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比亚迪真相的读后感大全

比亚迪真相的读后感大全

《比亚迪真相》是一本由魏昕//廖小东著作,重庆出版的264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201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比亚迪真相》读后感(一):读后感110106

老美们写的经营之道不见得符合我们的现实情况,但是王传福的路子却是值得很多人深思的,做好一个企业,刚开始是技术是销路,到一定规模就是经营策略问题了。这市场上的东西,就是以成败论英雄,话说两头的。敢为人先,能在质疑声中坚持自己的路,并取得胜利。。。这样的人生真是够刺激了。

《比亚迪真相》读后感(二):佩服王总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和具备长远的眼光

有关比亚迪和王传福的书有不少,这次去武汉前在机场书店门口摆放了这本新书,于是顺手买来翻翻。王总果然是一个忠于技术和成本创新的佼佼者,当中做产品的一些理念,比如垂直整合,外表模仿内在创新,都可以看到跟腾讯相似的地方。王总对技术的热爱和重视,让自己深感佩服之余,也让我有点长期投资比亚迪股票的冲动。

《比亚迪真相》读后感(三):《比亚迪真相》之我见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一想到比亚迪,就想到了比亚迪汽车,其实,我在读《比亚迪真相》前,也一直觉得比亚迪是做汽车的一个很普通的民营公司。

书中从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出身说起,提高他的青年时性格、创业前的工作。我觉得年轻时候的王传福可以算是一个成功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学者。他在北京有色金属所读博士、做研究时,参与的项目是解决电池方面的工业问题,直接以实现产值为目标的,这一点很重要,在我们做科研的时候,有部分人都是做的很前沿的,以至于前沿到工业化实现前的基础理论研究,我就是这个方面的,做的是有机半导体,现在这个产业还没有形成,估计10年后才能有所发展吧!有一个与工业联系紧密的研究课题的经历,无论对于以后的工作,还是对进一步的创业都有极大的帮助。比如我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就遇到了问题,我是做超高真空下的薄膜生长,是MBE,可是他们招人却要PVD、CVD,我很无语,MBE与后两者相比是十分先进的,但是,现在国内极少有科研小组有条件做MBE,所以MBE也不常用,而且工业过来招聘的人,也不知道MBE好在哪里,他们只想招一上手就可以去操作的那种人,这造成了像我这种处于学科前沿的学生的就业不顺利。好在,最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工作。

我想,王传福当年在北京研究电池的时候无论在科研还是在工业,应该都是有名的,这对于他在工业很有帮助。王传福是靠做电池先起家,他做了一个改革,书中提到,而且令我印象最深刻。看到了日本先进而昂贵的电池生产线,他想到了一个转移到中国的方法,利用中国特有的劳动力优势,采用人机结合来进行生产,这样不仅节约了大量成本,而且在产品变动时,能降低改善流水线的陈本,和快速进行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在充分发挥人口红利方面,他使用的很到位。而通过在电池行业进行垂直整合,他有进一步降低了成本。由于比亚迪大部分的电池都是为手机厂商供货,所以在手机组装方面也有研究,于是顺理成章的开始了手机的代工生产。居然从富士康那里竞争来订单,成为富士康的竞争对手。

然而以上仅仅是开始,在有了大量资本积累的时候,王传福毅然收购了秦川汽车,开始自己的比亚迪汽车研发,注重整个汽车产业的上游与下游。对此,我觉得中国早晚要有自己的汽车自主品牌,而谁先进入,谁就有优势,但是先入不代表能看准市场走向,比亚迪以致力于电动汽车开发为长远目标,来源于其在电池方面世界领先的经验,以及相关专利作为支撑,我觉得,未来石油价格一路上升,直到到达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政府会重点支持非化石能源项目,同时电池成本大幅降低,这就是比亚迪的机遇了。在2012北京车展的报道中,我看见了比亚迪的“秦”——双模汽车,可以选择纯电动,或者油电混合。百公里加速6.9,好像是30多度电就可以跑100公里,主要的是,铁电池没有像传统电池那么样的污染。让人放下心来。西安是秦朝的建都之地,也是秦极尽奢华最终灭亡的地方,而比亚迪的“秦”却让我感受到一种积聚的力量,他正等待着……萌发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