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四书直解》的读后感大全

《四书直解》的读后感大全

《四书直解》是一本由(明)张居正|整理:王岚//英巍著作,九州出版的569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1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书直解》读后感(一):难得好书

四书很久就看过,但说实话,特别是论语,看的很烦躁。凭我的智商实在感悟不出来老夫子那一句一句如崩豆似的话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虽有解析,但总感觉是隔靴搔痒,没有那种痛快淋漓的感觉。。直到发现这本书。张居正的讲解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深入浅出,将四书中每句话推到了极致,之后再用最简练清晰的语言表述出来。虽是张居正所说,但基本没有阅读障碍(大概差不多相当于四大名著那种),并总忍不住细细品味一番而后做些笔记。

唯一不足就是本书如果拆成上下两册就更好。这一大本拿在手里稍微有些累。。

《四书直解》读后感(二):張居正的直解都相當好,此本是經學入門

陳澧論述說:論語是六經之要,孝經是六經之總結。我完全同意這種偉大的說法。這是非常精到的。

本來我在2010年就想把四書直解搞成書出版,沒想到後來就出了這本書,但是這本書和原版還是有很大差距。原本有狀元的評點。但是本書沒有,和我的計劃有些差距。

讀書,就要讀此本入門。但是我此前是讀南懷瑾入門的。此書完全秉承中國的大道,以宋代大儒周程朱張的解釋為核心之一。當然宋代的大儒完全是秉承四書五經的內涵。後人說,有些人學過佛家的東西,就是什麽引佛入儒,是什麽“新儒家”,真沒見過如此荒謬的東西。我還受騙看過《霸寶故事》呢,難道我就受到耶穌迷信的影響?相反,我不僅僅沒有受到影響,還立刻知道其荒謬和危害。

其他兩本張居正的直解,尚書直解很不錯。資治通鑒直解則是盜用了資治通鑒的名聲,其實原書不是對資治通鑒的進行直解的。張居正上來就揭示了:動物與人莫不有愛,但是人是愛之以禮。精到啊!

《四书直解》读后感(三):中华文化的宝典:《四书》

“四书五经”是中国人熟悉的一个词组,甚至已经成为简单描述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符号。“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四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论语》在汉代即是妇孺必读的书,《四书》自宋代以来是中国人必读的书,作为当时人们的基本信仰与信念,成为其安身立命之道,是家传户诵之学,哪怕是乡间识字不多甚至不识字的劳动者,也是通过口耳相传,蒙学读物与民间文艺,接受并自觉实践其中做人的道理。其中的“仁爱”“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儒家核心价值,《四书》的主要内容,又通过私塾乡校、教书先生,通过唱戏的、说书的,从各种渠道流向社会,影响世道人心。

《四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四书》里很多内容告诉人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宋代张载(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理想,也是他对儒学精义的概括。按梁启超先生的说法,《论语》《孟子》等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早已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

南宋朱熹在福建漳州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与千年前就有了的“五经”双峰并峙,共同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基础柱石。汉唐是《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的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

四书影响深远,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教科书,使孔子的儒家思想几与基督教《圣经》、伊斯兰教《古兰经》相似。人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它。《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翔实的记载了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客观上延续了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与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