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Succeed》读后感摘抄

《Succeed》读后感摘抄

《Succeed》是一本由Ph. D. Heidi Halvorson著作,189.00元出版的2010-12图书,本书定价:288,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Succeed》读后感(一):第一本完整看完的英文原著,做了一个思维导图

很多人都有提到的重合度挺高,但我觉得应该是“感觉”重合度挺高。

作者给出了一个系统的解释,将自己脑海中一直以来的很多东西都说了个明白。

你隐隐约约觉得一个道理好像是这样,但无法把它说出来,无法写出来,无法讲述给别人听,而别人一提出来就恍然大悟,“嗯对,就是这样,我也这么想的,只是我没能够表达出来”,一直觉得这都是因为没有彻彻底底地理解到,搞清楚,揉碎了吸收掉,“我也这么想的”不应该作为安慰自己的理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似知似不知,斯以为深受其害。

再次觉得,完整系统地主题阅读,长久的收益真不是碎片化阅读可比的。

英文难度不大,很适合作为第一本英文读物。

手机看推荐软件AlReader+Goldendict(朗文当代第五版EN-EN)

排版,查词都特别的好用。

(图片太不清晰了...)

《Succeed》读后感(二):向be-better进发

作为一个be-gooder活到了30多岁之后,发现原来那种证明自己的路走到了穷途末路。这次依然是想要证明自己的优秀,但是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做不到了。各种苦思冥想之后,自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结果,那就是自己没有想像的那么优秀,也不比别人优秀,甚至各种能力比别人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如果事实是这样,那自己要装出来一个优秀的样子,无异于痴人说梦。现在回想当初那一次次证明自己的成绩,全都烟消去散了。那些都是自己所有自尊的基础,这些全都没有了。我该怎么存在于这个世界呢。之前支撑自己的价值体系全都坍塌了,既然这样,我最希望的就是那崩塌的更彻底一些,可是那么废墟还在。还没有办法重建。

经历了那么多煎熬,深受其害的我 ,看书中说的be-gooder的各种弊端,对be-gooder 束缚自我深有体会。而其中描述的be-better又是何等诱人。但是具体怎么完成be-gooder 到be-better 的转变呢,是一念之间还是循序渐进?

我想,应该是在一念之间。我不需要等着什么启示性的一刻才能证明自己完成了be-gooder 到be-better的转变。我也不需要成为100%be-better之后才能能享受其美妙。

现在开始,我就可以照猫画虎地学着去做一个be-better,按照书中作者给出的指示,一点一滴去实现。

1.放弃向别人证明自己的企图;

2.反思自己以前为了证明自己的得失;

3.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如果在意,那就直接询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4.放下面子,在需要的时候尽管向别人求助;

5.少想,多做。

《Succeed》读后感(三):Being Good or Getting Better

作为社会心理学家的Heidi,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动机科学。从她陆续出版的几本书来看,关于Goal和Target是她主要的研究方向,这也正是本书的第一大部分着重在论述的,到底如何看待目标这件事。

Being Good和Getting Better是在第一部分里被反复提及的。也是最值得人深思的,因为报持这两种不同的观点,直接会影响你的决策方向和行事风格。作者主要的观点是,总想要显得聪明的人(Being Good)更有可能在面对有难度的挑战时,束手无策或者干脆放弃,因为他们不想面对因为失败而让自己在别人眼里显得不再聪明;而关注进步的人(Getting Better),则显得更开放一些,他们不太介意失败,因为即使是失败的经验也能为他们带来学习的机会,他们认为只要进步了就算是收获。

其实Being Good和Getting Better并不是二元对立的两个概念,在大多数人的心里,终极的做事标准都是做好。而Getting Better的现实意义,可能更多的显现在遇到重大挑战,挫折和失败时。像是失业,当员工被各种不可抗力裁员时,总会出现自暴自弃,咒骂领导,抱怨怀才不遇的情况,但如果换个角度审视一下,在这段时间里累计的经验,增长的见识,或许还有结交到三两好友……它们都已经转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人生资本。是时候,该重新出发了。

关于目标的具体化,清晰化恐怕都是老生常谈了,作者也还是用了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了清晰的目标对最终达成的强大影响这个论点。所以,想要做任何事前,还是花点时间制定一个像模像样的计划吧,记得一定要有deadline。

怎样才算像样的计划?没经验的情况下通常都不可能直接产生清晰的有效的计划。Heidi给的方法是从达成目标的那一点往回看。假设你已经达成目标,站在第N个mile stone的小山巅,这时候回看一下还在起点徘徊的那个人,或许你可以给他一些指点,告诉他应该准备的装备,以及如何克服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障碍。至于怎么假设自己已经站上了那个山头,Google一下,现在各行业领域的经验都是大把大把的,需要的可能是你的一点甄别能力。

另外一个引起我兴趣的点,是作者谈到的不协调目标(incompatible goals)。就是为什么总有人要节食减肥,却总是无法拒绝美食的诱惑;想要发愿早起的人,却总是按掉早上的闹钟……这都是源自你内心的不协调的目标。想要苗条的身材,有想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想要勤奋,却又迷恋舒适。不过,失望的是,作者也并没有给出听起来更有成效的改进方案,只是说要压抑另一方,以期更好地激活你想实现的部分。

剩下的关于执行的部分,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要诀就是找到契合你的方法,多思考,多参考别人的经验。

《Succeed》读后感(四):成功就是达成自己的目标

成功就是达成自己的目标

很多人把目标的未达成归结为没有自制力, 懒惰. 但简单的贴标签(甚至是错的)并不能改变你将来的目标设定和目标达到. 书一开始就说到了自制力,自制力,每个人都有自制力, 只是多少的问题. 如果你早上可以起来,收拾好自己,出门上学或上班, 这些都需要自制力. 不要说自己没有自制力. 另一个是, 你在一件事情上的自制力强, 不代表在另一件事情上面有自制力. 本书的目标指的是大大小小的目标,小到下班几点到家, 晚上买什么菜煮饭.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目标设定的机制, 什么样的目标通常只能以失败告终,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 如何正确看自己的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路上的坑, 如何帮助别人实现目标.

1 目标设定的主要原则, 不管是工作,学习上, 自我成长还是关系中的目标, 它们背后的原则是差不多的.

为什么要设定目标? 有句话:没有行动的梦想叫妄想. 如果无须付出任何代价, 任凭脑袋天马行空, 你想要的东西是无止境的. 但一旦要考虑到付出的代价,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 我们就会进行取舍了, 当你设定目标时, 至少是经过思考后, 而且知道实现目标是需要放弃某些东西.

好目标的标准是: 具体, 可行的, 有挑战性的.

举个差目标的例子: 目标: 减肥, 第一步:少吃 第二步: 多运动

看着好像都有步骤, 以为这就是目标了. 然后没有达到,怪自己没有自制力,这是自己坑自己. 如果设定目标时, 你完全没有纠结,痛苦时, 你就要小心当你执行时的痛苦.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 目标: 三个月减**斤

运动: 例如: 一周跑步3-4次, 每次跑量**

饮食: 禁止吃**食品, 每天吃*斤的蔬菜和水果

每天称重, 记录饮食等等

你的目标需要转化成具体要做的事情, 而且这些事情你还有标准判断自己完成了没有.

注意目标需要有挑战性,但还需要可行的.

你的目标从何而来? 一定不要小看环境对我们的影响, 这个环境包括别人的话或图片, 周围的朋友, 甚至是你不认识的人的目标, 也许你之所以定这个目标, 只是别人都这么做, 当然如果你的目标所耗的时间不多, 可能无所谓, 但小心那些需要耗费你很多年的目标. 了解自己在很多情况是非常必要的. 另一个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肯定自己不是演讲的料, 或者是觉得演讲不是通过训练习得的,那你也不会设定目标去提高演讲能力.

2 如何看待你的目标?

BE GOOD VS GET BETTER, 这个在CAROL的那本MINDSET里面比较详细地说了. 简单说,就是你把目标的达成当成是证明自己还是变得更好.

GAIN VS LOSS. 你实现这个目标是为了得到东西, 还是避免失去东西. 作者也详细列了什么情况适合用什么模式.

WHY VS WHAT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个目标需要我做什么?

根据不同的目标, 选适合的模式.

3 实现目标路上的各种坑

我们主要犯的错归为两类: 一 做得不够. 二 方法不得当

目标要具体具体具体, 列出做事的时间和地点. IF-THEN 如果是周三周五,我去跑步, 周四周六去健身房.

自制力像肌肉, 需要练. 人与人之间的自制力不同, 一个人不同时间段的自制力也是不同的.

困难的目标需要很大的自制力, 避免同一时期设定好几个困难的目标.

积极是有点好处的, 但是如果你除了想到自己可以达到目标, 最好顺便想想自己达成目标的步骤.

知道什么样的目标需要放弃也是很重要的.

人是可以改变的. 只要有了合适的动力和正确的方法.

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顺便搭配THE POWER OF HABIT.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