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命若琴弦读后感锦集

命若琴弦读后感锦集

《命若琴弦》是一本由史铁生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452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8-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命若琴弦》读后感(一):命若琴弦

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需要两个点 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这样你才能在中间这根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奏心曲。 【无字药方、谈断弦凭借药方能见光明、心灵寄托】 (老瞎子对小瞎子说“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封在你的琴槽里。”) 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傅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命若琴弦》读后感(二):目的虽是虚设,可非得有不行

《命若琴弦》最早在高中时期《读写月报》上看到,而这本书以这篇文章来命名,我想也是成功的,至少它吸引了我去看,就如作者的另外一本书《我与地坛》(史铁生著.我与地坛 史铁生代表作.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05.)也是用里面章名命名,需提及本书和《我与地坛》有很大部分重合,从两本书的目录结构就能看出来。

《命若琴弦》读后感(三):记录

读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之前读王小波和村上春树等 我都会对某个事物的描写 某个道理的清晰阐述产生共鸣 并把这些句子或段落记下来 但是读史铁生的时候 每一句都很朴实 像是娓娓道来一个普通的故事 没有什么恍然大悟的契机牵动 只是很平和的描述着 但当你最后看完整个故事的时候 突然发现整个故事像是一块浑然天成的玉石 无法拆分出来精彩或者不精彩的部分 整个故事必须是一个整体 收获一种完美的对故事而非文字的感悟

《命若琴弦》读后感(四):活着

先说形式,小瞎子设定的作用之一是为了老瞎子能用对话的方式讲出最后的道理,既是讲给小瞎子,又是讲给读者,还是师傅讲给年轻的自己,琴弦的比喻是为了说明生命如弦,得拧紧了才能弹响,用寓言故事把道理说透彻,讲形象。

再说含义,故事揭示了生命的目标和过程,我们常说人得活在希望中,因为希望=目标+积极情感,否则希望=目标。无论这希望是信仰道德,是伦理之情,还是感官欲望,只要能激发出人的生命能量即可,否则这些能量将会反噬自身,痛苦不堪。好比现在的我正在拿着手机,通过一边打字一边思考编写书评的方式,释放着生命的能量。

叔本华说“得到了就无聊,得不到就痛苦”,那么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努力在得到的过程中。

《命若琴弦》读后感(五):在绝望中保持希望

写了一个首尾呼应的故事,一个老瞎子带着小瞎子在大山里走着。 老瞎子想的是弹断1000根琴弦就能重见光明,小瞎子想的是小妮子和电匣子里外面的广阔世界。最终两个人的希望都破灭了。老瞎子的师父给他的药方是白纸一张,而最终这个白纸作为希望,封进了小瞎子的琴里。三代瞎子,传承了同一个虚幻的梦,好在药引的量从800根断了的琴弦提高到了1200根。 题目很好地概括了主题,琴弦是药引,也代表着希望。人生一旦没有追求,没有了寄托,没有了希望,命也就断了。 就像老瞎子,坐了好几天,老了好几岁,才觉得之前的辛苦,焦虑,盼望,都是那么幸福。联系到史铁生的本身的情况,更像“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也是那句“重在过程”。在当前逐步滑向低欲望社会的情况下,也是常读常新,有新的启示。 年轻的时候雄心万丈,待遇挫折又容易消极遁世,往往是没有什么大的困难,却看空一切,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对照本文,瞎子,残疾是仅次于恶疾与死亡的人生困境了,可是依然保持着希望,保持着追求,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普通人遇到的困难与瞎子比,和史铁生比,其实都算好很多,更应该好好挣命,才不枉来世上一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