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朱熹错了——评朱注四书的读后感大全

朱熹错了——评朱注四书的读后感大全

《朱熹错了——评朱注四书》是一本由傅佩荣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朱熹错了——评朱注四书》读后感(一):世、代不分

第31页,傅教授说:十世的世,是易姓受命之意,譬如,夏商周三代,又称三世。

这也是极其低级的错误。随便查一下字典,就会发现,比较早的时候(比如孔子时期),世与代有别。一世三十年,也可指父子相继为一世。代则专指朝代,比如夏商周,称为三代,绝不称三世。后来因为避李世民的讳,就用代来称世,比如祖孙三世,改称祖孙三代。但朝代的代,绝不可用世来表示。连这种基本的古汉语素养都缺乏,居然还敢出书批评前贤,而且还赫然叫嚣:朱熹错了。则其书之价值,可想而知了。

《朱熹错了——评朱注四书》读后感(二):人性向善是“人性需爱”的自然对外心理投射

很认同@傅佩荣 教授关于“人性向善”的结论,但是傅教授并没有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解释“人性为什么向善”?

我认为:1)人的本性都是自己需要被关爱和善待的,这既需要来自他人的善待,也需要来自自己的善待;2)人的本性都是有恻隐同情之心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种恻隐同情之心会让人明白“自己需要被善待,那么他人也同样需要被善待”;3)善待他人其实是“自己需要被他人善待”的自然的对外心理投射,也是“善待自己”的自然的对外心理投射;4)持续善待他人之后会收获来自他人的善待,这种正反馈会激励人们择善固执。

理解了以上四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性是向善的。

如果人性是向善的,那么恶又是来自何处呢?

我认为,每个人在一生成长的过程中都是有一定的基本合理需求的。如果这种基本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内心就会有委屈。这种委屈如果不通过理解、宽恕和知足来化解,就会发酵放大为抱怨、愤怒、仇恨、报复、打击、贪婪、霸占等恶行。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每个可恶之人其实都是可怜之人。

《朱熹错了——评朱注四书》读后感(三):朱熹“错”得有理

傅佩荣教授是国学大师,我很喜欢读傅大师的书,尤其是那本关于《论语》的讲解的书,有很多傅佩荣教授独到的见解,真乃见前人所未见,让读者受益匪浅。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对后世的影响颇深,原因是其中多有朱熹的独见。傅佩荣教授的评论很精彩,亦有惊人的启发。

但是,以我的浅见,朱熹对四书的解释有“很多观点纯属个人的阐发,偏离了原书的意旨”是难免的。因为原著的意旨必要后人聪明的阐发才能显现;因此在阐发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论追求发挥一下,也是必然的。傅佩荣教授对朱注四书集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力图经由本书的讨论,辨明朱注与原典之间的歧异,阐明自己的简洁,从而有助于读者了解四书的真义所在。这一点正是我们敬仰朱熹和傅佩荣教授并且在阅读他们的著作时能够引起极大的心理愉悦的原因。

《朱熹错了——评朱注四书》读后感(四):解读一定要从心出发,顺乎自然

在逐渐西化的过程中,国学不该全盘否定。而在读过傅佩荣先生的本书后,从翻开第一页就明白了何以儒学遭到诟病。

从近代中国直到现今,我们能够读到的四书基本都是朱子的注解版,那么朱熹果真错了吗?由于古汉语对于汉字字义及对文字底蕴理解能力要求非常高,除了借助工具书外,还需有相当深厚的文学功底、并翻阅大量相关书籍反复比对推敲,所以不会有太多的人具备比对原文,并加以比较勘校的能力。

个人观点是,傅佩荣先生敢于对儒学泰斗提出质疑,并加以勘误,这本身就是值得褒奖并赞同的壮举。而从字义及全文整体精神去领会,也不难发现朱子确实错了,至少在解读四书时加入了太多为自己理念服务的东西,这是必然不会错的。特别赞同对天命,对性善的诠释,如此才符合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而不至被打成四旧,成为某些黑色的代名词。就中国社会的特色与四书的气质而言,这些思想是符合华夏全民族利益的。然而,如今有多少政客能理解大学与中庸的大德呢?

傅先生在文中一抒胸臆,展现了其对孔孟儒学的深厚造诣。阅毕有个疑问,第一辑谈论语中的()内应是援引原文的页码,但却未注明原文书名。另外,书名如果不用那么刺眼的“错了”,或许更符合孔孟的中庸之道罢。

《朱熹错了——评朱注四书》读后感(五):朱熹何错之有?

拆开包装看到如此小清新的一本书,真得是惶恐之极,对于《四书》离我的生活何其远,自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之上开讲《论语》始,国学成为一大热。近两年来,其热度似乎不及那两年。

回归正题,以下内容才是我的任务。

先说我认识的朱熹,以我知识之浅薄只知道他是宋代理学家,《四书集注》是他的主要著作之一,他的注解是也是四书的诸多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力最大的,其后的读书人学习四书都要参考他的注解。

这本书——《朱熹错了》,仅一个名字便把我的目光紧紧地吸引过去,尽管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错误的命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错”,才在不服之中一节一节的读完,这正是作者的聪明之处。

朱熹错在哪里了?错在了他出生的时代,假如他生在当前,或许会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批注;错在他把自己的思想通过批注表达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人,把儒家思想重新提上来成为后世封建王帝王当政者的政治工具。可问题在于,又有几人不是通过著书、批读阐述自己的思想。譬如本书的作者傅佩荣先生,不也是把自己的思想通过《错》这样的一本书传达出来了吗?朱注何错之有?!

所以我认为,作者除了正《四书集注》中之“错”之外,也在传达着他的哲学思想,这是无可厚非,不然你在干什么?!

勿庸置疑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但这不是一本国学普及书,前提是你需要有一定的国学功底作为基础,否则,谁对谁错?真得难以论断!就像眼下的我,至今还在晕乎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