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000字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000字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本由阿尔伯特·哈伯德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元,页数:1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一):很好的版本

我是一口气把这书看完了,强调行动,强调实际执行力,很励志。

对职场中工作的人来说,罗文 是很好的榜样。有了目标,就一定能够想到办法达成目的,完成了,你就是英雄。 这个经历与我现在的工作很相似,领导看的是结果,如何完成目标,如何设置项目去达成目标,那是你的事,老板和领导所要的是最终的结果。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经历和切身的感受

书不厚,很不错。翻译也不错。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二):《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这本书通过介绍一位美国军人,奉总统之命,把一封信送到在古巴中作战的一位美军上校的惊险历程,引出了以下观点:

一、勤奋对待工作。

(一)不为薪水工作。(二)不要看不起自己的工作。(三)将工作当成人生的乐趣。(四)杜绝懒惰、拖延和逃避等恶习。

二、自动自发。

(一)把握机会,创造机会。

三、论自信。

(一)你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二)做自己思想的主宰。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三):相信相信的力量

这本书说是销售的宝典,尤其是军队的必读数目,自己以为是讲团队执行以及信仰的方法论,真的看下来,感觉是执行机器的宣传宝典。这个感受并不是贬义的,在一开始进入一个环境状态的时候,确实需要这样的心态,才能快速的学习和成长起来,但是对于职场进阶的状态来说,这本书还是忽略了很多其他需要考量的因素的。

在那个环境和时刻,把信送给加西亚这件事,不会是一件错的事情,接下这件事情的人,要想的是怎么坚定不移的把信送到,并带来明确的额反馈。但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我们是没办法判读自己接到的事情是不是一件“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事。如果那个战争的环境里面,决策人不是加西亚,那这个士兵需要怎么做?是依旧送给加西亚,还是说送给总统想要的那个决策人,而不在是叫“加西亚”的人。

这本书讲的是送信的人,但是没人去讲写信的人,以及确定手信的人得是加西亚。这个地方没有让送信的人明白怎么判断,但是他讲了教育这件事,“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一种超乎书本之外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获得的处世智慧”,这就是哈伯德想要告诫青年人的吧,你要有坚定不移送信的决心,但是你也要让自己做决断的智慧,教育不能说一定能教会你这件事,但是至少它给了你一种习得的机会。“之所以主张全面系统的教育,就在于这种教育能使人变得更富有方向感,以至于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境都能应付自如”,如果你的教育不能让你习得做一定正确的事情,那也一定可以教你如何应付生活。

没有说的很直白,是因为哈伯德认为“顺其自然是平庸无奇的,平庸是你我的最后一条路”,你我都是平庸的,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是在做送信的事情,总统是少数人的,所以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忠诚的执行,判断准确这件事,自然有人做,而做这个决策的人,虽然说不一定是预言家,但是至少是胜在你我之上的。

里面针对职场的说法,让我感受到了现在公司的文化,“如果你回头来看,就会惊讶的发现,以前你没有受到重用,是因为你没有追求卓越”,什么卓越?我能想到的是比我好一点的人,能想道这样的人,是因为这是我能努力达到的,如果把做总统定位目标,真的能做到总统么?还是说也许你做不到总统,但是你能做到总统的助理,做到这个程度也比你只比你好点的样子要卓越很多。精英学者说,成功是努力得来的,一些暴富的人甚至开始相信玄学,说运气也是你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那追求卓越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是多大呢。“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永远都得不到提升,一种人不肯听命行事,另一种人是只肯听命行事”,我感兴趣的是“提升”这个词,用的不是成长,而是“提升”,是不是你有脑子的执行,哪怕成长不多,也一定会得到提拔呢?放眼周围,这个解释倒是有些道理的。

最后想附上自己最喜欢的开头歌词: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见苍穹

一个人要长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他人的呐喊

要经历多少生命的陨落才知道那已故的众生

我的朋友,答案在随风而逝

答案在随风而逝

坚信你认为对的事,一定会有所成就。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四):姑妄言之

初中时看卡耐基的相关书籍,其中便提到了《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还以罗文中尉为案例,经行了大规模的鸡汤励志。不过当时只记住了故事梗概,毕竟同样都是卡耐基引用的人物,“双枪克劳利”的故事明显更有意思。也没有留意太多,仅仅记得在后来的一次写作时强行把它引用了一下。而我也还记得,当时把加西亚记成了杰克。不久前看完了《因为无所依仗,所以必须强大》,里面又提到了这本书。那便找来看看,这本一度席卷畅销书排行榜前几位的作品到底如何。

《把信送给加西亚》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一本书,只是一篇短文。豆瓣上看了不同版本的目录,除了同样引用了“罗文送信事件”以外,其他内容都是以此为基底的鸡汤合集。因为从封面美观的角度考虑,选择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的版本。

全书的鸡汤核心以罗文在美西战争的转折点,找到加西亚将军达成美古合作为核心。将罗文不多提问,严格执行命令的行事风格引入职场,劝解员工要向罗文一样积极主动地干活,不要想太多有的没的,提高了自己业务水平自然会得到老板的赏识。

从中有点理解为什么本书能成为畅销书,并且让各个老板疯狂安利给自己公司的员工。这可不就是最早的“狼性法则”或者说“画大饼”系列。年轻人要感恩公司给了你平台,发工资让你活下去,要多想想在工作中能学到什么,不要老想着跳槽和涨工资。职场PUA倾向严重,如果员工人人如此不也正好形成公司内卷,所有人都加倍工作了,在老板面前约等于所有人都没有加倍,但是公司效益却实打实上去了。只要我们都努力干活,明年老板一定可以换一辆好车。

回到送信事件,将罗文不问缘由不顾危险完成任务直接引入职场明显有偷换概念的问题。罗文作为中尉,自然知道联络加西亚将军对整个战争的意义,下达命令后也自然能推理出其中的门门道道。但是在职场中当上级给予了任务,除了自己可以信手拈来的工作外,遇到不明白的工作内容自然应该先理清思路,做好计划,不明白的地方找到相关人员问清楚,尤其直接负责本次工作的上级。或许员工自己慢慢摸索也可能找出相应的思路,但是这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容易使员工进入“我以为的以为只是我以为”的怪圈中。作为一名员工,遇到不明之处便应该立刻问清楚,否则磨磨唧唧地摸索只会拖延整个工作的进度,或许自以为是的操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至于不顾一切阻碍完成任务,这自然是每个员工应有的工作状态,不过这绝不是自己一个人埋头苦干,而是应该学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达成目的。

作为一名打工人,本质目的就是赚钱,如果不谈钱只谈学习,就是耍流氓。如果只是为了学习实践经验,而不是为了赚钱,去做志愿者效益岂不是更高,毕竟做志愿者时往往都有前辈带路,教授相关经验,一旦进入了职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工作,认真教授一名新人的同时必然影响自己的工作进度。反而在工作中学习的效益并不高。当然的确有许多温暖的前辈会认真带新人,手把手领进门,但是这毕竟是少数。

其实所有的员工都学习做罗文时,是不是所有老板都应该学习怎么做麦金莱。去发现每个员工所具有的独特优点,人尽其才;信任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工作中不指手划脚。当员工和老板都进入完美状态时,公司自然蒸蒸日上。就怕老板御人无术,还要求员工全能又免费;怕员工志大才疏,还要求老板高薪又体贴。

于我而言,全书最大的收获是简单了解了“美西战争”的大概,知晓了罗文中尉和加西亚将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