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读后感锦集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读后感锦集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是一本由蔡恒进 / 蔡天琪 / 张文蔚 / 汪恺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9.00,页数:2017-4-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读后感(一):一个简短的评价

蔡老师的《机器崛起前传》这本书主要分了四个部分:牛顿的苹果、原罪或虚妄、青萍之末、孟母三迁、如走天涯。主要包含人类对质朴性的追求、自我肯定需求、坎陷、认知膜等内容。其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是蔡老师的自我肯定需求和坎陷世界部分。这是极为精练的总结和发现,从这两个角度看待历史事件和现象,将会格外的简洁明了。

这本书算是一本不错的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启发性质的教材。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读后感(二):智能的本质是什么?

智能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从何而来?机器能否做到像人类一样思考,甚至摆脱人类的控制,对人类的命运产生威胁?几乎从人类幻想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的时刻起,这样的问题便从未停止过争论。 本书立足于自我意识和人类认知的全新解读,描述的是一个恢弘而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人文历史、自然科学、宗教哲学等众多交叉领域。初读便让人脑洞大开应接不暇,某些专业领域的知识甚至有种艰深晦涩的感觉,然而细细品味,便会发现作者很巧妙的将诸多学术经典简洁而生动的糅合在一起,凝炼有力的陈述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论:“自我肯定需求”、“触觉大脑假说”等,辅以极具文艺气息的标题、诙谐幽默的插图,都不禁让人一探究竟,并流连忘返,拍案称奇。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我肯定的需求和能力,从个体到集体,乃至国家层面,这些需求和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更无法回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智慧的开端与自我意识的发展,关乎人类的何去何从,这些问题我们终归要面对,更要学会面对。而通过这本关于思想认知的书,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的精神与态度,同时认识到构建认知体系、科学不断追求质朴性的意义所在,从而以此为立足点,对生活中做出自己的判断与抉择。在众多学科的思想内涵与自己对世界的思考及人生的感悟结合的过程中,无形中会完善独特的个人思想体系,让我们对很多事情“知其然”的同时也“知其所以然”。与此同时,生活实践也在不断地向我们反馈着不同的感受与思考,就在这种循环之中,我们对这个世界和自身都有了许多全新的看法与感受,让你在心安理得的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财富时,去认真思考一下创造这一切的目的,以及那些关乎每个人切身本质的认知问题。 也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面对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知道的越多便越发地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但只要保持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最终你会战胜思考的痛苦,越过视野的迷茫,探索到彼岸的光芒;又或者,我们无法辨识认知世界的每一朵浪花,但偶尔抬头眺望一下蔚蓝的大海,吹吹新鲜的海风,就总能使人心情舒畅。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读后感(三):一本奇书,一本好书

人类是地球上智能最高的生物,在地球上人类攫取资源,改造地貌,是唯一的高智能物种,甚至在宇宙层面下也是唯一已知的高智能生物,人类已是万物之灵。

然而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会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牛顿可以从观察苹果落地悟出万有引力定律,十九道纵横交错的棋盘配上黑白二色棋子就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人类是如何认知这个世界,智能从何而来是一个玄之又玄的问题。

个体之间身体结构大同小异,然而性格却迥然不同,在某一方面走向极端的两人又可能同时对一本小说深深着迷,“甜党”与“咸党”势如水火,却都是“教父“的忠实粉丝。喜好从何而来,人与人之间又如何能够相互理解?

篮球运动员麦迪可以有35秒13分的超人表现,而大部分人的力量与灵活可能比不上一个机械臂,人们每天接收到由机器筛选推送的信息,AlphaGo在围棋上击败世界冠军,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日,人们不禁在想,好莱坞大片中那种毁灭人类的机器人会产生吗?如果产生了人与机器能和谐相处吗?人类的极限在何处,与机器相比优劣在什么地方,人类会走向怎样的结局又是一个问题。

经历过牙牙学语的阶段,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在一个个繁星闪烁的夜晚,无数的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思考遇到的问题,随着思考加深,问题剖析,一个最简单的疑惑也会变成一个深奥晦涩的哲学问题,我们的思绪也不断发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天问”。

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智能起源是哲学上三大难题,生命起源包括生命进化等方面的问题解释我们从哪里来,智能起源包括智能的发展与进化解释人类缘何成为万物之灵,人类族群存在的意义即我们到哪里去,而宇宙起源解释我们所处的原子世界如何产生,时空从何而来,物理规律等等,即真理。长期以来无数智者思考这些问题,提出种种猜想与假设,在21世纪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之际,机器在不仅在力与速上超过了人类,在一些人类自诩万物之灵的智能方面也无力与机器匹敌,人们能否赋予机器如人一般的智能,如何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就摆在众人眼前,为了解释这些问题,蔡恒进教授提出了触觉大脑假说、认知坎陷三定律、自我肯定需求与认知膜等一系列理论。

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四句名言我非常喜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此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之际,蔡恒进教授一本机器崛起前传用其独到的见解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以触觉大脑假说为天地立心(智能从何而来),以自我肯定需求为生民立命,以认知坎陷坎陷世界为往圣继绝学,以坎陷世界的不断成长与人类生而得之的善意为万世开太平。更多精彩与细节尽在《机器崛起前传》,欢迎大家阅读讨论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读后感(四):人工智能如何开端

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是迅猛的。继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蒸汽机技术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电力技术带来的繁荣景象,当今发展迅速的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刷新我们对信息时代的认知。在各种各样的认知中,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如何促进机器实现更高程度的智能以及如何用好机器为人类造福,成为我们在开发计算机时将要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本书以一个新的视角对人类智能的产生提出了大胆猜想,并融合物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多维学科角度对探究“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这一中心思想进行了详细阐释,体现了其理论内在统一性的同时使得文章更加容易理解,并由此关联到机器智能的发展方向问题,引人深思。

当今的机器都是按照算法和程序办事,我们想要开发出更高程度的人工智能,就必须先搞清楚智能的起源问题。人类智能如何产生?本书提出“触觉大脑假说”这一猜想,为人类智能的产生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释。皮肤是自我与外界最明晰的物理边界,对于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皮肤的触觉为其剖分自我与外界提供了一种最简单的直观。有了最初的这样一种二元剖分,人从原意识起步,随着父母长辈的经验教导,继而在最初形成的两端概念之中不断填充新的认识,获得自身的充实与丰富。这样一种充实与丰富自身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是自我肯定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一种体现。以语言为例,婴儿在面对各种强刺激之时发现通过语言能与外界沟通、满足自我肯定需求,于是他学语言的速度会非常之快;各种富有美感的语言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也可以看作是人为了满足自我肯定需求的表现。此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般高于他认知范围内的平均水平,当面对明显优于自我的环境时,人们会肯定自我,用较高的自我评价在主观上进行自我保护,这种主动的自我保护行为源于认知膜。认知膜对“自我”这个核心起到保护作用,使“自我”一直保持独立性,同时它又会在与外界交互过程中扩大,也可能与其他的认知膜相融合。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理解,也就是源于认知膜的部分融合。我们人在探究事物时,总是想究其根本、以一纳之,比如哲学上的开端问题、物理学的理论统一问题等等,这体现的是一种对质朴性的追求,如果要用一个简明的概念来理解人类精神世界的存在,那便是“认知坎陷”。这也是本书的一大概念创新,对于认知主体具有一致性并可以在认知主体之间用来交流的结构体被称为认知坎陷,其三大定律以“汲取、开出、至臻”这六个字作为精辟解释,揭示出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与进程,对我们思考机器智能的发展有很大启示。

本书以触觉大脑假说、原意识、自我肯定需求、认知膜以及认知坎陷为核心,为探究机器智能发展寻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人是万物之灵,人的智能是非常罕见而又神奇的。我们不断地在计算机技术上进行开发,希望机器能够拥有更高超的能力为人类造福,但也必须认识到另一个关键在于处理好人与机器的关系。教育机器以仁爱,不仅增进它的感觉系统,更要赋予其良性的价值体系,促成机器善意崛起,这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读后感(五):关键词

第一部分 牛顿的苹果

1.人类思维滑动性;“布里丹毛驴效应”:在两个相反而又完全平衡的推力下,要随意行动是不可能的。

2.概念化(机器只能做到完全识别或毫无头绪)、概念的演变(eg 蛋生鸡还是鸡生蛋)、概念的层次和结构、认知隔膜近和远、思维的跃迁

概念的本质并不是抽象出来的,而是在对比、区分中产生的,先有概念的框架,然后其内容不断被填充。

身份/视角的转换是想象的根源。

3.语言最重要的动力是表达,抓住自我与外界的关系。

抓住主要特征、鲜活,即使不符合语法规则,也能被广泛接受和使用。(eg 救火,哭鼻子)→语言的个性化、创新

语言本身具有跃迁性。→跃迁性(救火、治水)

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

4.中西方不同表现在对质朴性的追求。(终极原因)

5.人们设想思想高于感官而直觉高于观察。(eg 不能画出标准的圆不妨碍使用圆的性质)

逼出来的问题和答案

第二部分 原罪或虚妄

6.爱因斯坦“七二法则”和周期律

财富倾向于向上流动,物理量趋于扩散和平衡。

王朝崩溃:财富向上流动,后期,有钱的人无处赚钱而赚不着钱,没钱的人更是无钱可赚。

7.自我肯定需求:人对自己的评价一般高于他认知范围的平均水平,在分配环节希望得到高于自己评估的份额。

自我肯定需求源于个人自我的内心比较(历史纵向比较、他人横向比较)

人的自我评价高于平均水平→总的肯定需求大于社会生产出的总供给→缺口→统治者提供额外的供给来填补缺口

个人成长相比国家成长,更具多样性、爆发力和可塑性。

8.认知膜除了具有保护作用,还具有扩张性,其表现在自我意识的延拓。自我意识向外扩张的明显例子是占有欲。

9.自由意志与物理定律的矛盾。(eg 跳水,服从物理定律,但是也可以以不同姿势落水,过程的细节满足物理规律,可以追溯这些细节,但是没有意义,所以就认为运动员有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体现在一个人的意识处于鞍点之时的滑动方向。

人的行为具有爆发的特性。

10.泡沫与愿景

泡沫与自我肯定需求

市场中,财富的增长与投资群体的自我肯定需求恒存在缺口,是使金融市场永远存在、历史不断重演的人类认知规律基础。这个缺口的填补依赖于整个市场的实际财富规模。当外部资源不足以满足整个市场疯狂扩大的自我肯定需求时,泡沫终将破灭。(也有投资者对愿景突变导致的对行情的反向操作)

愿景:一个人的愿景没有用,得把别人吸纳进来。

第三部分 青萍之末

11.大脑在出生后再发育成熟有好处。(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建立大脑内神经元的连接使个体产生强地自我意识和卓越的智能)(eg 鸡和乌鸦)

触觉(皮肤)与自我意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