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副本》读后感1000字

《副本》读后感1000字

《副本》是一本由(英)理查德·摩根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50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副本》读后感(一):很久没慢慢读小说了 花了一天撸完的第一遍阅读感想

人物塑造棒极了,科瓦奇的形象非常立体,可以供人无限脑补,咳咳。。。。。因此剧烈盼望此系列另外两部的引进。。

前期伏线埋藏挺好,交织出的结局也很合理,起码一遍看下来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反转啊高潮啊什么的位置安排得也很好。。。。

女人们都很强势!御姐我的嫁!!相比之下到后来发现坎德明只是个蠢货 班德罗夫特只是个草包什么的太让人伤心了。。。。。。

最后的副本分身可妙!!!!嗷嗷嗷嗷!!!!!那段对话萌死了!!!!!!!!!!!二逼夫夫无误!!!!!!!

略遗憾的就是瑞先生要是真的是先生就更美妙了QAQ

P.S.读的时候满脑子都在代入JR啊。。。。如果改变成电影丫绝逼是科瓦奇的最佳人选!!

《副本》读后感(二):永生不死的乌托邦

又一次意外。上一次产生这种意外还是看《饥饿的游戏》,就是书并不比电影精彩。这本《副本》也有这种感受,最明显的是一个情节。科瓦奇被装入角斗士的身体进行角斗,书中的描写是写实性的,而剧集在改编过程中却将此场景做成失重状态下的打斗,记得当时背景乐是老肖的圆舞曲。哇哦,那感觉.......。

这本书明显是披着科幻的外衣,大概是因为剧集的珠玉在前,意识与身体分离的思路,看起来没有那么惊艳了。其实,抛开意识能够数字化存储这点科幻硬核不说,人类的身体被当成了一种商品,这点反乌托邦的气息是笔者着墨最浓郁的。感觉既有一种讽刺的意味在里面,也有一丝冷漠,或者作者本身就认为意识比起身体,更有资格代表“个人”。像在科瓦奇的与女警察的爱情线的走向上,就会有这种态度的反应。而做为永生不死的玛撒不也是这样嘛,无论身体多么的年轻,一颗几百岁的老灵魂是挡不住的沧桑。

如果做为一部侦探小说,情节倒是很曲折,但由于整个破案过程是要围绕传输啊,存储啊,备份,时间差等等,整个未来世界的技术起底。所以,在兼顾的同时并没有起到正面的效果。

总的说来,看剧集就好!

《副本》读后感(三):哪个是真正的我?——《副本》读后记

当意识可以被存储、复制、转发和下载之后,长生不老不再是梦想,星际旅行不过是星际间的数据洪流。英国作家理查德·K·摩根的处女作《副本》表述了这样一个世界:所有人的意识都被电子化,可以存储在脑后的“存储器”里,当一个人的肉体消亡,不过是肉体消亡而已。所有的意识都保存在存储器里,如果有足够的钱,意识可以被重新下载进一副年轻的身体里。借由这项技术,有钱人得以长生不死,而跨星际的旅行不过是意识的上传和下载。

一切看似美好,然而,当意识剥离了它赖以存在的肉身后,我们还是我们吗?哪一个又是真正的我?小说里一遍遍拷问着主人公这个问题。当一个人的意识被剥离肉体服刑,星移月转,刑满释放,被下载进一副陌生的身体,有着陌生的面孔,如何走出监狱面对年华老去的家人,还是视若无睹地擦肩而过,开始新的生活。当主人公借由意识复制技术,将自己一分为二,一个去赴汤蹈火拯救世界,另一个则在东太平洋的岛屿上享受春宵。哪一段记忆才应该保存?

当意识有了副本,当死神成了意识提取技术的手下败将,人在无尽的生命里又能否更好的认清自己。还是说,在那些永生不死的“玛撒”眼中,普通人不过朝生夕死的棋子。当意识可以每隔18小时就被远程备份,即使临终前充满着怨恨,复活重生之后又全然忘记。那么,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我,当一个人面对着千千万万复制的自我,他们还是同一个人吗?

《副本》读后感(四):1.5 世代

灵与肉从来就是两个概念,灵是思维,肉是身体。我们所处的时代,灵与肉互相依存,思维需要肉体才能存在,肉体需要思维才能动作,肉体湮灭之后,思维就不复存在,思维消失之后,肉体的存在就没有了意义。

思维是否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从逻辑上说,这并没什么问题。肉体说到底仅仅是思维的载体和表达的媒介,思维完全可以脱离肉体以另外的一种方式存在,例如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于特定的存储空间,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活动,以网络的形式进行社会化交流。电脑出现之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似乎越来越证明这种方式的可能性。

假设我们把灵与肉不可分离的世代称为1.0世代,把灵与肉彻底分离,思维独立存在的世代称为2.0世代,那么《副本》这部小说所表现的世代便应该是1.5世代。思维虽然已经可以远程传输,建立备份,肉体也已经可以被租用,或者进行人工生产。但是除了某些特殊情形下的虚拟场景之外,人们还是习惯于通过思维对于某一具肉体的控制来进行社会活动。

由此才能理解为何无论是班克罗夫特还是奥特伽对于身体的状态是如此看重;社会活动需要进行肉体的实际运送,而不是简单的思维传送;同样,杀人——肉体的毁灭依旧是重罪,而不是简单的可以用价值来计算的财产损失。

就像由猿进化到人,必然要经过猿人的阶段一样,《副本》所描绘的就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过渡阶段。对于逻辑重塑,价值再造的过渡阶段的描绘,不容易。

《副本》读后感(五):在荷尔蒙的律动中思考人性

副本没有宏大的星际航行,也没有对浩瀚宇宙的描绘,他构造了一个赛博朋克型的社会,有的只是对人性的把握,人性深层次的剖析。枪战,毒品,妓院,性虐,暴力,器官贩卖。这些人性的阴暗面表露无遗,但又毫无露骨恐怖之感,进而不断挑逗着你的感官,刺激你的荷尔蒙。 本书从意识可以被数字化储存这个角度对未来展开了大胆的预测,当意识可以备份,肉体将不再珍贵,被肆意更换,践踏。钱,便意味着永生!这,就是副本! 而武·科瓦奇,作为一个硬汉侦探形象炫酷登场,同时也作为一个反抗者,讨厌被人支配,敢于反抗。果断狠辣的行事风格,在反抗那些强权的同时让人直呼爽。他也有对性的渴望,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愤怒,但又近人情,有血有肉。不禁让我在心中大喊,对!就应该这样干! 理查德·摩根,通过假定意识可被数字化,由此展开了一个饱满的世界,进而推出了整个故事,作者描绘了一个绝佳的未来场景,充分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又以恰到好处的性和暴力刺激读者的感官,同时发人深刻的思考,对人性的反思。从这点来说,是一个好的科幻。再配上主人公武·科瓦奇一浪接着一浪的经历,不断升级的暴力,和性,一浪接一浪,不断挑战读者的荷尔蒙水平。又不失为一本好的小说 本书在场景的塑造无可挑剔,但是结尾的剧情方面则略有欠缺,案件的真正真相不免简单的令人猝不及防,与前文塑造的惊天大阴谋的氛围略有不符,尽管本书的重点在于过程,但是这个结果不免令人不太满意,无法给人留下太深印象。算是美中不足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