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周末读完印度史读后感1000字

周末读完印度史读后感1000字

《周末读完印度史》是一本由僧伽厉悦著作,上海交大出版的246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0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周末读完印度史》读后感(一):混沌的南亚次大陆

南方北方各种不同种族不同邦国不同宗教。从来没有真正统一过。即便是其中时间最长孔雀王朝、莫卧儿王朝,直到近代英国殖民,皆为外族人所建立。其中还有个贵霜王朝,是大月氏人所建,而大月氏人是当年被匈奴人从汉朝西北边赶过去的。。。不停遭受不同外族入侵,完全没有什么历史文化传承。佛教是尼泊尔附近一个小国王子所创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而今竟在其创立国消失殆尽,看起来他们更中意种族制度。国家官方语言至今有数十种之多。而英语虽广泛使用,却并不是联邦官方语言。对比中国,早在秦始皇就已经统一了文字。而如今的印度看起来依然是一盘散沙,联邦联邦,有邦无联!所以印度的民主看起来是容易的,那是因为政府根本不管你,近于无政府状态了吧。所以连基本的饮水问题都解决不了!依旧混沌啊,南亚次大陆...

《周末读完印度史》读后感(二):了解一点印度历史

关于历史,以前关注的主要是国内的,日本的,间或读读欧美的历史。说到印度,之前的了解多来自于网上肤浅的中印比较文章,也不想太当一回事情。上周末在浦东图书馆偶然一本《周末读完印度史》,借来一看。书如其名,的确没花多久,今天上午身体不适,偷得半日闲,躺在床上把此书读完。

这本书说到底是顿历史快餐,但也不粗制滥造,比较打动我的是书中对一些印度古代诗词的翻译,很严谨很有水准。这让我对这套周末读史丛书感兴趣起来,下次可以借其他国家的历史看看。

印度缺乏一个从头到尾的本土文明或者力量的统治,基本上是个被外来力量征服的历史,雅利安、穆斯林、蒙古人、英国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也才是半个多世纪而已,我不觉得印度现在是个强者。

印度孕育了佛教,却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印度国内,已经了然淡漠了。

我庆幸,中国现在是一个基本上统一的国家。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是走不快也跑不远的,更加无法在强手如林的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周末读完印度史》读后感(三):印度与命运有个约定

这本书是我对印度历史产生了兴趣,虽然有专业人士指出这本书的在翻译当中的颇多不当。但对于我这个门外汉来说并无大碍。

单从名字上就能判定它不是像严谨的理论著作那么冷冰冰,但又绝不是粗制滥造的畅销系。作者以时间为序,在为我们客观陈述历史的同时,又不失生动的举例,和深刻独到的见解。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把人物放入时代的背景,使我们对他们有深刻的感触,而不是单纯的评价得失。例如英吉拉甘地等。一位腼腆低调的寡妇,被时代推到了政治的最前台。但他并未如大家预期变成政治家的傀儡。而是通过个人魅力成为印度人民心中的女战神。而后又逐步转入集权,受辱下台。后又被时代推到前台,最终被暗杀。这传奇的一生让人着迷。

这个本书也引发了我对印度当代的思考。尼赫鲁家族对印度长达四十多年的统治随着拉吉夫甘地的被暗杀而结束。以后再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能够在全印度人民心中有如此大的威望,而印度又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发展中国家,它终将走向何处?印度的未来及走向给我们中国提供了参照。

《周末读完印度史》读后感(四):从南亚次大陆到孔雀王朝

印度这块充满色彩的大陆,容纳着次大陆上诞生的无数宗教、语言、文化,以及几千年来几乎更古不变的大地形:隔绝的大山与恒河平原。

我惊异于印度这样广大的容纳力,就算是在中国这个由56个民族,十里不同音的神奇国家里,也没有这样的盛况。况且这只是个次大陆,几乎与世隔绝,是印度本土的文化催生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宗教,这令我不禁想起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年代,若也能这样百家争鸣,清末我们也不会落后西方那么多。

从印度的政权讲来,可能由于多个相对自立的地区,所以直到孔雀王朝才建立中央集权。这一点由于地缘,没有被入侵者利用,不然印度的割据会造成各个击破的局面,一个民族可以不用统一文化,同一宗教,可是一定要有民族凝聚力,不是吗?

印度人在很早就了解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所以他们的建筑尺度与道德尺度都非常自律。以古城哈拉巴和莫亨焦·达罗为例,他们几乎同时建造,规则而有序,以至于窒息。我想,这一点是我们所能借鉴的。

我觉得印度古代文学精于描写,可是各种故事无非是阴谋诡计、兄弟相残,(或者,奥特曼式的)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成功获得了大众,我觉得这种为学不能成为文学,更不能作为宗教教义。还好现在印度教与这有“安全距离”,不然,可能一些印度人们会成为杀人魔鬼了。

不同与古希腊、古埃及甚至古中国的遗址,印度的纪念碑不是小心翼翼保存起来给游客们看的,它们不是死去的文物,它们有生命,并且充满了生机——有一种文化,它活着,依旧是持续的民族传统的一部分,而它们,正是这种文化聚焦的地方,这也最是印度的特色。

《周末读完印度史》读后感(五):从南亚次大陆到孔雀王朝

印度这块充满色彩的大陆,容纳着次大陆上诞生的无数宗教、语言、文化,以及几千年来几乎更古不变的大地形:隔绝的大山与恒河平原。

我惊异于印度这样广大的容纳力,就算是在中国这个由56个民族,十里不同音的神奇国家里,也没有这样的盛况。况且这只是个次大陆,几乎与世隔绝,是印度本土的文化催生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宗教,这令我不禁想起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年代,若也能这样百家争鸣,清末我们也不会落后西方那么多。

从印度的政权讲来,可能由于多个相对自立的地区,所以直到孔雀王朝才建立中央集权。这一点由于地缘,没有被入侵者利用,不然印度的割据会造成各个击破的局面,一个民族可以不用统一文化,同一宗教,可是一定要有民族凝聚力,不是吗?

印度人在很早就了解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所以他们的建筑尺度与道德尺度都非常自律。以古城哈拉巴和莫亨焦·达罗为例,他们几乎同时建造,规则而有序,以至于窒息。我想,这一点是我们所能借鉴的。

我觉得印度古代文学精于描写,可是各种故事无非是阴谋诡计、兄弟相残,(或者,奥特曼式的)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成功获得了大众,我觉得这种为学不能成为文学,更不能作为宗教教义。还好现在印度教与这有“安全距离”,不然,可能一些印度人们会成为杀人魔鬼了。

不同与古希腊、古埃及甚至古中国的遗址,印度的纪念碑不是小心翼翼保存起来给游客们看的,它们不是死去的文物,它们有生命,并且充满了生机——有一种文化,它活着,依旧是持续的民族传统的一部分,而它们,正是这种文化聚焦的地方,这也最是印度的特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