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三月曝书读后感摘抄

三月曝书读后感摘抄

《三月曝书》是一本由林文月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月曝书》读后感(一):适合春天的书

这本书足足看了十多天,

开头感觉好闷哦。

我把书皮书封全部都扔掉,

仿佛才松了口气,

却也是咬着牙读下去,

直到游记部分,眼前一亮,

美食美酒部分,就豁然开朗了。

其实林文月的书写的很优雅,

可能是季节的关系,人心难静,

夏天更适合读那些致鲜速死的文章吧。

《三月曝书》读后感(二):梦里回转

日本文学对林先生的影响很深刻,以致处处都可见各种文学人物的痕迹。在游历在书本里曾出现的景点时,深山小径的拐角处,蓦然回首,仿佛见到了源氏举伞出入在蒙蒙烟雾里。

读完林先生的散文后,自觉自己修养甚浅,感叹书读太少。

在我看来,日本文学不如其他国家文学来得虚伪表面,她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人性的黑暗,没有过多地粉饰人类身上的美,才会导致很多的人无法忍受日本文学的压抑,但诺贝尔文学奖却屡次向日本的文人伸出橄榄枝。

《三月曝书》读后感(三):写字的人

看完有一段时间了,不知道如何写评论。

有点理解芥川为什么回到日本后,过了好一段时间才写北京。因为太多的话想说,太多的话说不明白。

关于写作,这个词看起来算是非常地职业,像是一个差事。更愿意将所谓的作家称为“写字的人”。

因为写字让人内心平静,让人心生满足,让人觉得时光的流逝了之后,依旧活在纸上。

收到书的时候其实有那么一点失望,那就是封面的设计的确差强人意,比起《京都一年》差了许多,内文的排版也是简单至极,在阅读的快感上本身就少了一截。谁曾想文字竟然可以克服这些不足,直接就穿透了内心。

在未曾防备的情况下,听林文月认真地说求学,说往事,说临终的父亲,说记忆里的母亲,渐渐地眼泪也止不住刷刷地往下流。

不知道写完此书后,林文月还有没有去翻开过自己的这本习作,那里面有太多的鲜活的往事,即便是与她生命轨迹无关的人,都受到了震撼,莫要说经历过这些回忆的当事人,一翻一读之间,怕是要绿肥红瘦一番了。

又或者,她已经看谈了过往,觉得那些事儿,不过是在纸上,在日下晒晒,就能闻到一股醇香。

若再有林文月的新书出来,怕还是会难以抵制地买上一本吧。

《三月曝书》读后感(四):悠然慢生活

记得《奋斗》里面,因为一句“我们忙着去工作、去谈恋爱、去奋斗,这件事十万火急,一刻也不能等”,于是,我们义无反顾,每天忙碌工作、生活、学习;于是,我们每天希望着做大事、赚大钱、做大官;于是,我们鄙视一切对时间的欣赏、浪费。

可不可以让我停下来,可不可以让我抗拒这个世界观。

因此,慢慢喜欢台湾散文,喜欢随心谢意的慢生活,喜欢对生活的点点滴滴,作出欣赏、作出品鉴、作出停留。

可不可以不运用高科技、不欣赏非主流、不喜欢每天奋不顾身的狂奔前进?

我的愿望很少,我只想有一颗清明而剔透的内心,我只想由一个自私但自我的周六下午,我只要窗外透着阳光的风景,只要秋阳中一阵透凉的微风,只要天台那棵鸡蛋花幽幽的花香,只要一本散文、一只音乐、一刻宁静、一段思考,只要能在散步、买菜的时候,看见迎面的笑脸、看到墙角的花开、呼吸干净的空气,足够了……

《三月曝书》,一本不可能透露情节的书,因为这本书将我们一切可以触手可及的生活,化作更平凡的诗意。

记得马小平老师课上永恒的主题,诗意的栖居大地。其实,用平凡和感激的心去生活、去体味,办公室外那一棵课玉兰树,何尝不是诗意的存在?

哈哈,煽情了。shad同学说得我愧疚了,所以掰了一个书评……

《三月曝书》读后感(五):旧时烟云,温柔地汹涌

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志文先生,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他近期主编了一套集子“台湾学人散文丛书”,囊括了台湾最著名的学人,其中有我属意的林文月先生。部分篇章早已读过,像是见了老朋友一般。

林先生有三重身份:翻译家、学者和散文家,她自己也曾撰文《我的三种文笔》,她的对于这三种文笔的收放自如叫人敬佩。追忆逝水年华,林先生简单的笔触,写尽了人生况味,欢愁岁月,读来细腻沉静,饱含深情。名作《从温州街到温州街》写两位学界耆宿的情谊和年华的逝去,偏又是淡淡的笔法,唏嘘不已,不觉就沉浸其中。林先生的游记书写并不拘泥于走马观花,也并不大发感慨,只切进小小的影像予以表达内心的感受。

《意奥边境一瞥》中,一位年轻女子同时过境,递出去的是一枚巧克力糖而非护照,中年警卫左顾右盼之后收下糖果,随后他的女儿来给父亲送物什,这枚巧克力糖便到了少女的车篮。林先生的美食文章也是她写作之余的又一美好享受,生活的烟火气息传递了最朴实的情怀。

“白云悠悠,三月的阳光熙和温暖。今日无风,正宜曝书”,于是在阳光下自然地忆起外祖父与台静农先生,笔墨轻淡。旧时烟云,温柔地汹涌而来,“人海茫茫,许多人和事都像过眼云烟似的消逝了,但是有些甜蜜而微不足道的往事,却能这样子叫人怀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