论。

第二个是区域性贸易联盟和全球贸易机制的重要性。

第三个是组织迈向全球时使用的结构和技巧。

第四个是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文化的环境与全球经营的相关性。

首先是员工具有年龄、性别、种族、残疾、宗教、性取向等多样性的类型。一是在法律层面上要依法遵守有关法规。二是最高管理层要对员工的多样性认同。三是建立辅导制,让经验丰富的导师向经验欠缺的成员提供建议和指导。四是要建立技能培训。五是成立员工协会。

这里介绍一下联合国《全球契约》的原则:第一是人权方面,第二是劳工标准,第三是环境,第四是反腐败。

着重介绍一下对变革和创新的管理。变革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变化的技术、经济环境的变化。变革的内部因素有新的组织战略、员工队伍构成的变化、新的设备、不断变化的员工态度。

关于变革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风平浪静的观点认为,变革是可以规划的。第二种的是激流险滩的观点,干扰和变化存在且无法预测。

如何激发和培育创新呢?分别有三大类模式:一是结构变量,通过有机的结构、丰富的资源、良好的内部沟通、最少的时间压力、工作中和工作外的支持。二是人力资源变量,通过对培训和开发的高度认同、高水平的工作保障、有创造力的人员。三是文化变量,通过对模糊性的接受、对奇思妙想的容忍、宽容的外在控制、对风险的容忍、对冲突的容忍、对结果的重视、对开放系统的重视、积极的反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