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忏悔录读后感锦集

忏悔录读后感锦集

《忏悔录》是一本由列夫·托尔斯泰著作,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的182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201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忏悔录》读后感(一):人为什么活着

他一开始不信教信理性。

后来发现理性无法解答他的问题: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于是抛弃了理性,开始重拾信仰。

所谓的信仰就是俄国的东正教。

东正教还是存在很多谬误,而且与天主教、新教等有时会发生剧烈冲突。于是东正教也不代表真理,至少东正教的教会不代表真理。

那么信东正教的底层人民又如何呢?经访谈、核查,底层的信徒很多行为未经思索,也不完全靠谱。

那人为什么活着?不知道。因此自杀始终都是一个可选项。

到书的结尾,他也没找到答案。

《忏悔录》读后感(二):忏悔录

托尔斯泰忏悔自己作为作家很虚伪,故意把故事写得痛苦和折磨,想以此教育别人。进入作家协会后,拼命写作品,目的是想要赚钱和名声。他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自我改善”。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自己却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读遍宗教和各种文章,希望找寻人生的意义,但都找不到答案。最后甚至想要自杀,而且认真考虑过。他认为自己50岁的时候,有家有钱有地位,却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最后托尔斯泰82岁的时候,追求精神自由,离家出走,换上肺炎,最后死在某个车站。

整本书颠覆了我对大文豪的原有印象,他多次提及自己想自杀,他对自己的思考和反省振聋发聩。

《忏悔录》读后感(三):人性是靠不住的

通过托尔斯泰《忏悔录》中的描述,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多变、脆弱,人天生的堕落和自私倾向,看到了思想、文明律对于人性的反思、规诫,在道德面前,人性总是不免自惭形秽,也可见人性是多么的靠不住,无论这个人是多么愿意完善自己,也无论这个人取得过何种伟大的成就。

因此,要引起我们对于人性的警觉,进而引起我们对于权势者的警觉,因为人性是靠不住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监督权势者,防止其作恶、堕落。另外,为了防止我们自身的堕落,我们应该时时反省,多接触真善美的东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当然,这其中也可以看到理性对于信仰的解构,以及随后所产生的一种消极结果。理性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在规范人类行为方面。

实在不好表达,我造了“文明律”这个词(因为有“道德律”的说法),表示文明对于我们自身的一种规范和要求吧,违背了它,我们将不再是文明的。尽管这个文明律有时只是我们内心的一种认识。

《忏悔录》读后感(四):生命的意义

在这本简短的忏悔录中,列夫托尔斯泰勇敢地坦白了他现在认为自己过去做过的无意义的蠢事。他一方面否定自己和周围人空虚的生活,一方面又试图通过理性推断获得生命的真谛,结果却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用文中的话说,他就像一个吊在深井中的人,外面是猛兽,下面是恶龙,而暂时支撑他的藤条,随时都有可能被老鼠啃断。

我在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不得不佩服托尔斯泰的勇气。在他当时那种“功成名就”的状态下,还能如此冷静、理性地剖析自我,并且全盘托出,是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力量。另外,我也折服于托尔斯泰的逻辑思考能力。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的确应该是“文理”皆通的。

但是,我不同意托尔斯泰关于生命无意义的分析。我不认为人终究要死去是虚无生命的证明,恰恰相反,正因此我们需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赋予它更大的价值。我同意乔布斯和钱穆的观点,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增加后来人的选择性。Make a difference!

后来托尔斯泰想通了又投向“不理性”的宗教,在我看来很难理解。但是,旁观一位智者严密地审视自己、艰难地做出改变,亦给人启迪。

《忏悔录》读后感(五):对迷失自我的寻找

嗯,这本书本来想再读一遍的,但是因为书是借的,最终没有读成。本来还想第二遍读英文原版呢。

我觉得这本书就写了作者的一段心路历程吧,从脱离宗教到寻找迷失的自我再回归到宗教的过程。

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真的能在宗教中能得到归属,这点是我读过这本书所怀疑和疑惑的。如果他真的在宗教中找的了自我,那我他为什么在晚年抛家弃产最后自杀呢?或许是因为一个伟大的人,悲天悯人背负的太多太沉重吧~

很喜欢作者在书中那个关于深井的比喻。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这样一个深井之中,井底是等待他的死亡巨龙,自己只能抓紧生命之树悬在半空。他试图舔食生活的蜂蜜保持快乐,一是对家庭的眷恋,一是对写作的热爱,但此刻已经感受不到半点甜蜜。白色和黑色的老鼠——白天和黑夜——正无休止地啃噬着树枝。这时候一个抓紧树枝的理由是如此迫切。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我们生来就是要吃苦受苦,苦难造就了我们~使我们成熟和成长~

这就是所谓人生的意义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