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意大利史10讲读后感摘抄

意大利史10讲读后感摘抄

《意大利史10讲》是一本由[日] 北村晓夫著作,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36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2-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意大利史10讲》读后感(一):如何快速全面地了解意大利历史

读这位日本学者北村晓夫所著的《意大利史十讲》时,我才意识到,这好像是我第一次读到系统梳理意大利史的作品。远在中学时期,关于世界史的内容涉及到意大利的似乎只有文艺复兴,后来读二战相关的作品,阅读重心也偏德国和英国。虽然书中一定会多多少少穿插些意大利历史,但对这个环地中海的国家实在缺乏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本书对我来说可以说受益匪浅,所获良多,几乎完全处于汲取的状态。

由于意大利王国是在经历了多次对外战争才建立起来的,在统一之前,意大利各个地域的人民归属于各个领域国(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教皇国以及那不勒斯王国),而领域国的建立又与意大利半岛的形状地域有着极大关系。因此本书的作者以地理环境为切入点,对意大利各个地域的军事、政权和宗教按照线性时间进行推进介绍,这样的架构十分合理,便于我这个对意大利没有太多了解的读者接受。

此外,在提到意大利时不得不提的元素时,例如绘画、雕塑和黑手党,本书作者都在相应的历史时期对其进行了介绍,包括文艺复兴的原因、艺术家、作品,这场文化复兴与宗教、家族垄断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黑手党的起源、渗透与转型。

而关于思想领域的研究,之前我只将目光关注在法国,通过阅读本书也对意大利的启蒙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18世纪,随着社会上出现对教廷的批判,意大利启蒙思想逐渐诞生,并产生了一定的历史影响,米兰公国与那不勒斯王国就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对制度进行改革,从而限制封建领主和教会的利益。

读史最重要的目的大约是知古鉴今,本书作者在介绍意大利历史时,如意大利这个缺少一体感的国家统一后开启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时代,与一直是整体性国家的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启这一时代相比,同时二者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上同样走向极权主义道路,但这时二者国内民众的运动也有不同,二战期间意大利就存在反法西斯游击队,与意法西斯构成出“内战”的状态,二战时期的日本国民则完全不同。作者北村晓夫并没有就这个问题深入,但这一对比已经表明作者的反思。

在观看意大利影视作品中,偶尔能感受到工业化前的他们与开放改革开放前的我们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例如贫穷混乱的社区,家庭成员照顾老人等社会规范。这些文艺作品暴露的意大利历史问题不禁让我想到我们所经历的过去。在本书中作者北村晓夫也介绍了意大利在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公共设施投资无法同步匹配,南北经济发展速度不一致,从而导致南北差异进一步扩大等问题,这些无疑也是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吸取借鉴的经验。

当然不得不提的一点,本书在翻译上可能与约定俗成的翻译有一定出入,但整体瑕不掩瑜,适合对意大利历史有兴趣的读者。

《意大利史10讲》读后感(二):“包提柴里”与“圣伯多禄” ——碎片化的历史解读以及作者的自知之明

本以为可以轻松地从一本小册子中梳理一下意大利的历史,但北村晓夫却让我失望了。《意大利史10讲》一书,尽管以“史”为名炮制出十大方面的意大利历史解构,但并没有严格去按线性延展,虽然涉及了意大利历史的诸多关键节点、关头和重大事件,但不过是碎片化的堆砌。由此带来的阅读观感是跳跃、快闪和生硬切换式的,片段化的呈现让历史脉络绝不清晰明了。整部书读下来,很难把握明确的历史发展方向,难以形成逻辑思维和总体印象。想要简明扼要地了解意大利历史的读者,还是绕道而行吧。

从作者的后记中,完全可以验证我的结论。据作者自己介绍,其本人是意大利近代史的研究者,主要研究对象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的历史。不仅如此,其专注的课题是移民……。作者自己也承认,其更适合从事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的专项研究。对能不能把意大利这个地理区域所走过的复杂历史正确地叙述出来,心里充满不安。“对某一地区从古至今的历史进行总体性、概括性的叙述,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而且,时代越是久远,就越是处于云山雾罩之中。但在我看来,作者的自知之明和抱歉对读者来说并不是可以谅解的理由,因为,没有金刚钻,就别别揽瓷器活。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每一讲开始部分,虽然按历史脉络列出了重要史实的表格,但在接下来的具体内容叙述中,作者的选择基本有脱离了这个脉络,大多数章节与历史脉络基本无关。第一讲中,大家知晓的庞贝、凯撒等,被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自己研究的长项移民(殖民)也硬塞进来。“五贤帝时代”草草提及;“罗马帝国的东西分治”不明所以;第二讲中,“三个世界”并不明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简直就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几句话一小节,文字倒是简洁,可能说清什么呢?好不容易挨到“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我们只看到,美第奇家族充当了“文化赞助人”角色。文艺复兴的艺术被简单地分为三个发展历程(援引他人的说法)便结束了。文艺复兴“艺术三巨匠”的描述平平淡淡,很难让人留下印象。到“巴洛克”时代,甚至连“巴洛克风格”都讲不清楚。按说,“法西斯时代”应该进入了20世纪,是作者的研究重点,但关于墨索里尼和二战期间意大利的叙述,只是泛泛而谈,没有任何精彩之处和亮点。如果说,大家较为熟悉的历史都被生硬地解构,那些我们不熟知的历史在作者的表述下可想而知是多么味同嚼蜡,更别说会不时地掺入作者自己的私货——“移民”的生硬论述。

最后要吐槽的是本书的翻译。不知道是译者对意大利的了解尚缺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称被翻译的离奇古怪,甚至能让人抓狂。波提切利被译成“包提柴里”,以为异人;梵提冈圣保罗大教堂和广场,被译为“圣伯多禄”;甚至连墨索里尼自传中的“圣墓”广场,也被译为“圣塞波尔克罗”广场。尽管此种依法并没有错,但作为一种历史普及的小册子来说,用约定俗成的名城,应该更适合普通读者吧。

《意大利史10讲》读后感(三):一本书快速了解二战德军“猪队友”意大利的历史

网络上曾有人说“给二战中最受敌人欢迎的军队排个名,意大利人认第二的话,没哪个国家敢排第一 ”。

早在德国跟其签订《钢铁条约》结盟时,就有人说意大利要是加入了德方,德军就必须耗费50个师的力量去保护它。”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曾经讽刺地说:“万幸,意大利成了德国的盟友,而不是我们的。”

言下之意这意大利在二战中简直就是个“猪队友”,战斗力不但弱,并且拖后腿的能力也很强。

可是这个国家真的就这样像二战中所表现的那样不堪吗?那可是从古罗马脱胎而来的国家,还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有着灿烂的历史和文化,足球、美食、歌剧都享誉世界。 或许我们可以为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找到一个解释,那就是对于他们来说那些在战场上的愚蠢,只是因为相比于战争,他们更喜欢享受生活而已。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在这个国家上又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出现过什么样的人呢?

想要了解一个国家有许多种方式与途径,读有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类书籍就是其中一种不错的选择。

《意大利史10讲》是一本由日本意大利近现代史研究者北村晓夫所写的有关于意大利历史的书籍。书中一共分为10个章节,从意大利这个国家的最初形成开始讲起,一直讲到冷战结束后的现代意大利。按照各个时期的不同,将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发展情况进行了大致的讲述。

这个在地图上看起来像一只靴子的国家,虽然在地域上的“意大利”的概念由来已久,但是国家概念上的“意大利”却是在19世纪后期才形成的,这就使得意大利这个国家更具有多样性,所以作者在这本书中将18世纪以及之前的历史作为意大利的“前史”来理解的,全书也分为了两个角度来对意大利的历史进行了解读。

一是从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切入讲解其历史,另外一个则是抓住了意大利“多样性”这个特点来考察讲解它的历史。

虽然书中每一个章节的篇幅都不算是很长,整本书也算不上是什么大部头,但是此书却将意大利这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整体的梳理了一遍。对于初次了解这个国家历史的人来说,这样的讲解已经比较全面了。如果想要对意大利这个国家的历史有一个快速且全面的了解,这本《意大利史10讲》还是可以选择一读的。

《意大利史10讲》读后感(四):“意大利”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

对意大利,我一直是有兴趣的,也萌生过想要系统了解一下它的想法,只是人难免有惰性,蹉跎着蹉跎着便过去了。

前段时间因为工作原因,看了一本以意大利为背景的小说,跟随书中的主人公,漫游意大利,领略意大利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跟随它们的脚步,到米兰,到佛罗伦萨,只觉得浓浓的历史文化底蕴,扑面而来。

正在这时,这本名为《意大利史10讲》的书意外得出现在我的眼前,可不就勾起了我一睹为快的欲望嘛!

有时候与书的缘分,就是这么神奇。

我们都知道,政治意义上的意大利,或者说,作为国家意义上的意大利,历史并不久远。

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1870年攻克教皇国首都罗马,完成意大利统一;二战战败后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满打满算,也就一百多年的历史。

但是,作为文化意义上的意大利,却是源远流长。

从辉煌灿烂的古罗马文明,到引领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再到近现代统一国家的形成……现如今从地图上看,像一只长靴一样的这块土地,留给世界的文化遗产属实不少。

因此,对于意大利史,本书是从“意大利”这个国家、“意大利人”这个民族的形成过程来理解和认识的,将18世纪及其以前的历史作为意大利统一之前的“前史”来理解的。

具体而言,本书从两个角度对意大利史展开叙述。

一是,将意大利作为欧洲与地中海世界的一部分来考察其历史。

空间上,本书将叙述对象的地理范围大致限定于意大利半岛、西西里岛以及撒丁岛等地;同时也从欧洲与地中海世界兴衰史的角度,把意大利史作为该地区整体史中的一个环节来进行历史叙述。

全书共10讲内容,每一讲,论述的都是一个历史关键节点。

如第1讲“多元文化与古代罗马”,叙述时间线是从公元前754年罗马建城,一直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长达一千年左右的时间。

期间,文化如何滋生和发展,如何从王政时代过渡到共和时代,又到帝国时代,都进行了简要的叙述。

古罗马之后,中间历经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运动时期,才过渡到近现代时期。

如本书的第七讲,则论述了意大利18世纪民族精神的觉醒,19世纪民族复兴运动的兴起。

再之后便是统一运动的逐步展开,以及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共和国的最终确定。

相对来说,论述的大体时间线还是比较清楚的。但个人认为,本书还是更适合对意大利历史稍微有点基础的读者。

如果想把它作为了解意大利历史的第一本入门书来读,也可以,但会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可能读起来不是那么轻松。

二是,将意大利各地的多样性纳入研究视野来考察其历史。

在意大利,每个地区都必然有着自己的中心城市,这些中心城市是各个地区的内核。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本书关注的重点。

首都罗马,它的文明史的长度以及辉煌灿烂的程度,已经不需要再过多赘述。毕竟,就算再不熟悉历史的朋友,大约也知道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以罗马为中心的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本书主要在第一讲和第二讲加以论述。

此外,北意大利组著名的城市,像威尼斯、热那亚、米兰,它们的统治体系是如何变迁的?

威尼斯和热那亚,依赖于海上贸易的繁盛而发展。米兰虽然地处内陆,但位于重要的交通节点上,是连接各地的交通要冲。4世纪,米兰成为传播基督宗教的重要城市,14世纪,实现从城市国家向领域国家的转变。

南意大利的重要城市,那不勒斯、庞贝,以及更南部的西西里岛,也都有着自己特殊的发展变迁历史,这里不过多展开,大家可以从书中去追溯。

重点说一说佛罗伦萨。佛罗伦萨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后期,可谓是历史悠久。佛罗伦萨的较大发展,则是从11世纪后期开始的。

当然,最具有转折意义的,还是14世纪末美第奇家族的崛起,正是在这一家族的支持下,佛罗伦萨的文化艺术得以蓬勃发展,成为辐射全欧洲的,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

当然,这里只是记录下我个人比较关注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内容,关于意大利的历史,值得探究的地方还有很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读这本书。

《意大利史10讲》读后感(五):古往今来看“讲”史

面对当下社会节奏的加快,当代人在阅读上的投入成本逐步加大,对于历史题材往往会简单持以枯燥冗长的评价基调,这种情况的存在多半是已面世的多类型题材的历史书籍,会让不同人群在选择时产生困惑,凭借着道听途说的简单介绍或者是个人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在阅读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与预期偏差的情况。如果“经验之谈”更多的是带有主观色彩,那么如何选择一本适合自身阅读的历史书,是当下我们敲开历史大门时所面临的一道问题。

作为我所阅读得该系列第一本作品,可谓是酣畅淋漓的感觉

其实对于大众读者来说,一本优秀的历史佳作不在于阐述多么高深的理论,不在于庞杂的事实频繁堆叠,而是需要作者把最清晰的历史脉络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徐徐展开的过程中,充分依靠历史、尊重历史、还原历史,这便可以称之为是本书的成功。所以,当历时几天阅读这本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岩波新书《意大利史10讲》后,对我而言如同沉浸于一场电影之中值得久久回味,不可不谓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优秀书籍。

国别史的撰写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面对这样一个需要系统搭建的复杂工程,作者北村晓夫通过自己的理解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别样于其他同类型作品的意大利历史。10讲的分章代表了意大利史上十段标志性框架,不单单是着眼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重大事件的简单概况,而是凌驾于某一历史时期之上的概括和总结,这种全景综合式的框架将整个意大利史的视角和层级延伸,形成了你中有我、前后呼应的映衬和延续,进而成为整书系统性的组织结构。当读者面对诸如文艺复兴、启蒙改革这样的历史事件时,总能借助作者的论述看到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这一点体现出了作者依托于常规历史事件之上的精准把控能力,让读者始终围绕着意大利史这个主题进行客观审视。

文艺复兴期间的三位画家影响了世界

意大利史对于一个熟悉世界史的历史爱好者应该不是陌生的存在,从古罗马到二战轴心国,横跨数千年的历史造就了这个国家独特的曲折经历。前几讲对于罗马史的介绍无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罗马史不等同于意大利史这一点毋庸置疑,虽然罗马帝国裹挟着意大利,但依旧看到意大利在几百年内的演变,即便是战争与分裂持续上演,也丝毫不影响意大利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进化过程,进入中世纪以来,尽管依旧是领土割据的状态,各方势力孜孜不倦的影响着这片土地,我们依旧能看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改革等等历史事件的诞生、运作和影响,黑暗与光明交织下的意大利,已慢慢孕育出了国家与民族独特的品格特征。进入近代以来,受制于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意大利也在探索变革中寻求着统一,左右派之争、法西斯上台、共和国成立等等最终铸就了现代意大利,这个国家何去何从依旧要依靠自身的发展和取舍,很多方面也值得我们认识和借鉴。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合作将世界带入了黑暗

作者北村晓夫反复提及到的南北意大利差异性问题,在本书随处可见,这是作者基于过去在意的生活经历所产生的思考,也许之前也有书籍阐述过这方面的问题,然而北村晓夫的看法则更趋于一种客观和尊重的原则,在引用布罗代尔理论的基础之上,他结合发生在南北意大利上的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通过诸如城市农村、地理气候、周边国际形势等等因素的论述,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北村晓夫所认识的南北方差异,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进行比对,但细究起来其实并不存在着鸿沟般的隔阂,如果作为一个国家之内的不同区域去考量的话,很多方面的问题仍旧可以去客观回答,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轻易下结论。

当代意大利版图

得益于本书框架性的搭建,我认为它不会使我在面对历史事件陈述时感觉到“流水账”式的堆砌感,作者尽可能言简意赅但又客观精准的讲每段事件交待清楚,在细节方面作者尽可能的还原清晰,图片的搭配从视觉上映衬着章节内容,虽然每一小节的文字篇幅不长,但却丝毫不影响对于我们对于事件本身的认识和了解,古代、近代、现代的篇幅均衡,也可以帮助我们在其中发掘出自己感兴趣的新内容,进而作为日后延伸拓展阅读方面的新选择和新去向。

面对于市面上不少的“简史”类历史书,本书所追求的不是“简”,而是以更严谨的“讲”味凸显出对于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认知。另外在本书的设计上,开本的大小握在手中非常舒服,书中字间距合适,纸张选取不错,封面上的不同色系配搭着全套书的整体性,不会让人感觉到突兀,在此也十分期待着下一本书籍的阅读计划。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