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王传福传》的读后感大全

《王传福传》的读后感大全

《王传福传》是一本由成杰著作,32.00元出版的2010-6图书,本书定价:248,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传福传》读后感(一):比亚迪的神话

看了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很大。王传福创造了比亚迪的神话。出身贫寒的他成长的道路也充满艰辛,但也磨练了他的意志。他的那种韧劲,那种狂性,让一般的企业家难以望其项背。 推开了虚掩的心门,成功比你想象的容易。成功与成功人士一直鼓吹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悬梁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成功过程的感受也并非如地狱般痛苦不堪。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有兴趣,并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不惧怕一时的失败,你就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王传福传》读后感(二):王传福,打造民族的世界级汽车品牌

看完特斯拉传,转而过来看中国的电动车先驱者-比亚迪。

看完此书,我对于王传福-一个技术工程师出生的企业家,是由衷的欣赏和尊敬的。

崇尚技术为王,工程师为梁的企业文化,是比亚迪走到如今的重要基石。

而放眼当今中国,这样的企业少之又少。雷军算一个,小米成功了。马化腾算一个,腾讯巨无霸了。

从山寨到创新,是中国企业这几十年的必经之路。就正如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发展必经之路。

在看这本书的那几天,我去了王传福的家乡,安徽省无为市,。王传福时隔多年终于决定在家乡无为市建厂了。但是工厂似乎建造很缓慢。

几年前,当我初到无为市时,得知这是比亚迪老总的故乡时,我是比较诧异的。因为我发现,大街上的出租车清一色都是奇瑞轿车。貌似有些嘲讽,但更多的给我的感觉是蹊跷。

书的干货比较少,减少一半的页数足以。

作者对于比亚迪以及王传福的创业历史的描述,感觉大部分是从互联网上各种文章摘录而来。

希望精简后再版。

《王传福传》读后感(三):需要完善的王传福和比亚迪

比亚迪公司在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本书能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王传福和比亚迪的信息。老实说,这本书写得有些宽泛,不够深入。作者花在这本书上的时间应该不是很多,大部分的信息都是从网上或媒体上获得,作者并没有亲自采访过王传福。正如这本书一样,王传福和比亚迪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时候,在看到光鲜外表的同时,还要看到外表下的阴影。

关于王传福,这位2009年的“中国首富”,电池和汽车界的“技术狂人”,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多少有些了解。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能够在没有强大背景的前提下白手起家,靠着技术和资本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在中国这种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中,实属不易。更何况,在成为首富之后,王传福依然保持着对技术和创新的追求,并保持着务实和低调。因此,相对于一些依靠潜规则在煤矿、房地产等特殊行业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家,王传福无疑更值得我们尊重。但人无完人,王传福也不是“神”,他也存在着性格上的弱点。特别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王传福比较专断,过于自信,有时候甚至有些固执和自负。这样的性格很容易将企业置于危险之中。当然,比亚迪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王传福的个人魅力不无关系,但当企业步入正轨后,企业领导人还是要注意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这样才能尽量避免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另外,王传福在市场竞争中喜欢采取一些不太正当的竞争手段的做法也很难赢得人们的认同,如在知识产权上钻空子、从对方企业里“挖角”、一味地打“价格战”等等。如果王传福仍然坚持这些做法,将很难赢得竞争对手以及相关行业的尊重。人无完人,王传福也有很多需要改正的地方。

关于比亚迪汽车,本人总是有着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比亚迪是自主品牌,并且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特别是电池技术,比亚迪汽车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销量位居全国前十名,在自主品牌中更是名列前茅。另一方面,比亚迪的一些做法让我很难爱上这个品牌的汽车。一是比亚迪喜欢模仿。到目前为止推出市场的汽车都有严重的模仿痕迹,开到路上总是容易被人说是“山寨汽车”。虽然比亚迪模仿的时候会进行改进,在外观上也显得比较大气,但一味地模仿毕竟不是长远之计。我也相信,比亚迪已经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在车型上更加注重原创。二是比亚迪汽车的质量和安全让人不太放心。汽车是一个需要多年技术和品牌沉淀的行业,不能一味地追求销量和利润。王传福认为汽车是一种低科技的产品,只要造出性价比高的产品,就一定能赢得消费者的芳心。但汽车这个行业并不是那么简单,不同的人对车有不同的追求,有人追求性能,有人追求大气,有人追求品牌,有人追求一种汽车文化或者生活方式。汽车上的一些基础的技术还是需要企业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去完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外国的汽车产业也不是一天就发展到今天这样强大。比亚迪的汽车还是欠缺一些文化特质、一些品牌价值、一些造车理念。三是比亚迪汽车总是在一个汽车平台上建造多个车型。比如基于F3平台的G3、L3,现在还要推出F3速锐,而且不同的车型分网同时销售,这无疑分散了公司的精力,无法像外国车企那样不断地推出改款和换代车型参与市场竞争,做精做强一款车型。四是比亚迪汽车对经销商的压榨。比亚迪汽车的经销商之间的距离很近,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如果经销商没有完成当月的销量,就无法拿到上个月的销售返利,而经销商不拿销售返利则根本无法盈利,这样经销商只能陷入不断压仓、不断压价的恶性循环之中。前几年曾经出现过大量比亚迪经销商要求退网的情况就源于此。汽车企业只有跟经销商互利共赢才是长远发展之计,靠压迫经销商来提高销量只能是饮鸩止渴。一句话,比亚迪汽车,总是让我既爱又恨。

关于比亚迪公司的管理,最有特色的是在生产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利用中国较低价格的劳动力改造出低投入的生产线。对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对上下游产业的控制,使得比亚迪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制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也是比亚迪的“制胜法宝”。但我还是无法赞同比亚迪采取军事化的管理方式管理企业员工。这不仅限制了员工的自由,也限制了员工的创造力以及个人的生活空间。富士康的员工跳楼事件就是前车之鉴。另外,如果比亚迪将自己的一些内部生产公司推向市场,成立独立的公司,向其他企业出售生产设备和原材料,赋予各个子公司较大的经营自主权,说不定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让比亚迪发展得更加强大。就像人一样,如果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互相协作,那一定能够使那个团体变得更加强大。

关于比亚迪的未来,个人认为,比亚迪公司和王传福还是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要想公司得到长远的发展,比亚迪需要不断的克服这些性格和经营管理上的缺点,在某些领域甚至需要在根本上转变发展的理念。真心希望比亚迪在未来的发展路上能够走得更远更稳健,真正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民营企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