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奖罚分明 孩子更出色-好爸爸东子谈理性做父母读后感100字

《奖罚分明 孩子更出色-好爸爸东子谈理性做父母》是一本由东子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奖罚分明 孩子更出色-好爸爸东子谈理性做父母》读后感(一):对孩子有奖有罚、奖罚合理,你做到了吗?

捧读完东子老师的新作《奖罚分明,孩子更出色》之后感触很多。它启发我们身为家长者好好思考——如何理性做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正确、恰当运用奖励与惩罚,通过奖励来推动孩子的正向力量与发展,通过惩罚来消除孩子的负向能量与消极发展,从而培养出色的孩子。

纵观我周围的众多家长朋友,和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普遍状况,发现大部分家长都没做到在家教时对孩子奖罚分明,奖罚合理,奖罚兼备。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走极端,要么对孩子一味地奖赏与鼓励,甚而过度宠溺孩子;要么对孩子常常非打即骂,施行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可以想见,这两类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也许,“我爸是李刚”,“宝马车撞人”等案件中的孩子正是在这两种极端家庭教育背景下成长的。

透过好爸爸东子老师的一步步讲解和分析,家长们会理解有奖无罚或有罚无奖的家庭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也会知道奖罚分明对教养孩子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东子老师告诉广大家长对孩子如何奖励,如何惩罚。

《奖罚分明 孩子更出色-好爸爸东子谈理性做父母》读后感(二):教育孩子 爱当理性

教育孩子 爱当理性

评《奖罚分明 孩子更出色》

爱,是世界上最宽广和深奥的主题了。各式各样的爱,有的出自理性,更多的出自感性,充斥人间温暖人心。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要让对孩子的爱变得更加理性,给孩子创造一个理性的成长环境,也是对于父母家长们的一个不小的挑战,更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的内容。因为父母家长们本身性格上的不完美,以及他们认知上的不足,他们不可能以一种绝对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更因为父母家长们对于孩子教育的尺度把握不好,以及每个孩子身上截然不同的个性,每种教育方式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于是家长们想得到一个更加科学理性的建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奖罚分明 孩子更出色》的题目就已经足够具备吸引力了,因为出色的孩子确实不少,但真正做到奖罚分明的父母,少之又少。

孩子从嗷嗷待哺到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身体的长成,知识的积累,心智的成熟,性格的锤炼都离不开教育的存在。对于孩子最初认知上的好奇,家长们告诉他“是什么”;随着孩子长大,对很多事物背后机理的好奇,家长们应该告诉他“为什么”;再长大一点学着和小朋友一起游戏,进入学堂上学的时候,家长还要告诉他“怎么办”。在这种告诉的背后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正向的肯定,对于孩子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分享,懂得了感恩,习得了合作,家长用一种肯定的态度赞扬孩子的行为,“你做得好”,“你真棒”!另一种是逆向的否定,每个孩子都会有成长中的困惑,以及认知上的错误,这导致他们的行为举止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他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撒谎,他会利用家长的善意欺骗,甚至会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个时侯的教育更具有意义了,它能及时纠偏,并让孩子回到正常的成长之路上。孩子的成长之路,掺杂着正确与错误,这就需要家长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还有一条客观的准则,去正确运用肯定和否定,为孩子提供一个理性的发展空间。

在当今孩子越来越被重视的时代,对孩子的肯定一般只多不少,但对于孩子的否定只少不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奖罚分明的同时,还要把握适度原则,适度的肯定会增强孩子在生活中的自信心,适度的否定可以及时制止孩子的错误,可这又给父母们提了一个更大的难题。很多父母会通过摸孩子后备的温度决定增减衣服,他们凭借的自己的经验,经验的背后是他们生活的阅历和对孩子的爱心,但有多少理性确实很难判断。这种理性只能通过实践与学习获得,家长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在不断反思教育的得失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在这本《奖罚分明 孩子更出色》书中,东子老师同样用很多的道理、案例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参考。

《奖罚分明 孩子更出色-好爸爸东子谈理性做父母》读后感(三):《奖罚分明,孩子更出色》策略教育谈

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身为家长的其实都有一本自己的教育心经。不断地管教,有心的家长朋友总是会在不断地磨合,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学习中找寻最为养育好儿女的方式和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够真正地做到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管教好子女呢?我觉得学习有关教育和心理专家的见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可否认,在育儿的书籍作品中很多都来自于母亲的心得总结。但是,我同样认为出自父亲这一角度所提及的育儿心经也尤为重要。教育孩子毕竟不是家中一方家长的责任问题。一个和谐的家庭需要父母双方共同营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而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著名教育专家、心理专家东子有关于多年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和成功教子经验的分析非常的值得学习和探讨。身为父亲,他同样有着一颗爱女的热心;作为学者,他以专业的见解分析着孩子和家长的心理;肩负作者之职,他用自己的笔墨撰写下相关的育儿总结和心得。

此次这本《奖罚分明,孩子更出色》,我看得极其地尽心,也备有感触。因为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写出了孩子的特性,写明了家长的教育方式,点清了教育的相关原则。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如今的教育过程中,免不了举家的大出动。但是,每个家长的地位和心态总是有那么不同的观点。如何才是最好的方式呢?那么,奖罚分明其实是每个家长都需要值得关注的话题。本书的特色不是单纯的专家说教。相反地,这里的内容更是事例和解析的相辅相成。也许大道理家长都懂得,但是更多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面前又会因为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而丧失了原则性。其实,这绝对是一个错误的行径。是人总会犯错,是错总要想办法纠正。与其抱怨孩子的不合作,家长倒不如明确立场地推行奖罚分明的原则性。这是一种合理的策略性教育理念;这是一种觉得的恩威并重的家长威信度。大公无私的原则性不仅可以扭转孩子某些错误问题,更能让孩子的错误习惯扼杀于它们的萌芽状态下。如此的教育理念在家庭中的推广其实并不难。毕竟每个家长都是比较关爱自己的子女的。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加的出色,家长朋友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时刻关注自己面对孩子之时的言行。家长给予孩子的那些分明的奖罚是孩子成功之路上的必备推动力。

尽管自己以前也明白如此的教育理念,不过我并没有真正能够严格地贯彻执行。有时因为自己一时的疏忽,有时因为家中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有时因为自己的某些妥协等等。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不得不在内心深处为自己敲响了警钟。很是认同作者的观点,也深有感触其中的相关实力,为了家中的孩子,我更应该给自己的孩子建立分明的赏罚制度。这不仅需要要求孩子如何成长,这更是要求我和家人们如何面对孩子的相关教育问题。不可否认,这本书的确对我这个家长育儿有了非常不错的引导。

《奖罚分明 孩子更出色-好爸爸东子谈理性做父母》读后感(四):奖罚分明

连着写了两遍评论都莫名其妙半途被清空,我很无奈的第三次开始。

这本书里提到了惩罚孩子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争议。到底可不可以,应不应该惩罚孩子,有人说可以,有人反对,我觉得惩罚是一种短期就能见效但是会存在弊端的手段,利用好就是育儿利器,利用不好就会遭到反噬。

书中提到很多对孩子严格要求到变态的父母虐打孩子致死的案例,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在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里消逝,而究其原因不过是一些琐碎小事,可能是孩子考试成绩差,也可能是孩子在幼儿园爱说话,就因为这些事情家长就失去理智暴打孩子致死,真令人痛心。我也有过情绪失控打孩子的时候,孩子越倔强自己越愤怒,就像是魔鬼附身一般,渐渐被怒火烧没了理智,打过孩子之后觉得心疼,但是伤害已经造成,回过头来想想打孩子的原因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当孩子犯错时,家长首先要控制好情绪,学会克制怒火,不要拿孩子发泄,不要将孩子的一点点小错放大成大错,而是针对孩子的错误提出要求,以观后效。

我们不能以责罚为教育孩子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不排除使用责罚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如何责罚孩子才会接受,还不至于伤害亲子感情?只有完全靠责打来管教孩子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只有奖罚分明才能收住孩子的心,管住孩子的身,赢得孩子的爱。打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千万别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掌握好体罚的尺度,倾听孩子的心声,顾及孩子的面子,才能使孩子知错能改,而不是消极反抗。当然啦,我觉得教育孩子能不打就不打,非打不可时还要顾及孩子的感受,否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可能还会事与愿违。我觉得东子给家长的建议正好跟我的观点一致:能不打尽量不要打孩子,打孩子千万不要下死手,坚决避免过度暴力。如果做不到第二点,就一定要守住第一点,尽量别打孩子,采用别的方法。

家长要公平,要尊重孩子,更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好的影响。那么如何做到奖罚分明,书中的第三四五章给出了许多可供参考的内容。比如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给孩子制定下奖惩制度并按例执行,该奖则奖该罚责罚,并且把握好奖罚的尺度,既不夸大孩子的有点也不抓着孩子的缺点不放。我个人经验觉得,做家长的要有颗平常心,不要过高要求孩子不知满足。说句最实在的话,就是不要仗着自己力气大欺负孩子这个弱者,别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是天使,虽然有时顽皮但是心地纯真,实在不该被我们虐待。

奖惩都是爱,适当惩罚有利于孩子成长,但是不要将惩罚混淆于体罚。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我们更要学会和孩子平等相处,面对孩子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问题。如果我们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孩子定能够回报给我们更多的喜悦。

教育孩子,以爱为主,以罚为辅,注重方法,讲究尺度,慎重下手。

《奖罚分明 孩子更出色-好爸爸东子谈理性做父母》读后感(五):浇灌孩子的尺度与力度

一开始看到作者的名字的时候,我颇有几分不屑一顾,记得作者那时候跟着尹健莉后面出了《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这让我觉得非常反感,一个搞教育的人怎么能跟风呢,即使那本书真的是你潜心创作的,而且后来看了评论说并不怎么样,就更让我对眼前的这本书不当一回事了。不过因为专业的原因还是打算好好看看,老实说,这本书写的很务实,尽管有些观点我觉得仍然需要商榷。

作者在序言中说道,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身影难觅。这个现象其实由来已久,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不只我们一国所有。在日本韩国,其实更加普遍,但为什么单独在中国,这是一个“事”,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设置,日韩有国家法律作为后盾保证婚后丈夫工作,妻子在家绝不会因为丈夫嫌弃黄脸婆而被抛弃。解决了人的生存安全感之后,说其他的才有可能。而在我们这,大多数人都很清楚,你的左邻右舍楼上楼下的太太们基本上管教孩子一哭诉都是那个套路:你这样可怎么对得起我,你要跟你那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一样么,没有良心都是白眼狼blahblah。究其原因,一方面确实是母亲们的素质,他们可能学历很高,胆量与这个人真的有修养与文化素质完全是两回事;或者工作颇好,但是不能代替她们安全感的丧失,再加上女性大范围的外入社会工作也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妇女的工作心理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而且没有专门针对的机构,苏青说过一句相当难听但是确实符合女性心理与行为的话,我就不转述了。所以女性在工作中会非常卖力,作为不能像苏青所说那样任意而为的补偿。一个人的情绪控制,她的理智有一个闸口,她既然笃定这个情绪绝对不能在工作中泄洪,那就上哪去呢,对孩子,一方面孩子相对于自己是弱势,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将实际上的对领导同事或者工作室其他事务导致的怨气撒在孩子头上的时候可以假“教育”之名,使之光明正大。所以中国的母亲非常“喜欢”管教孩子,但她们管不好,原因就是安全感缺失,自身素质在成年后提升的停滞甚至倒退等。一不小心又说多了。总的来讲,父亲的教育位置缺失对这一代下一代人来说都是非常严重的,不单是儿子可能会缺乏“男人味”的问题,但对于这样一个父权强大翻父爱缺失的传统社会来讲,孩子眼中的父亲总只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李娃传》中的父亲,要么始终没有出面,却是年轻人追求幸福的最大阻碍,都带有了恐怖色彩。要么就是平时不管不问,出了问题直接抛弃儿子表现自己要保全家族名誉的大义灭亲的狠毒颟顸,父亲的形象被妖魔化不是文学的巧合,而是生活关照在文学上的投射

作者在文中提到父母究竟要不要为犯错向孩子道歉,肯定要道歉。作者引用了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一句话,为什么受委屈的孩子与被感动的孩子将来会走上不同的道路,这是有原因的,而不是歧路甚多。

我保留意见的问题散见与部分章节,例如关于打孩子需要注意的几点中,作者提出的观点很有建设性,但到了某个年龄后就不能再体罚的这个年龄节点,包括惩罚只能针对主观错误进行我的意见不同。问题虽然不大,但关乎到教育,那就是一个生命的走向。希望父母们能脚踏实地。脚踏实地这个词确实是中国父母最需要做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