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茫点读后感100字

茫点读后感100字

《茫点》是一本由卫斯理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8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茫点》读后感(一):《茫点》和其他

作为倪匡的脑残粉,我从初二开始陆陆续续看完了卫斯理系列的大部分作品。好在倪匡讲故事不罗嗦,一本书基本一小时内就能解决。这么多卫斯理故事中,我最最喜欢的是《头发》,惟一一本让我看了一整天,思考了很久很久的书。《头发》之后,因为出国,中文书看的少了。

可能是因为年纪增长,对生命的感悟慢慢沉淀起来。自己本身读的是理科,喜欢研究新科技背后的原理,近年来涉足医药和工业界,对脑科学还有光谱产生浓厚的兴趣。好了,现在回到《茫点》这本书吧。卫斯理系列众多故事中,和脑电波有关的不算少,我比较喜欢《多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可是他假设出来的脑电波干扰理论却让我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

《茫点》这个故事中,大脑被再次放到主角的地位。《茫点》同时延续了卫斯理的一贯思想:人类其实是非常渺小的。不是吗?对于我们自己的身体,人类了解的还只是冰川一角。虽然人类已经可以做到上天入地,可是我们对于一个离开自己一步之遥的人在想什么却完全没有概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多数情况下必须要靠第三媒介:语言、肢体等等。

这里我要插播一个故事。我从小坚定不移地相信世上有外星人的存在。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到了有一天,无意中认识了一个人,听他讲起小时候被外星人“接待”的事情。当时他正在睡梦中,听到轻轻的“忽忽”声,然后看到一个长相怪异的东西站在他面前。那个“东西”和他交流的方式很奇特,它并没有开口,可是他却能清清楚楚地感觉到它在和他对话。换言之,那个外星人(姑且这么称呼吧)是通过某种脑电波来和他交流的。然后他醒了,以为自己做了一场梦,可是梦的内容却清晰无比。

当然,相信他的人不多。许多人的悲哀也在此,思维的局限性,自己没有经历过就断然认为不可能。什么时候,我们人类可以真正地做到开放、平等和自由呢?看看中东战乱,大国为了自己的野心滥杀无辜。很多可悲的事情,即使我们征服了火星又怎样?

《茫点》读后感(二):真实与虚幻

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咫尺天涯,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看不见我(不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上)甚而,有人竟能真一以此立意,这样的情境,恐怕只有小说里才会出现这么戏剧性的情节。

茫点,存在的认为看不见就不存在,不存在的认为看见了就存在,一切眼见为实也经不起推敲,进而人们转向了大脑,自以为找到了目标研究的人们,依然寸步维艰。大脑如此的精妙,人们对它的认识,恐怕只是千分之几,就仅在思维这一块上都够折腾的了。

又想起那句古老的话来,帕斯卡尔说,人只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不需要整个宇宙动用武器毁灭它,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命,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依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加高贵,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 这段话说得对,也不对,人的伟大在于认识自身的可悲,宇宙的伟大在于可被认识,这一切,不正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统一。思想是伟大的,这一点我同意,但它同样具有局限性,

一,有未知性。

二,易让自己对不可能的事轻易否定(茫点),

三,受限于肉身。

思想依赖于人脑,人脑是如此重要,但是又弱的可怜,“一点微弱的干扰,就无法分得清真实和虚幻,可偏偏真实和虚幻,完全取决于大脑的活动”就未来推崇的虚拟体验而言,更是暴露出了这个问题。

对大脑的研究,或许有一定程度的进展,但到最后,会不会同爱因斯坦一样,还是无法接受那样的观点?“宇宙是由‘相互关系’组成的’量子世界’,没有‘相互关系’,就没有‘量子世界’。意识思想,终是一项难题,(没准儿大脑这目标不成,反而转向宇宙)结果一层层无底洞,这是西方科学的思维方式,向外无限扩展,可他们忘了,向外不成反观己,东方思维恰有无限的活力。

真实与虚幻,此对立一出,烦恼不断,可又有谁发现,此问一出即是问题所在,一切本无,正因心生分别而已,有一切烦恼,有了痛苦之源。

存在与不存在真的那么重要吗?有了这颗可被认识的心,干嘛不多花点精力去真正的认识清楚,(这话有点矛盾哦

人总是向外寻求证明存在的意义,一旦失去如同地狱。其实你早已身在地狱,不自知而已。

《茫点》读后感(三):幻由脑生——心理学角度解读《茫点》

有句老话叫做“眼见为实”。

如果,一个精神病院里的病人,总是对其他人说,他手里有一只罕见的蛾,但其他人看不见。这个病人说的是自己的幻觉吗?还是只有这个病人能看到这只蛾,别人看不到?

如果,一个人照镜子,却看不到自己,但这个人能不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身体,那么,这个人是幽灵还是精神有问题?

如果,有三个人一起看到一个人把另一个人使劲推出窗口,导致坠亡。但是推人的当事者却否认自己做过这件事。你会相信谁?

如果,有的人能够读出别人心里的想法,你相信吗?

这些都是倪匡写的《茫点》中的一个情节。这些看起来没有联系的情节,构成了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而把这些内容串起来的核心就是——人脑的功能。

人脑有哪些功能呢?当然,最广为人知的功能就是人脑是人类思考的器官。可以说,人脑集合了人所有的思想。但是,这只是人脑的一个功能。人脑还掌管人的感觉。人的感觉器官是人感受外界刺激(包括人体内部感觉和人体外部)的感受器,神经系统把这些外部信息传递到人脑相应的负责不同感觉的脑部区域,人脑的这些区域感受到这些刺激信息之后,人会产生相应的感觉。【1】

以视觉为例,说明人是如何看到的:

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眼睛是视觉信息的收集器,脑是视觉信息的解码器。只有视觉信息被解码之后,人才能了解看到的到底是什么。收集器到解码器之间,需要神经进行信息传递。

好,这篇小说的精彩之处就来了:

小说中,倪匡把视觉信息传递到脑之间的过程切断了。也就是说,不让人的神经系统把亲眼看到的内容告诉人脑。人脑接收不到真实发生的视觉信息。不仅如此,倪匡还在小说中,借助一种机器,把错误的视觉信息,跳过人的眼睛和神经系统,通过电波的形式,直接传递给人脑。人脑接收了错误的视觉信息,就会认为自己“亲眼”看到了没有发生的事情。

这,就是整部小说的核心。

你如果问,这事可能发生吗?理论上说,当然完全有可能。

这就好像你办公室的台式机没安装office和wps,没办法打开word,你只好把word发到自己的邮箱。回家之后,从自己家里的笔记本电脑登录邮箱,下载文件。因为家里的笔记本电脑安装了office,所以可以打开word,看到里面的内容。

笔记本电脑:相当于——眼睛

word:相当于——视觉信息

安装了office的笔记本电脑——相当于:人脑

网络——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

我们人眼正常看到物体就和这个过程类似。倪匡《茫点》,把视觉信息直接传递到人脑,让人脑误以为自己“亲眼看到”的内容相当于——黑客没有通过网络,而是通过电波,直接把word拷贝到你的笔记本电脑里了。

如果有一天,科技真的能不通过感觉器官收集感觉刺激,可以直接把“假的刺激”直接发送到人脑,那就太可怕了。

哦,开头的四个问题,想知道答案可以自己看看小说,讲解到这个程度,这篇小说就不难理解了。

对了,还没介绍作者——倪匡。发挥一下八卦精神,会发现,倪匡自己和他的亲人都是名人。

倪匡是谁呢?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也是文言小说女王亦舒的亲哥哥,倪震的亲姑姑,倪震是谁?周慧敏的丈夫。所以周慧敏是倪匡的儿媳妇,是亦舒的侄媳妇。

图片源自网络

【1】具体讲解感觉的类别:

PS:这是卫斯理系列里面我比较喜欢的一篇,因为整个卫斯理和外星人没什么关系的小说不多,能用科学解读情节的小说也不多。

PSPS:可以去看看一部纪录片《感官奥秘》,神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