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城市表情经典读后感有感

城市表情经典读后感有感

《城市表情》是一本由顾铮著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页数:3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城市表情》读后感(一):摄影的平凡

书中描绘了三十七位摄影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印象最深刻的是开篇的阿杰,待书读完仍然对他的世界抱有许多想象,一幅小老头扛着粗笨的相机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出门四处拍摄到人们醒来后消失的画面。也许喜欢的是他多年如一日的坚持自我,也许喜欢的是他一生穷困潦倒却又保持内心,也许喜欢的是他追随爱人的离去。直到死前到一两年他的才华被阿波特所发现才为世人所知。 除此之外还十分喜欢索尔特雷的照片,以及那位名叫维维安麦尔的女仆。 想来这三位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生前几乎不为人所知甚至于默默无闻,一生都在坚持自己热爱的事情和热爱事情的方式,就像书中说的“以时间来换取在摄影史上的历史空间”。也许正是这种低调和默默无闻造就了几位大师照片的真实和令人共情,没有丝毫商业的痕迹和揉作,全凭自己的想象和那一瞬间到把控吧!

《城市表情》读后感(二):走,到街上去

街头摄影师就像是城市中的浪人,不断的在城市中游走,用他们的武器(摄像机)去表达自己对于城市、对于世界的感受,他们可以浪漫、优雅、满富生气,也可以颓靡、幽怨、满富攻击性,他们就这样记录着城市不同角落在岁月中的变迁,是各个城市阶级生活以及历史的见证者,城市在他们的相机里寻求着回忆,他们也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这城市之中,两者相互映衬,完成了一幅幅佳作。

跟随着《城市表情》,一边了解着不同大师的摄影理念与方法,一边也在寻找着自己作为一个街拍爱好者在当今这个注重肖像权与隐私权的社会中如何去表达自我的方式,不论是比尔·布兰特的导演术、罗德钦科的视觉重构、曼雷的“惊异之美”滤波器,还是海伦·莱维特的沉浸式摄影、约瑟夫·休德克无生命物体的生命化、恩斯特·哈斯与索尔·雷特的色彩影像诗,都给了我街头摄影的启发,而其中大部分人的共通点——扎实的摄影理论基础,也是我需要继续去学习与实践的。

而后,我所需做的就是走上街头,去感受此时此地的呼吸,然后去一次次的按下快门,探索自己与所见之物的共有频率。

走,到街上去。

《城市表情》读后感(三):一本老书,不值高分

这本书豆瓣评分居然到了9.1,让我对内容无比期待,实际看了,却大失所望。

不值高分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内容错误:比如第二节,写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错把他的搭档爱德华·史泰钦拍摄的著名摄影作品《平熨斗大厦》当做是斯蒂格利茨的作品,还进行了一番分析。这种明显的错误不得不让人对整本书内容的可信度产生严重怀疑。

2.介绍人物生平为主,对摄影作品的解说篇幅太小:对每一位摄影师,都先花大篇幅介绍生平和令人惊异的传奇事迹,然后零星点评几张摄影作品。被点评的摄影作品往往没有插图,插图是其他一些没提到的作品。摄影作品构思的解说不标注文献引用,无法判断是摄影师本人的想法,还是只是作者的个人解读。

3.全书结构松散,无贯穿始终的主旨思路:全书只有开头有作者关于写作意图和城市摄影的简要解说,之后的数十个小节每小节介绍一位摄影师,各小节内容之间没有比较和联系,读完只看到城市摄影的一个个散点,无法清晰理解城市摄影发展的脉络和各个摄影师在其中的意义。

这本书第一次出版是2003年,那时国内能接触到的西方摄影史资料有限,本书不失为引导城市摄影爱好者入门的好书。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再版三次,书中的内容却并没有改进,否则也不会闹出搞错著名摄影作品作者的笑话。时至今日,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在网上多少搜索到,还比书里的配图清晰、信息准确,再版这本书的意义何在呢?作者讲到城市摄影的精彩之处就是与城市生活同步动态变化,但解读城市摄影的书籍却放慢了变化的脚步、被时代落在后面,实在可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