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亚平宁的韧性》经典读后感有感

《亚平宁的韧性》是一本由[意]法比奥·帕拉塞科利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0元,页数:202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亚平宁的韧性》读后感(一):哪一种更加“意式”?

美食类的书籍,天然就有抢占市场的优势:色、香、味俱全,再加点文化和哲学、人类学甚至政治经济学的料,充分体现了现代提倡的“五感写作法”。

不过,这本书还是稍稍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更准确地说,我预先对“意大利饮食史”完全缺乏想象。哪些食品可归为意大利美食?专业的美食家和国际级大厨除外,普通民众认知中的“意式”餐点,大概首推硬邦邦的意大利面、各种材料加芝士放在面饼上烘烤成的比萨(有人笑称是学中国人做包子然而失败了),此外还有啥?不能怪我等孤陋寡闻,确实,就连“世界美食”类书籍中,也很少单独提到意大利美食呢。奶酪吗?葡萄酒吗?橄榄油吗?也算,但是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有。如何界定“意大利美食”?

作者首先就(很严肃地)指出,大家对意大利食物的刻板印象很严重。“刻板”不单表现在一提意大利饮食脑海里就浮现出比萨,更主要还是文艺作品(以美食回忆录为代表但不仅限于此)中对意大利食物的浪漫塑造——可以“再造灵魂”,对身体也有诸多好处。传统手工制作食品所传递的“天然、健康”和“慢生活”的理念,使之成为后工业社会许多消费者应对现代“快生活”的完美解药。然而事实上,“要确定怎样才算是地中海饮食,在文化传统、具体菜式甚至是营养等方面均不容易,因为饮食模式一直在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变。”即便传统食品,生产参数和标准也会因为时代的发展、需求和法规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科隆纳塔镇出产的腌猪油(书中有插图,也出现在本书附赠的几张彩色明信片中,确实有令人馋涎欲滴的好姿色),险些因为1996年欧盟颁布的新食品安全法规而停产。

腌猪油

总而言之,没有不变的传统,“饮食问题牵涉到许多全球性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的核心,同时使我们与文化的具体的和物质的方面保持着联系。”无论历史上的殖民和移民浪潮,还是现实中的全球化,都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参与到对饮食史的影响塑造中来。

“意大利的美食与其居民一样具备多样性”,问题的复杂性也在于此。要理解意大利饮食起源和意义,我们多少得弄清意大利本身: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数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区域内定居的民族、几个世纪以来市场和经济的变化,以及新的作物和菜肴的引进。从新月沃地和亚平宁半岛的村庄遗址讲起,经过历史上的分裂与战争,直到新统一的意大利王国,沿着饮食这条主线,大致就能串起意大利的整部历史了。 回头来看书中列出的意大利特色食谱,或者据此给自己烹制几份美食,配着书来读,文化的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吃”到肚子里去了,岂不美哉。

《亚平宁的韧性》读后感(二):《亚平宁的韧性》让意大利美食闻名于世的不止是菠萝披萨

读本书的过程中,看到书上一些奇奇怪怪的美食,便寻问意大利的朋友,真是乐趣横生。书上讲的戈贡佐拉奶酪英文名叫做gorgonzola,原来气味比较臭,类似中国的臭豆腐,主要放在披萨上与煮面。在披萨上放类似臭豆腐一样气味的辅料,说明意大利还是充满了想象力的。虽然奇怪,但是吧,尝起来的味道也跟中国臭豆腐差不多,也是闻着臭,吃着香。

本书的出发点是帮助读者解惑,可能很多读者对于意大利美食的了解还停留在提拉米苏、意大利面与披萨这意大利美食三巨头身上。可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光是意大利面就有几十种做法,之前曾经吃过一次酸奶味的意大利面,吃之前,是非常难想象得出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但实际上,可能第一口的味道感觉还蛮奇怪,但习惯了之后,就感觉还不错啊,这种体验可能接近于很多人与香菜的第一次接触吧。

据在意大利的人朋友讲,地道的意大利人还是比较会品味好的料理,做的比较差的料理会活的艰难一点。只是,他们对美食的理解与评判标准是完全不同的,大概率会出现对同一种食物,双方会出现对立的评判。

因为意大利人对食物的独到理解,在世界的餐饮圈中就出现了一个名词“意式”,那“意式”到底还有什么其他意思呢?书上也做了详尽的叙述哦。

书上可知因为亚平宁半岛是一个伸入进地中海的半岛,就自然的成为了地中海的枢纽。而在欧洲的历史中,中世纪之前的历史“世界”定义基本就是环地中海,而亚平宁自然也就是世界的中心,一旦成为中心,各地域各文化的饮食系统不免产生交流。而且亚平宁半年长时期处于分裂状态,更让其美食体系出现了惊人的丰富多彩性。书上可知,亚平宁半岛的气候与温度是非常适合好的农作物生长的,优于北欧地区,所以亚平宁的美食对比北欧的食物会精细很多。

美食家们总是被意大利美食的无穷无尽的多样性、引逗味蕾的吸引力和总是能组合出新奇口感的能力所着迷,近代意大利美食系统又讲浪漫主义的健康观念投射岛菜肴和食材上。

《亚平宁的韧性》读后感(三):谁说意大利只有意面和披萨?最顶级的意大利美食,甚至能超越中餐

美国的CNN曾发布过一份“世界美食排行榜”,在这张榜单里,中餐仅仅位居世界第二,而问鼎世界美食宝座的,是意大利菜。

说起意大利菜,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披萨和意面,诚然,这两种食物是意大利的国宝料理,但仅靠披萨和意大利面,是不可能坐拥“世界第一美食大国”这个头衔的,单凭中国北方五花八门的面食,就足以和它们一决高下了。

那么,作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意大利有着怎样的饮食文化?为什么意大利食物会如此多元化?意大利和地中海沿岸其他国家之间的历史关系,对这里的香料和菜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意大利的统一史上,饮食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纽约大学食品与营养研究学院教授法比奥·帕拉塞科利,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对本国的美食有着极其深刻的见解和认识。在《亚平宁的韧性》这本书里,法比奥将带领我们游历亚平宁半岛的各个地区,去寻找意大利美食的真谛。

别看意大利的国土面积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个地中海国家,既有高耸的山脉,也有连绵的海滩,不同地区之间的景观和气候有着巨大的差异。

此外,从古罗马开始持续不断的征战、迁移、合并、分裂、统一,导致意大利如今成了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因此,地理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造就了意大利深不可测的饮食文化。

比方说,在中世纪的罗马,崇尚宫廷菜式,书中记载了1655年瑞典女王到访时,宫廷厨师端上来的一道甜点:

“用葡萄酒浸过的草莓上撒有白糖,围绕着内部填充草莓的贝壳状的糖;穿插着小杏仁饼制成的小鸟,看起来像在啄草莓。用牛奶和苹果酒烹饪的大鸽子汤,鸽子从汤中取出冷却后,填入浸泡在苹果酒中的天使蛋糕,再撒上糖和肉桂。鸽子被摆成玫瑰状,浇上开心果奶昔,再撒上在玫瑰水中浸泡过的松子。盘子边缘有用糖釉小杏仁饼制成的花饰,用金粉勾边。”

怎么样,是不是光看文字描述就馋涎欲滴了?这就是意大利宫廷菜的繁复奢靡风格。

而且,意大利还拥有许多国际驰名的食材。比如,产自意大利帕尔马的帕马森乳酪,它不仅是意大利面的重要调味品,同时也是意大利香蒜酱的主要成分之一。从开始制作到最后成熟,需要整整两年的时间,足见其珍贵,无愧于“乳酪之王”的美誉。

总之,亚平宁半岛丰厚的物产,赐于意大利美食以自然韵味。横跨几千年所积累的文化底蕴,又使意式佳肴富于艺术灵感。而这本《亚平宁的韧性》,则是一位引导我们走近意大利,领略亚平宁半岛美食风情的优秀向导,正如南开大学意大利语系的杨琳教授所言:

“这是一本开胃又见智的趣书,探究意大利文化与美食的奇妙关联,与读者共品浪漫华美国度的“活色生香”的同时,又与读者共溯塑造意大利饮食习惯的历史基因。由品味得见品位,不妨开卷一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