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国富论》读后感锦集

《国富论》读后感锦集

《国富论》是一本由亚当·斯密著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8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富论》读后感(一):国富论

我之前看了商务版的,译文应该也很好,就是觉得比较拗口,例如在第四篇第七章“论殖民地”我就一直集中不了,于是看了网上评论,买了杨老的这一版,确实不错。虽然经过比较,王大力版的翻译和杨敬年的,大同小异,但在用词上,还是比较让人容易理解,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感觉钱也花的值得。好好拜读,希望能看完。

《国富论》读后感(二):国富论——一位伟大思想家对于世界的理解

这本书写作年代比较久远,远到中国的封建社会还没有结束,远到当时的中国统治者仍处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可自拔,而同时期的欧洲已经开始崛起,资本主义在欧洲进入快速成长阶段,个人以为这也为后来的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及中国屈辱的近现代史提供了基础。不记得是谁曾经说过工业社会对农业社会而言那是降维打击。

这部书顺序安排的比较好,每个章节都有导言和总结,书旁还有关键点的提示,对于不想看斯密啰嗦解释的可以直接看总结和导言。

我之所以称亚当斯密是思想家而不是经济学家,是因为在他的书中朴素地记载了在他那个年代的欧洲各国不同的国家制度和社会经济生活。虽然提到了生产力,劳动价值,货币价值,工资,利润,地租等,但是不可否认,他说的这些经济规律对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并不完全适用,因为他看到的人类经济生活受到当时国家制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限制。他的著作叙述的不仅仅是当时的欧洲经济,更杂糅了欧洲的政治制度各国法律法规和社会生活。

我对于经济只是个门外汉,和专业人士无法相提并论,关于这部著作的感想也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慢慢产生的,或许由于我本身阅历知识量不足的关系,对这本著作的理解出现偏差也不是没有可能,希望各位海涵。

《国富论》读后感(三):对该版本的浅评

本人感觉并没有大多数评论说得翻译得那么好。现在暂时看到了第十章,有一些词比如“普通”“罚款”总感觉挺多余或意思有点不太对。看了近两周才看这么点,进度很慢。然而有些部分看了好几遍还是不太明白。总体结构和内容还是不难弄懂的,斯密的思考与分析确实会对人有很大启发,但时代在变,斯密的一些叙述单单直译让活在现代的我会有些不理解,这个时候我就更需要优秀的注释来点明这些区别帮助读者理解。

比起郭大力和王亚南那个较早的译本,杨敬年先生的译本有很大进步。但我觉得对国人对《国富论》的翻译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平,这个译本可以算作经典,但绝对算不上最好。

书里的页边提要及注释是很多读者选择的理由。但恕我直言,这些东西可有可无,实在没有很大帮助,甚至有时候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页边提要很多只是提取了一段或几段的中心句,斯密的内容或段落的中心句已经相当浅显,大部分在句首或段中作者点明强调处,我相信大部分读者没有页边提要自己也能总结出或找寻的到。至于注释经常让我觉得不知所云,毕竟是采用了1904年埃德温.坎南的,很多理解不上来。

导读部分确实不错,会有助于理解和取舍。我真心希望21世纪的经济学家或经济翻译家能更上一层楼,使翻译能更流畅、通俗,适合当代读者理解。注释方面适当地说明现代情况和历史的区别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会更好,对外国版本注释的大体照搬确实不太好。

期盼更好的版本出现,希望年轻一代的翻译工作者能敢于突破前人的局限,不拘泥于“经典译本”。也希望自己的外语实力能更雄厚,毕竟看原著(英文版)会更好一些。

书评较长,本人学识也相当粗陋,结构内容当有很多不严谨之处,但怀着热心肠,希望给其他书友点滴帮助。

《国富论》读后感(四):经济学巨著

亚当 斯密是谁?

苏格兰人(与另外一个知名苏格兰哲学家休谟是朋友),18世纪后期英国知名学者,知名著作除了《国富论》外,还有《道德情操论》。终身未婚。

帝王书

《国富论》英文全名是《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即《国家财富的本质与原因的考察》,根本目的是思考如何增强一国实力,被后世看作古典经济学的开端,虽然着眼点是经济、生产力,但远不止于此,对社会治理、宗教、教育、基础设施、税赋、国际贸易等政治方面都有涉及,因此是不折不扣的帝王书,叫《斯密论治理国政》也不为过。

《国富论》中的主要经济观点

劳动分工带来交换,产生市场。

货币长远来看都在贬值,因为货币不代表价值。“必须记住,劳动,而不是任何一种商品或一组商品,是白银和所有其他商品的价值的真正尺度。”

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稀缺性意味着高价。

增长带来高工资:“不是国民财富的实际大小,而是它的不断增长,引起劳动工资的上升。”

“任何一国繁荣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标志,是它的居民人数的增长。”(中国每年新生儿1800万,印度3500万。中国是不是真的未富先老了?印度的后劲是不是比中国大的多?)

农民真正创造价值,农业不行,此国必穷;商人虽然重要,但是靠不住,资产太容易流动(别让王健林跑了!)国家绝不能交给商人治理。

技术的进步带来财富。财富的增长,除了勤奋外,节俭的生活也是必须的。“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节俭,不是勤劳。”金融是一种工具,可以帮助实体经济。

货币只是一种符号(现在的比特币已经完全是虚拟的了,连纸质媒介都没有)。攒钱、储蓄无益,让钱去创造价值:“一个人如果不将所能支配的全部资财,自有的或向他人借来的,用在这三种用途之一,那他一定是完全疯了。”“钱生钱。当你得到了不多的钱时,常常就容易得到更多。巨大的困难是如何去得到这不多的钱。”

反对关税、退税等各种重商主义、保护主义贸易措施,主张自由贸易最终会惠及各方。自由才廉价,竞争才繁荣。反对政府干预和垄断,反对各种行业和贸易壁垒,主张公平竞争。“贪婪和不公正总是近视的。”

借债如山倒,还债如抽丝。政府的很多国债都是自己骗自己。

生产资料不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政府保护富人。

看不见的手

本书最有名的一个观点就是“看不见的手”,主张政府只需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每个人自然会按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去改进社会,“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指的是人的逐利之心。但斯密是肯定利己心的,认为利己心与公利一致。社会、国家的大我,由无数小我组成,小我不在,大我何存?小我不旺,大我何兴?这种自由主义、市场主导的观点,迄今影响着半数乃至以上的经济学家。

殖民地

《国富论》中对殖民地用墨颇多,主要观点是殖民地应该取得与宗主国一样的政治经济地位,殖民地应该向帝国纳税,这税要公平合理,关税尽可能少,以促进双方的贸易,有利于殖民地的繁荣;同时殖民地应在帝国国会中占有与纳税份额相应的席位。

本书出版那一年,恰是美国发布独立宣言的1776年。美国因为不愿意被英国盘剥,而且第二代欧洲后代对欧洲的感情减淡,随即发生了独立战争,从英国脱离出去。

有一本科幻小说《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有人翻译成《严厉的月亮》,但我觉得直译成《月亮是一个难搞的婊子》更合适点),讲的是殖民地月亮在电脑的带领下脱离地球统治的故事,写的很幽默。

关于图书质量

我看的是杨敬年翻译的陕西人民出版社版本,杨是个在英国接受过教育的经济学家,翻译的很有功底,虽然不能说完美;每一章前有名家点评,每一页左右都有很宽的段落小结,提纲挈领,也方便读书人自己写写画画。质量不错。唯一让人恶心的是那些童工的插图,好像我们不是这样似的。

远哲

看本书时我给未出世的儿子起名远哲,希望他走的远一些,也比他老子更聪明。当然,事与愿违的情况经常发生。

加拿大读书会微信号:careaders

《国富论》读后感(五):《国富论》之绝对优势

学习经济学不可能绕过《国富论》,它是斯密最著名的著作,斯密因此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即使斯密可能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个天才,但了解斯密至关重要(Knowing about Smith is essential, even if he may not be as much of a genius as some people believe.)(Callum Williams, The Classical School, The Economist, p78)。《国富论》有5卷22章,真正的大部头经典,即使学经济学的人也未必通读,更不用说看着英文,琢磨它如何翻译了。

可是,它的引用如此之广,即使不是翻译《国富论》的译者也会时不时地碰到,所谓经济学帝国主义,这就为单独拿出几句话来仔细推敲如何翻译提供了机会。比如下面这句话:

If a foreign country can supply us with a commodity cheaper than we ourselves can make it, better buy it of them with some part of the produce of our own industry, employed in a way in which we have some advantage.

-Adam Smith, The Wealth of Nations, Modern Library, p486

-Callum Williams, The Classical School, The Economist, p99

这句话的前半句容易理解,比较难理解的是后半句。不妨以我现有的6个译本先看一下译者是如何译的:

夫使外国供之而廉,国中自供之而贵,则物非吾地利民巧之所独擅者,明矣!则与其自供,何若出吾所专产者相与为易之易得乎!

-《严复全集》(卷二),福建教育出版社,p323

就某种商品说,设本国亲自制造所费多于向外国购买所费,就不如在我们的较有利的方法上,经营我们本国的产业,而输出本国生产物之一部,以向外国购买。

-郭大力,王亚南译,《国富论》(下),北京联合出版社,p25

如果外国能够提供比我们自己制造还要便宜的商品,我们最好就用我们自己较有优势的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一部分向他们购买。

-唐日松等译,《国富论》(珍藏本),华夏出版社,p328

如果某个外国能够以比我们自己做还更便宜的价格供应我们某项商品,那么以我们自己部分的勤劳产出,向他们买该项商品,对我们还是比较划算;我们自己的勤劳当然全部该用在我们有些优势的用途上。

-谢宗林,李华夏译,《国富论》,中央编译出版社,p357

凡是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更加低廉的价格供应的商品,最好是用我们自己的按某种优势使用的劳动的一部分产品去购买它。

-杨敬年译,《国富论》(下),陕西人民出版社,p385

如果外国供应的商品能比我们自己制造的还便宜,那么我们最好就用国内的其他产品与他们交换。

-胡长明译,《国富论》,重庆出版社,p207

前半句的意思是说:有一种商品,我们能制造(we ourselves can make it),但某外国(a foreign country)不但能制造,而且制造成本比我们低,因此可以比较便宜地卖给我们(supply us with a commodity cheaper)。尽管表述各异,但基本上都是这样译的,没有问题。

后半句的翻译问题就较大了。首先看总体架构:

严复译本:出……专产相与为易

郭王译本:输出……生产物……以……购买

唐译本:以……产品……购买

谢李译本:以……产出……买

杨译本:用……产品……购买

胡译本:用……产品……交换

除严复、胡长明明确地译为易货贸易(barter trade)外,译文都是用自己的产品购买外国的产品,“用产品买产品”逻辑不对,其实还是照字面译成了易货贸易。尽管国际贸易也有以货易货的,但毕竟越来越少。尤其是重农学派前后,各国普遍重视金银的积累,认为金银才是财富,易货贸易还要再次销售才能收到金银,风险更大,不如带着国外的金银回国更为直接。

究其原因,他们都犯了直译的毛病,因为英文是:

buy … with some part of the produce of our own industry

这里涉及对produce和industry的理解,译不对的问题就出在这里。

首先说一下produce。

既然是“购买”,那就要用金银或铸币,那么,produce就不能译为“产品”,而是“销售产品之后所得的收入”。produce有“成果”“结果”之意,而“成果”当然也可以体现为“收入”,即with some part of the produce就是with some proceeds of a good。也就是说,将produce理解为“产品”,不但译出来逻辑不通,而且produce在这里也不是“产品”的意思。能否这样理解呢?在《国富论》的英文版中,这句话的上一段(immediately preceding paragraph)还有一句话:

All of them find it for their interest to employ their whole industry in a way in which they have some advantage over their neighbours, and to purchase with a part of its produce, or what is the same thing, with the price of a part of it, whatever else they have occasion for.

-Adam Smith, The Wealth of Nations, Modern Library, p483

不难看出,斯密已经肯定purchase with a part of its produce与(purchase) with the price of a part of it是同义的,两种表达方式而已。从而证明了produce是“销售收入”的意思,而不是“产品”。如此,buy … with some part of the produce就要译成“用部分(产品的)销售收入(购买)”。

这一段各个版本是如何译的呢?我们来看一下:

严复直接意译,避开了produce和price两种表述方式的翻译,只是译了个大概意思。这位提倡信达雅的人连信也没有做到,充分说明他说的“求其信,已大难矣!”顺便说一句,严复称信达雅是译事三难,并没有说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尽管“信”是必须的,而达雅也基于信,达则信,不达则不信;该雅雅,不该雅不雅。其实信达雅是一回事,理解作者的意思,用译入语准确表达,这就是翻译,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此非拙于计利也,知利莫若各勤其所独擅,有所求则宁易而勿自为,以其费时而损利也。

-《严复全集》(卷二),福建教育出版社,p323

郭王译本译为两种交易方式,用产品交换,或用收入购买:

他们全发觉了,专营一种较优于他人的产业,而以生产物之一部或其一部之价格,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别种物品,实大有利于他们自己。

-郭大力,王亚南译,《国富论》(下),北京联合出版社,p25

唐译本还是分产品和收入:

他们都觉得,为了自身的利益,应当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比邻人有优势的方面;而以劳动生产的一部分或等价的东西,即其一部分的价格,来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其他物品。

-唐日松等译,《国富论》(珍藏本),华夏出版社,p328

谢李译本想要将两种表述等同,出现了“或等于说”,但“拿出……价格中的某一部分”就又不讲了。除了“价格”,price还有“代价”的意思,代价是什么呢?就是“部分销售收入”,说明谢李还局限于表面文字了,没有放开译:

他们全都发现,对他们最有利的做法是:将他们全部的勤劳用在(相对于邻居而言)他们有优势的用途上,然后拿出自己勤劳产出的某一部分,或等于说,拿出自己勤劳产出价格中的某一部分,去购买他们有需要的其他任何东西。

-谢宗林,李华夏译,《国富论》,中央编译出版社,p356

杨译本看到斯密说produce和price两个表述相同,但在后面的译文中并没有将produce译成“收入”:

他们全都发现,用一种使自己对邻人居于有利地位的方式来使用自己的全部劳动,用自己劳动的一部分产物或是它的价格(二者是一回事)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是于自己有利的。

-杨敬年译,《国富论》(下),陕西人民出版社,p385

他们都知道为了自身利益,应当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某种对自己更有利的方面,只需用一部分劳动生产物,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又不值得花费精力生产的物品。

-胡长明译,《国富论》,重庆出版社,p207

在实际翻译时,produce和price两个表述既然相同,完全可以只译一个,因为在英语中是用不同的词,但在汉语中不用再区分,可以只译“用……收入……购买”。

其次,说一下industry。

那要先从句子后面开始说起。如何翻译employed in a way in (which…)?in a way是插入语,可以理解为“就按后面的方式应用”,可以不译出来;结合后面的内容,意思就是“要选择我们拥有某种优势的……”,是有某种优势的什么呢?这就涉及对industry的理解了。industry不能理解为“工业”或“企业”,而应理解为“行业”,因为当时主要是农业,甚至是狩猎业,比如动物皮毛交易,制造业也主要是手工业。只有“行业”才有包容性,“工业”或“企业”就偏颇了。

这样一来,industry就将“要选择我们拥有某种优势的……”和“用部分(产品的)销售收入(购买)”就关联了起来,可以译为:

用(我们拥有某种优势的行业出产的)部分(产品的)销售收入(购买)……

但这是直译,理解是理解了,但一个大长句,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而且也不“信”,应尽可能地保留作者的表述方式。为了将长句断开,还是要单独翻译employed (in a way) in which…,此句可以改写在成but only if we have an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that good,即译成“前提是……”。

buy it of them好理解,即“向他们购买”,现在一般用buy it from them,这个稍加琢磨可以解决。

至此,可以试译如下了:

虽然我们能够生产,但若某国可以给我们供应这种商品,且比我们自己生产还便宜,我们最好用某行业产品的部分销售收入购买他们的产品,前提是我们在该行业拥有一定优势。

这个优势指的是绝对优势。

无法跟亚当·斯密求证他到底什么意思是翻译《国富论》最大的难点,但我们可以通过细加琢磨而尽量贴近斯密的本意和表达方式,既不能照字面死译,也不能想当然地意译。

等你再读经典,感觉似明白不明白,那就是翻译存在问题;也许是隔三差五,也许是比比皆是。至于哪个译本比较好,读者自鉴。

我手里有的《国富论》译本6种(排名不分译文的优劣):

(1)严复,《严复全集》(卷二),福建教育出版社

(2)郭大力,王亚南译,《国富论》,北京联合出版社

(3)唐日松等译,《国富论》(珍藏本),华夏出版社

(4)谢宗林,李华夏译,《国富论》,中央编译出版社

(5)杨敬年译,《国富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6)胡长明译,《国富论》,重庆出版社

另外,《国富论》有两个删节版:

(7)北京出版社的张兴等人的编译本

(8)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陈星译本

据网评,还有两个译本翻译质量不高:

(9)新世界出版社的谢祖钧译本

(10)万卷出版公司的孙善春等人的译本

凡此四种及其他,不予考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