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锦集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锦集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是一本由陈春花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一):非常垃圾,非常水

讲了接近60页基本属于什么东西都没有讲类型的,

60页完全可以压缩到2页!!!

内容很水,非常水~~~~

这本书骗钱嫌疑非常大,太水了

不带这么忽悠的!

为什么内容太少不让评论!!!???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二):《从理念到行为习惯》阅读概要

【阅读感受】

这本书对于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作用和运用方式给出较为全面和深入浅出的阐述。

中国的企业家们正走在从逐利向责任和使命前进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概要总结:

1、企业文化是企业内价值观、行为准则的总体体现,是企业战略的基石,体现了决策行为背后的逻辑;以企业宗旨、目的、产品、员工行为等多种形式体现,领导者负责设计、诠释、引导、推动,但最终是由产品和员工行为这两种载体被外界感知和评判的。

2、企业文化是组织管理的维度之一,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和成长的动力,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

3、企业文化=共识,不是思想僵化的统一,而是行为的一致性,思想是独立的、活跃的、有创造性的;企业文化最终实现的是用文化凝聚所有人发挥作用,从而使得企业具有活力、持续创造性、成长性。

4、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作用,初创期间企业的首要目标是活下来,这个时候仅有自发文化,而不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盈利后,为了持续经营和发展,才会真正需要企业文化,从企业家文化一步步提升为团队代表企业文化、员工代表企业文化到真正的企业文化--竞争力文化

5、文化的形成和落地必须是自上而下的,领导者要负全责、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保持信息透明、沟通通畅、要有巨大的耐性和高度警惕性和及时解决能力。

【关联阅读】

准备找些描述企业发展历史、文化培育和变革的书来看,初步的书单有《海尔再造》、《一路向前》、《海底捞》《华为》等。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三):知识与文化

上个月上课的时候,旁边的教室里面坐满了人,外面站了不少人。一打听,原来是陈春花老师在上课。可见其魅力多大。我的德国同学问我,她是谁,她的厉害吗?

说实话,我不知道。直到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是我老公推荐给我的。也是我读到第一本陈春花的书。正值所在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相关文件都曾经我手整理,也了解到这文化的前世今生以及现行政策的生成过程。积累了很多的疑问. 所谓的企业文化,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执行,还是自下而上的潜移默化?所谓的企业文化,是口水乱飞的鼓吹,还是落到实处的推行?企业文化究竟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才能更有效地普及及传承?这疑问因为我的位置和高度不可避免地转化为上班时的腹诽和下班后和老公交流时的Q&A。 即便他比我好很多,但是由于两个企业的行业特点不同,还是未能释疑。

所以,当我读陈春花的书的时候,是带着问题去读的,这样很多似是而非的疑惑和疑问,在这本书娓娓道来她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里面得到了初步的解答。所在企业是一个合资企业,两种文化的冲突暗流涌动,磨合与交融的方式以及达成的效果两个文化阵营的人都各自评价。春花老师书中对于此类情况的观点和建议实施的方法给我初步答疑。

不过最让我震撼的一句话,具体记不清,大意如此: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利用环境运用知识才是文化。这是学以致用的大白话解释,却让我对学以致用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的德国同学决意选陈老师做导师,可惜普通话不过关,没选上。她很遗憾。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四):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leo鉴书(53)

“能理解社会运行的规则,才能在其中活得自由与舒适”,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较难,其中谈到的规则就是“社会文化”。

陈春花老师新书《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讲的就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组织文化、企业文化,重点还是谈企业文化的管理,全书引经据典,尤其是对沙因的相关组织学说,让我对沙因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真。

书中一个故事给我印象很深,讲“有知道并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也不必有很多知识”的道理——几年前热播的电视剧《大染房》其实也提过此观点。

有学生问:“为什么这个老板没读过书,还赚了那么多钱?我把博士都读完了,现在要去他那儿面试,要由他决定要不要录用我。”这些学生觉得很郁闷,遇到这个问题,我往往会很认真地和学生们分析文化与知识的区别。其实学习到博士阶段,只能说明具有了一定的知识,但是有知识并不等同于有文化,因为知识只是可以让我们了解社会,但并不能保证我们可以以此而生存得很好。文化则是一种生存方式,具有文化的人,能够认知并认同这个社会,寻找到社会认同的生存方式。也就是说,有文化的人能够知道环境要什么,,能够适应环境,并可以利用和创造环境,这就是文化和知识的不同之处。这个老板可能没有博士读的书多,没有博士的知识多,但是他很了解环境,并且能够找到自己适应环境的生存方式,取得成功;对于博士而言,虽然拥有博士学位,但是并没了解环境,、也就没有找到适应环境的生存方式。因此目前只能够交由没有读多少书的老板来判断博士的能力。P8

有知识不能理解文化(了解社会),我们只会被知识禁锢——很多博士毕业找不到公司说的就是这事儿;有文化(了解社会)没有知识,多半会让自己知识受限——很多老板没上过学开很大企业,但是公司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去商学院深造——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不只是为贴金。

本书给出了如何即有知识又理解文化的方法——主要还是针对组织如何发现文化,保持文化而言的。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五):企业文化,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式

在看《百年中行新变革》时,肖钢曾讲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企业文化。这也不是我对企业文化感兴趣的原因,倒是自己经历了多家公司的工作后,发现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其实是企业文化不健全,甚至没有。而我在与越来越多的员工接触时,更深切体会到了加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性。我也对企业文化方面的东西更感兴趣,于是就选择了陈春花的《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一则对陈春花教授的欣赏和崇拜,二则是书名本身与我自己的认知相符合。

一本好书要带来理念的冲击。很多时候,我们会固执于自己的某些认知,对知识、对社会甚至对人,根本来讲,自己是无法判断对错的,但自己内心却坚信正确。比如陈春花教授对“有文化”的释义,她讲到“有文化的人知道环境要什么,能够适应环境,并利用和创造环境”;又如对企业文化的载体,她认为是产品;再如她对今天环境下思维方式的阐述,都会给我带来启示和全新的认知,可能自己知道,但还是不够系统,陈春花教授给系统总结出来了。

好的企业文化如何构建。陈春花教授从文化的认知谈起,先后讲了企业文化的认知、文化是神产品是形、文化是神员工是体等内容,详细讲解了确定核心价值观、成为领袖、全球思维、新理念和打造企业文化,书的层次清晰,透彻。读完全书,就我本身对打造企业文化的认识,我觉得应该还是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策略有着清晰明确的规划,能够上下一心,达成共识。只有企业的目标清楚,员工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自己欠缺什么等;二是公司高层和中层,乃至基层管理者都能够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管理活动中坚持,身先士卒,模范带头,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养成行为习惯。陈春花教授讲到,企业文化应该允许思想的不同,但有统一的行为方式。思想统一会造成员工僵化,应该营造开放、积极的思想氛围,这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三是想方设法的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再好的企业文化,也是有员工共同建立的,稳定的员工队伍会让企业文化建设稳步发展。无论是通过目标期望、授权还是经济保障、激励、学习,着力提高员工敬业度、忠诚度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够为良好企业文化形成创造条件,还能推动企业文化向良性循环。

我制作了《从理念到行为习惯》的思维导图,有需要的可以联系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