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荀子》读后感锦集

《荀子》读后感锦集

《荀子》是一本由方勇 李波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5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荀子》读后感(一):内容不错,书么。。。

一向是很相信中华书局的,国学典籍一般都买中华书局的。

先谈优点,书确实不错,装帧、排版、纸张的质量都属上乘。

但是,这些都是次要的,我们读书读的是内容,这是最主要的,我开篇的《劝学》没读完,就发现问题了,“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后面少了“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八个字,我勒个去。。。经楼下提醒,发现有注释,解释说是版本原因,这一句没加进去------那你就找个全点的版本嘛。而且既然原文没有这句话,那译文里你放上这句话的翻译干嘛?要不一并删掉,要不就也来个注释。

《荀子》读后感(二):取其精华

多数章节我觉得不是我等小民要看滴,治国之道为王之道神马滴真的轮不到我等摆在黄昏路边摊上大甩卖的小白菜来操心。

所以,劝学、修身、不苟等几个章节是重点,其余的,走马观花之,足矣。

另外觉得,荀子是一个很喜欢讲大道理的人,可是这本书呢有太多“道理”了,很多时候看的时候会想道理是对的,可是怎么做到呢?作为不怎么聪明没什么天赋智慧的人,很想看到一些落实的道道儿呢,很多地方希望看到老先生指点出具体落实的方法或者给出些案例。

对于圣人君子,知道了道理就可以不出错。

对于我等庸人来说,“怎么做”更胜于“做什么”。

不过,劝学一篇实在是值得去背诵的朗朗上口的。

《荀子》读后感(三):我想扇译者10巴掌!10巴掌都不够!

译者,你把【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翻译成【上帝看到了,就会赐予你们最大的幸福】

你扇你10巴掌都觉得少了!!

中华书局的编辑,你们就是这种编辑水平?

这种译文能出书?你们对得起中华书局的招牌吗?

还上帝呢,怎么不翻译成耶稣,不翻译成圣母玛利亚呢?

荀子在古代就改信仰上帝了?你哪个眼睛看到他信上帝了?你是翻译国学,还是趁机宣传基督教啊?

《荀子》读后感(四):《荀子》相当于中国的《奥义书》

首先,《荀子》的编排顺序不够好,像「礼论」「乐论」「解蔽」「性恶」「大略」「子道」这些讲述基本思想的东西,应该在最开始提出来,然后再去说现实中的落地问题。 而现在是先写了具体怎么做,比如「强国」之前的内容,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因为从后来的实践来看,这些很多都被证伪了。于是,这些问题就遮盖了基本核心思想的智慧和光芒,并且产生歧义和各种不同解读。 不过,对于这种两千多年前的经典,更应该看重的是基本思想中的智慧。比如《圣经》《奥义书》,里面的各种仪式或者神话幻想,这些都不必太当回事,而其中的基本思想理念才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荀子》是一本绝对精彩的经典著作,而且和《圣经》《奥义书》一样,其实是开创一个宗教的经典。这个宗教就是礼教。 虽然孔子被认为是儒家创始人,但是荀子才是儒家过渡到礼教的第一任教主。经过荀子的阐述,把儒家思想推向顶峰。但同时,宗教化的教条本身,也开始了对儒家思想的侵蚀。以至于到近代不得不发展出类似宗教改革的「废除礼教」运动。

和《奥义书》的差异在于,《奥义书》是有自己创世纪,是彼岸世界的;而《荀子》则是继承了儒家的现实主义,不问鬼神。这也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现实世界的宗教,一直影响了中国人。

也正是从荀子开始,轴心时代进入末期。柏拉图学院更加强调智慧和理性,而荀子则认为人类的天性,不是理性,而是情感!而欲望,恰恰是情感的反应。 一个追求理性,一个追求情感;一个追求智慧,一个追求道德。 东西方从此分道扬镳了。

不管怎样,《荀子》对儒家思想的精彩阐释,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如果可以回归儒家的「原教旨」,也确实不失为一种可以选择的解决方案。

荀教主永垂不朽!

《荀子》读后感(五):更理性务实,也更保守

《荀子》读后感(更理性务实,也更保守。杨朱的失传是传统文化的损失)

还是和以前一样,我从看完此书后自己感觉的优缺点写起。

一、优点

荀子虽然是儒家的大师,但我在读《荀子》时,感觉他有些集各家之所长的意思。

(一)理性

在治国上,儒家推崇“礼”,法家推崇“法”。荀子则推崇礼法并用,他认为礼是治国治民之本,法是治国治民之手段。当然读这本书时,可以看出荀子还是更看重礼,但他没有把其他学派一味排斥在外,我个人觉得是更理性了。

(二)务实

这点我感觉主要是表现在荀子对自然和圣人的态度上。对自然,他认为只要掌握和认识自然规律,就可以去利用它;对圣人,他认为普通人经过后天的学习也可以成为圣人,而不是把先贤圣人们奉为神明。我个人觉得荀子对自然和圣人的态度更务实了。

二、缺点(保守)

我为什么说荀子的缺点是保守呢?因为上面优点中提到了在治国治民上他有集各家之所长的意思,我本以为他会提出一些更“向前”的理论,但我读完此书到感觉荀子好像更保守,主要表现在他对君主和等级的看法上。

(一)对君主

引一段荀子认为士对君主应有态度的译文:“君主尊重你,就要恭敬;君主信任你,就药谨慎;君主把大权交你,就要职守法度;君主亲近你,就要顺从;君主疏远你,就要忠心耿耿;君主贬损你,就要心怀恐惧而不怨恨。”

这个听起来没啥问题,但我在读的时候觉得这个和春秋战国时期“士”的那种傲骨有一点背离。那时的“士”我感觉更像是“择良木而栖”,你这棵树本质不行,大爷就不奉陪的那种。我觉得荀子认为士对君主应有的态度,多少有些保守了。

(二)对等级

儒家向来是推崇等级的,荀子一样是这个观念的捍卫者,荀子认为人之所以可以组成社会群体,这个群体之所以可以和谐相处,就是因为人有等级之分。荀子在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后面又加了几句,农民要像农民、士要像士、工匠要像工匠、商人要像商人。可以说荀子把孔子的等级观念又推进了一层,我个人觉得也是趋于保守的一种表现。

三、一些其他收获

(一)对礼(道德)、法(法律)的看法

引用一句译文:“王者应该用礼来端正自己的行为,用法来决断政事。”

从这句话不难看出,荀子认为道德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要求,是一种自律;法律则更多的是对整体政事或人们行为的要求,更多是一种他律。我为什么要引荀子的这句话呢?因为现在很多人把对自己的自律,变成为了对他人的他律,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道德绑架,混淆了道理和法律、自律和他律应适用的范围。

(二)对历史的看法

一样引用一句译文:“善于谈论古代事情的人一定要用现代作验证,善于谈论天的一定要用人作验证。”

天咱就不敢说了,但对古代事情也就是历史,我是比较认可荀子的说法的。我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确实需要学习和了解历史,但一味的强调历史甚至是活在历史里,是不可取的。人类的归宿,要向未来寻找,而不是向过去寻找。

四、传统文化的损失

最后,我还是想给春秋战国时期的另一位先贤表示惋惜,那就是杨朱。

《荀子》书中有这样一句译文——杨朱在分岔路口上哭泣,说:“这里就是多迈出半步而后发觉已走错千里的地方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场景,一个人在来的分岔路口时,蹲在地上掩面哭泣,说在这里走错了就会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了。不知道大家怎么想,至少我认为——就凭“杨朱哭歧途”这一点,杨朱就是一个伟大的先贤。

但杨朱的思想,已经完全失传了,留下的只有对他的误读“一毛不拔”,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们现代意义上的传统思想的一种挑战。在读完《列子》时我说过一句话,如果谁能够把杨朱的思想整理出来的话,是对我们文化的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功绩。但现在他的思想已基本上无从查找,可惜了。可惜了这位哭歧途的杨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