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点茶之书:一盏宋茶的技艺与美学》》的读后感大全

《《点茶之书:一盏宋茶的技艺与美学》》是一本由观合著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80,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点茶之书:一盏宋茶的技艺与美学》》读后感(一):周末,和盛明兰、赵盼儿共读《点茶之书》

周末读《点茶之书》,着实被惊艳了! 一盏宋茶,带来的是历史知识、是文化底蕴、是技艺美学...书中内容的丰富,出乎你的想象! 再刷《知否》、《梦华录》,仿佛和盛家六姑娘、和赵盼儿一起,一边读《点茶之书》,一边静静地吃茶。 ......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中国茶道的发展过程: 1.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 2.点茶,始于唐而盛于宋,随着贡茶的兴起应运而生。 3.泡茶:元代人已开始普遍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不加或少加调料。到了明代,就形成了“泡茶”,一直沿用至今。 点茶法历唐、五代、宋、元、明五个朝代,宋时达到巅峰,成为饮茶的主流形式,也是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 点茶:茶叶被磨成非常细的粉末,和热水一起通过击打,形成浓厚的沫饽,随着茶汤一起吃下去,是名副其实的吃茶。 《点茶之书》四个部分: 一之造:宋代茶叶的制作及末茶的研磨方法,介绍点茶法传入日本的过程,以及与日本抹茶的渊源。 二之汤:水为茶之母,重点介绍择水和候汤技法。 三之席:介绍点茶法常用的器具,并为初学者提供茶席布置指导。 四之点:点茶品饮方法、斗地茶标准,以及有趣的茶百戏。 茶百戏: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用茶匕在茶汤中运划,让茶汤表面的沫饽形成纹路,显现出来如文字、如花草、如虫兽,像画上去的一样。手法厉害的称为:水丹青。 《延福宫曲宴记》中记载:建筑、书法、绘画、音乐、文学等无所不能的宋徽宗,曾独创了“七汤点茶法”,并在皇帝的私宴上,亲自为宰执大臣和亲王们点茶,讲解“此自布茶”,感动得臣子们无不顿首叩谢。 苏东坡也曾说: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宋代的文化及美学,在一盏茶中可见一斑。

《《点茶之书:一盏宋茶的技艺与美学》》读后感(二):空山新雨把浮盏,闲品人间趣事长。

书名:点茶之书:一盏宋茶的技艺与美学

作者:观合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人的喝茶己有5000年的历史。这份优雅己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点茶在唐代还没兴起,彼时煎茶盛行。宋人喝茶谓之吃茶,是以点茶之技辅以意趣,加之黑瓷的崛起,蔚然成风。宋人笑话唐人的煎茶,其曰:不知点茶之精秒只能喝到低档的草茶而己。

梦华录里有了点茶的剧情画面,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点茶倒底是个什么新奇的玩意,概因也是时代的因素,点茶在宋明后,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种喝茶方式慢慢的消失了。但日本抹茶这个字眼大家都知道,其实也是来自于点茶,后来被日本人变化制作成了另一种版本。包括当时的建盏,日本现在也保存着宋朝的器物,称为天目耀变。

点茶的喝茶方式消失了,但历史的留下的痕迹不会消亡,文学,绘画,诗词,小说各类具像的墨迹,都让点茶以及它的制作过程,制作器物等,得以让今人一睹其秒。点茶还在宋人的日常中,成为一种游戏乐趣,常在文学书中看到斗茶一词,说的就是这个点茶的技艺之拼。如今在很多的茶室和茶艺展示中,点茶又重新走入大众的视野,隔了这么多年,也算是文化的再一次传承。

点茶是以极细之茶末,研之冲汤,所以它更能把茶叶中的精华一并让人给吸收,这一点让我最为心动的。本书全面的把点茶的各种技艺,工具,流程,加上史料的融合,并配上了巨量的诗词,中国古画,茶书精髓,真实详尽的描绘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宋时一块小小的龙团贡茶就约合现在五六十万,也是叹为观止。

人间有味是清欢,且把浮盏了余生。漫品茶,自渡在这繁杂尘世中吧。

Q

《《点茶之书:一盏宋茶的技艺与美学》》读后感(三):人间清欢,禅茶一味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点茶,挂画,品茗,听琴,人生四大风雅事。

紧张焦虑的生活,纷繁复杂的人事纠葛,无处安放的内心,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躲进书中成一统,偷得浮生半日闲。跟着这本素雅清丽的小书去休憩一下,慰藉下疲惫不堪的心灵。

人间有味是清欢。茶是我们东方文明献给世界的独特礼物,茶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从最早的神话传说中就出现,神农氏尝百草,日遇百毒,得茶而解。最初的药用实用价值一代代哺育着先民,滋养着我们的文化,现在的冲泡饮茶方式也是慢慢发展出来的,宋代之前都是类似茶粥的形式来直接食用的,和其他食材一起熬煮,现在的擂茶还能一窥当时的遗风,宋代是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正如陈寅恪先生的看法一样,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茶文化也同时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安定平稳的社会,造就了文化的绚烂时期,随着瓷器,绘画,诗文等这些文化到达了一个高峰期,茶也向着更高的审美和艺术方向发展。因为明代的废团改散,宋代的点茶技艺和文化都出现了断层,我们现在的冲泡更多是明以后的方式,更多器物和手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能不让人唏嘘叹息,还好有熏风斋主的这本经典好书,带我们重温宋代点茶的优雅,去体味背后绚烂博大的茶文化,美学和文学的多重魅力。

禅茶一味,翻看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那些从器物和技艺里面散发出来的都是茶香,欸乃出馨香,幽远而绵长。正如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传承有序。

斋主带着我们一起去的品味那人间至味,享受清欢。从一个切片去领略宋代风华,体会那古远而又熟悉的味道。让我们重新回归传统。盏里乾坤大,茶中日月长。

《《点茶之书:一盏宋茶的技艺与美学》》读后感(四):一只手伸出来,都有黑白两面

看了有关宋代茶艺的《点茶之书》,有两种非常矛盾的感受。

一种是宋代的人活得好精致啊,一个喝茶就有如此之多的学问,别的不说,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位审安老人到底是谁,现在学术界尚无同论,我倒有一个大胆的猜测,以这位先生给12种茶具命名的淘气劲儿,“审安”二字说不定是“深谙”的谐音,这位先生自己在表扬自己。这真的很难说呀,你看,他把自己手下的茶具全都命名得那么大气,仿佛手中自有千军万马,点起茶来运筹帷幄。

我们先来看看这套《茶具图赞》吧,作者在里面把点茶使用的茶具都给拟人化了,给起了一些像木待制、金法曹、石转运等等的名字。

这个姓很多来自这件东西的材质或者用途,比如木待制就是用木做的捣茶的茶臼,你要想象这位待制的模样,只需要想象一下自己家中的蒜臼,就大概不差啥了。

待制是宋代官名,现存的宋元作品中使用颇多,比如元杂剧《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包待制就是包拯。 审安老人以此官职给点茶工具命名,而且在文字叙述这些工具的过程中,引经据典,极力称赞,真的有一种点茶千古事,一茶在手,享受如皇帝的感觉。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在喝茶的过程中还要使用到类似茶臼的东西呢? 这就是宋人饮茶与我们饮茶的巨大区别,我们今天喝茶,多喝的是叶子茶。宋人喝茶则以茶末为主,这种习惯甚至一直延续到了明代。

中国古代,曾经盛行过几种喝茶的方法,分别是煮茶、煎茶、点茶、烹茶,操作起来都相对比较繁琐,我们今天常见的那种简单的泡茶方法,叫做瀹泡法,是49年之后才开始流行的。

这样看来,我们在影视作品里,如果见到古代喝茶,使用的是泡茶的方法,那基本上是错误的。

看这本书的另一种感受就是,宋朝的人把太多的精力都用在了这些事情上,怪不得宋朝成为历史上的积弱之朝。 唉,一只手伸出来,都有黑白两面。

《《点茶之书:一盏宋茶的技艺与美学》》读后感(五):品茶洗心,享受内心宁静

《点茶之书》 作者:观合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点茶之书》这个书名一看就让人感到心生好奇,让人想要探索其中隐藏的智慧和韵味。这本书是作者观合以茶为载体,以点茶的艺术为线索,带领读者进入茶道的世界,促使我们用心品味茶的味道、茶的气息和茶的内涵。 中国的茶文化"兴于唐,盛于宋",两宋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积极推广、参与,茶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达到。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多年亲身研习点茶的经验,着重对于宋朝的点茶文化进行了综合、全面的解读,包含造茶、候汤、器物及点饮四大方面,比如团饼茶的制作、末茶的研磨、如何择水、器物鉴赏及使用、皇家七汤点茶法,等等,涉及点茶的方方面面。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读,同时配以精美的图片和插画,为我们开启了一场雪沫乳花的宋代美学体验之旅,是献给爱茶人和吃茶人的一份美好的礼物。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方式,将茶道的哲学与生活的智慧相结合,引导读者在茶道的世界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作者通过巧妙的编排和细腻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茶道的独特魅力。我们可以在书中找到茶叶的故事、茶具的韵致,以及茶道带来的宁静和沉思。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茶的介绍,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内心的净化。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茶道精神的阐述。作者通过茶道的修行,教导读者如何与自己内心对话,如何寻找平静与宁和。茶道并不仅仅是品味茶叶的过程,更是一种心灵的修炼和放松。通过作者的引领,读者可以在茶道中体验到一种独特的心灵体验。 《点茶之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能够让读者领略茶的世界,更能够带领读者进入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平静。无论是对茶感兴趣的朋友,还是追求内心平静的人,这本书都能够给你带来独特的感悟和心灵的满足。 《点茶之书》所传达的智慧和深意,从茶道中获得一份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个自己心灵的港湾。让我们一起点茶,洗心,与自己对话,体验茶道的智慧与美好。 #点茶之书 #分享茶知识传播茶文化 #茶生活 #好书共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