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的读后感大全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的读后感大全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是一本由[法]塞利娜·贝洛克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4.00元,页数:202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读后感(一):认识自我,把握人生│海德格尔

《“镜观者”哲学家系列——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 20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他强调了反思和反省的重要性,用以探究我们的存在与世界的关系。 我们的口头语“无聊”,在海德格尔这里做出来三种总结:1-好比等火车那种等待的无聊,2-来自我们内心更深层的不安,使我们更加有压迫感,3-我们深处熟悉的环境,但是却又可能只是僵化的卑躬屈膝循规蹈矩的生活… 哲学行动? 1-活在当下,不去操心昨天和明天。 2-回忆我们曾经的决定是否心血来潮,是否符合我们过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3-时间训练,从旁观者的等待到决定者的瞬间,把时间的瞬间仿佛连成线。 “自我”我们是如何理解的呢?以自我为中心吗? 海德格尔阐述的自我,并非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摆脱自我为中心!人类存在是在一种环境中存在,这个环境是人类自身创造的。这个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自我实现和存在意义是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来实现的,这种探索和实现是基于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而我们的存在又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因此我们的生命和存在都是有意义的。 这本书阐述每一个观点之后都会总结“关键问题”和“哲学行动”帮助我们更能理解每一个观点的意义所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应用! 跟着海德格尔去认识自我,把握我们的人生吧!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读后感(二):哲学助力我们成长,梳理海德格尔哲学,认识自己,寻找人生意义

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最经典著作是《存在与时间》,他建立起了存在主义哲学流派,让我们能够从人类时间的长河之中跳脱出来,更关注于当下,更关注于我们人类存在本身。 那么我们能从海德格尔的哲学之中得到哪些人生感悟呢?我们怎样让哲学帮助我们更好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成就更好自我呢?

哲学本就是思考人生意义的一门学科,在历史上也一直担负着启迪心智的作用。古希腊语言之中,“哲学”其实就是爱智慧。所有,哲学不应该成为高高在上的学问,不应该“曲高和寡”。

但这就是现代哲学的现状。当我们提到哲学的时候,总感觉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读得懂,感觉它研究的更多是“形而上学”的内容,和我们自身、和我们现实没有关系。但哲学不应该这样,哲学可以落实于我们现实生活之中,哲学应该成为帮助我们自身成长的一门学科。 现在,也就有了这样一套“镜观者”哲学家系列,带我们通过哲学思想走进对于我们自身的认识世界之中。关于海德格尔,这套书中就有《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

为什么海德格尔的哲学适合认识自我呢?我们人类的人生一直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会遭受苦难,我们会有痛苦、担忧,等等负面情绪,我们还会无聊,更为重要的我们还会死,死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那我们的人生意义何在?

这不就正是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所探索的内容吗?在这里,作者首先用海德格尔哲学回答者哲学的第一问题“我是谁”,从自身的发展去探索“我之所以为我”的可能性,了解人自身生存的意义,化解内心之中的虚无感,当然也就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

而且,在这本书中,作者并不仅仅坐而论道,更是有着“哲学与行动”的篇章,让我们通过哲学思辨指导我们现实行动,让我们真正从哲学中受益,让哲学成为帮助我们了解自我人生重要的一门学问。

那就让我们通过这样一本写给普通人的哲学素养提升著作,从作者梳理出来的哲学思维之中不断认识哲学,再用这些哲学指导自身,让我们不断从中受益,让我们不断成长。

“决心做自己,就是决定过自己的人生,也是与自己的人生和解”,让我们通过这本书提供的海德格尔名言警句共勉,让这本书梳理的海德格尔哲学能够真正帮到我们自己。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读后感(三):找到自我,拒绝过无聊的人生

如果生活的状态可以选择,你是选择充实忙碌,还是无所事事? 相信有些人会选择充实而忙碌,因为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人一旦闲下来,就会感到无聊无趣,甚至感到生命没有意义。 当然,有人也会选择无所事事,因为生活已经让他们忙得像陀螺一样,他们已经没有时间思考这些问题了。 忙碌,到底是为了获得安定的生活,还是为了逃避虚无。 我们朝思暮想追求的安定生活真的存在吗?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书中认为,不安定是我们存在的特征,我们却在整整一生当中竭力逃避它。

在本书中,作者塞丽娜.贝洛克。为我们深入剖析了我们为什么越忙越感到空虚,我们为什么会感到无聊,怎样把无聊的生活变得有乐趣。

01、越忙碌越烦恼,你需要找回自我 可以说,岁月静好、内心安宁是每个人追求的愿望。 生活中,那些能够掌握自己生活节奏的人,就活得非常安宁。他们可以自由分配时间,可以决定自己想做什么,不做什么。 那些无所事事的人,虽然不会忙碌,但是我们也没有从他们脸上看到发自内心的喜悦,相反,从他们脸上,我们或许看到更多的是茫然、呆滞、无奈…… 当然,那些生活“丰富多彩”的人,表面看起来,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但是,人们在完成了看似丰富多彩的活动之后,常常感觉身体被掏空。 可见,外在的忙碌,并不能带给我们内心的安宁和充实。 怎样才能让我们活得安宁和充实? 书中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空虚和烦恼,主要的原因是分心。 换句话说,专注地做事,不让自己分心,烦恼和空虚就不会侵蚀我们的内心。 现在流行一个词“沉浸”,什么沉浸式画画,沉浸式喝茶,沉浸式聊天,沉浸式听音乐等等。 这里的“沉浸”,就是不分心,专心做一件事。 但是,想要做到沉浸并不容易,沉浸的死对头就是网络信息。电子产品升降为了夺取人们的注意力,想方设法让网络信息如米诺骨牌一样,向我们不间断地推送。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被网络信息霸占,轻而易举就把生命交给了网络。 渐渐地,网络信息取代了我们的独立思考。 清醒的人,不会把独立思考的权利拱手让给网络信息,掉入网络信息的陷阱,他们会给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储备。 人之所以需要消遣,是因为时间显得漫长。 《时间的陷阱》书中认为,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才是真正地拥有时间。 如果你经常感到无聊,那就不要随便找一件事做,因为这件事做完之后,人还是会感到无聊。最好的方法是,知道自己内心想做的事,一心一意地去做。

02、找到自己,告别无聊 人生,不应该在无聊中度过。 无聊,非常折磨人。感到无聊时,我们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生命质量骤然下降。 正因如此,我们会想方设法摆脱无聊。 要摆脱无聊,我们先要了解无聊如何产生。 第一种情况,因为……感到无聊。 比如,在等车时,在阅读一本书时,在同某个人聊天时等等。 书中认为,让我们感到无聊的不是书籍等外物本身,也不是我们自身,而是我们在阅读书籍时产生的某种心情。 要消除这种无聊感,我们需要在经历这些事情时,获得某种态度。比如感觉到书本中的某些观点确实有意思。 如果我们对所有事情都感到无聊,那么,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比如我们可以从无聊的事物当中选取一些让我们感到新奇的东西,带着好奇心观察世界。 生活中,有些人就是能够把平淡的生活过得有趣,比如,他们会在做家务时做出各种瑜伽姿势,在等车时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等等。 第二种情况,对……感到无聊。 比如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时有个饭局,我们就会认为这个饭局很无聊。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对饭局感到无聊,是因为我们在饭局中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 第三种情况,一切都让我们感到厌倦。 比如,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日复一日,每天都是昨天的重复,一眼就可以看到头。 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为,我们对世界失去了兴趣,我们对现实感到退却,我们开始厌倦世界,包括自己。 海德格尔告诉我们,与其逃避无聊,我们更应该面对他。改变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找回自己。

03、着眼未来,把握当下 虽然有时我们会感到无聊,但想想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两万多天,我们就会感到些许的焦虑。 明天还没有来,只有当下才有意义。享受今天,不做明日之忧。 然而,焦虑时间的流逝没有任何意义,唯有把握当下,才是最好的享受时间。 要想把握当下,唯有把我们的计划分布在每个时间当中。 举个例子,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时间看书,然而在等车的时候,却让时间白白流逝,这是一种自相矛盾。 然而,要把握当下,我们得提前做好准备和计划。比如,我们可以事先准备好要看的书,计划这本书在多长时间看完,如此一来,一有空闲我们就可以看书,而不必把时间白白浪费,还要搞得自己很无聊。 如今社会,我们被大量网络信息轰炸,这时的我们与现实产生了隔离。我们总感觉到只要手机在手,世界就在我们的掌控中,如此一来,我们就失去了很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也失去了体验生活的乐趣。 把握当下,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主义,而是需要反思过去,专注于现在的事物,同时计划着未来。

04、写在最后 读书哲学书籍很难读,确实如此。虽然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但我还是读得很慢很慢,有些部分我甚至读了两遍才读懂。 一方面,我没有足够深厚的哲学功底,另一方面,我需要把书中的知识和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让这本书中的知识为我所用。 要想生活不无聊,要想找回真正的自己,多读读这本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