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蒙田》读后感精选

《蒙田》读后感精选

《蒙田》是一本由[奥]斯蒂芬·茨威格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17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蒙田》读后感(一):尼采在《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中提及蒙田

尼采在《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中提及蒙田:

我只知道一位作家,在诚实方面我认为他可以和叔本华并肩媲美,甚至略胜一筹:他就是蒙田。有这样一个人写过的东西,真可以增加我们在尘世生活的兴趣。

”(周国平译,译林 2012,P.12)

真是崇高的评价啊。

《蒙田》读后感(二):读茨威格的蒙田

读茨威格的蒙田

今天读茨威格的蒙田,书中说

蒙田知道他那个时代完全可能发生

古罗马的国王们统治下的

那些暴行。

这让我居然有几分窃喜。

让我想起十多年前

一次夜深时读王勃的《滕王阁序》

突然间的感动泪流。

今天,我意识到我有幸

亲眼看到他们所描述的暴行

正在发生。我说:我辈之责任

千年不易。

柳向阳

2013.4.13

《蒙田》读后感(三):感谢蒙田

这是一本干净的小书,在这个要升高三的夏天用了三节晚自习把它看完。秉承茨威格传记一贯的风格,清新的文字像清风吹过。自由主义者蒙田,孤独而骄傲。这是每一个内心丰富的人所具有的气质。在遥远的地方,不知那座蒙田城堡是否还在,在每个黄昏,微弱的阳光还能照进那个封闭的天堂吗。

不妄想通过这本薄薄的小书读懂蒙田,那个骄傲的自由主义者让自己被包围在不可接触的瓜子壳里。每个妄图剥开这层瓜子壳的人只会离蒙田更远。在这不干净的尘世,在这遥远的时光里,小心翼翼的翻开蒙田的书,也许是走近蒙田最好的方式吧。那个将自己关在阁楼里来求得心里安宁的人,出世而不可入世。

自由的灵魂,一定会走向远方。

《蒙田》读后感(四):蒙田

这是茨威格的最后一部作品,也难怪书中流露出与传主相当的共鸣。此书非常短小精悍,证明了作者的写作理论,尽最大可能简明扼要。 蒙田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而他所处的时代却至少是法国最黑暗的时代,天主教徒与新教徒正在进行着全面的内战,整个法国陷入腥风血雨。而处在这个时代的蒙田与处在二战时的茨威格毫无疑问有着共鸣。 作品很简单,也许蒙田的人生就是非常简单,十五年法官,十年隐居写作,出去旅游,最后的人生结局。其最主要的成就还是十年的巨著《随笔集》。 作者主要是对蒙田在时代中的处事以及其作品进行的表现,颇有借古喻今的意思,想引蒙田为师。可惜的是作者很快便走上了绝路。

《蒙田》读后感(五):撬开人类的头盖骨

几年前,我在从波尔多前往佩里格的路上,意外的发现了蒙田古堡。不过当时由于是搭朋友的便车,未能进去,只在路口遥遥的看了几眼。那是个中午,南法的阳光不太强烈,空气中满是多尔多涅河水的味道。此后我坐在车里一直想蒙田——他不曾经历沧桑,为何写出那么深邃的思想?

其实,这本书不是蒙田的传记,茨威格的书我也不太喜欢,他写的所谓名人传记都是读后感,而且是非常主观的读后感。他说年轻人和阅历不够的人,不要读蒙田,为什么呢?理由是蒙田太崇尚自由,如果一颗年轻无羁的心灵,再被蒙田插上一双翅膀,这个人就会飘起来,从而离开现实。可问题是,蒙田不应该被这样理解,他的随笔大都是午后睡眠很短的清醒意识,说穿了,就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的人生感慨,是他在城堡里放飞思维,何谈自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