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臺灣重遊读后感摘抄

臺灣重遊读后感摘抄

《臺灣重遊》是一本由舒國治 / 鄭在東著作,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D280.00,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臺灣重遊》读后感(一):讀書小記——舒國治筆下的台灣

南部仍一徑有著鄉鎮式閑閑度的情調。南部人愛泡茶。三五好友坐下,水燒上,便泡起茶來。你一杯,我一杯,就聊起他們南部式的閑閑生活話題。

他們(南部人)的生活與政治都可以說,很“傳銷”。

美濃的景,是,每天睜開眼都是圖畫。

台中人有一股對打點生命享受之強烈天真。

東部,被視為台灣最後一塊淨土。這“東部意識”,朦朧存在於為數未必多的長年根生本地的人,發想於應當不少的有意自外地遷去卻還未成行得人,實踐於一些為數仍然不多的近年才遷去的有志之士。

台灣市鎮可以逛的地方:西洋樓、老診所、圓環、夜市、運河或水渠、火車站、客運車站、小崗或舊神社、老橋。

花蓮是全台灣各縣各鄉里最不顯地方色彩、最沒有本鄉濃濁氣味的一塊天縱之地。所以說它空淡。

在這裡,社會的約束比較不顯,宗法禮教雖有,但空疏感也頗有。

《臺灣重遊》读后感(二):玩主舒国治眼里的台湾

舒国治,一个终生文艺的男人,已从文艺青年——文艺中年向文艺老年奔去。文艺人生的要缔是永远止步于生活表面,这原不难,但其实不易。第一,大多数人会被命运打入生活深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不由你不接招,有那份福气走马观花到死的,其实是命运的宠儿。第二,大多俗人不管有没有深刻的能力,其实都不甘心于表面,非要挖空心思做个"槛内人",而舒国治就有那份做"槛外人"的自觉——就像他的《门外汉的京都》,咂摸的就是那份门外汉看不真切、不乏美丽"误读"和"YY"的况味。如果说做京都的门外汉还有不得已的缘由,那做台湾的门外汉就更显得他有意为之的意趣了,跟自己生兹长兹之地,他也不纠缠不肉搏,两袖清风,保持距离,保持着"旁观者清"的犀利和刻薄。是的,他其实很简单很清淡,看就是看他那份刻薄:

“手表,要戴劳力士的,而且是‘满天星’型。不知怎么,他们爱极了这个字,满—天—星,于是有一段时间,理发店也叫‘满天星’,槟榔摊也叫‘满天星’。。。

我愈来愈发现,台湾,是逐渐演变发展出来的,而不是规范定制出来的。人们用车如此,人们建屋、开山、挖田、拦车位、摆地摊皆如此。穿上拖鞋,拎个小包,握支大哥大,然后开部车,停在夜市摊前,吃点东西,他就是如此,而所有在南在北的台湾人皆自然于如此。”

刻薄吧?其实他不愿深究的,你可以很容易分析出来:台湾移民原本的闽南乡土文化,接受了舶来的西洋文化之后,加以融合,形成了不中不西的台湾式审美。但无论多么科学地分析,为何台湾男人会热爱“满天星”这件事,仍然是个谜,不是吗?舒国治的聪明就在于他敏锐,但不深究。他知道保持寻常事物的神秘,而他永远不缺发现和感叹神秘的那份兴致,这是他永远文艺的秘笈。

因为台湾是他生兹长兹之地,所以他的眼里也满是时代的变迁:联考结束时的第一次旅行、三十年前的电影院、骑摩托车跟女生停留的海岸,但这些时代变迁在他眼里全都变成了西洋镜里的审美对象,因此只有玩味和把玩,没有血汗和眼泪,逝去的岁月也变成了黑白相片,可以就着酒或茶,慢慢品。没有什么是不堪回首的,因为没有那么深、那么痛。可堪玩味的“沧桑“感,来自心理的距离。生活他不当生活去过,而是当电影来看。不粘滞,所以行到哪里也带出”在路上”的旅人感。舒国治的“电影”,全是背景、全是空镜,全是故事发生之前或之后的景象,可以有无限遐想,而没有离合悲欢。

还有一点,他有一句说一句,只有一句也厚着脸皮只说一句,不怕读者骂“骗钱”,比如对埔里这个地方,他就只有一句可说:“埔里四近,有极多的寺庙及精舍,和尚们喝着鲜好的茶,也开始懂得吃杂粮馒头全麦面包。有的墙上还挂有范曾的画。”也就是说,他从不打算全面、不打算负责,而你要看的就是他的“偏”见,因为是偏见,所以新鲜、有趣。跟着他按图索骥,去埔里看和尚吃什么,你就傻了,舒国治不打算做指南,他只带你神游,游的是他眼里的埔里,绝不是你的。

他是逍遥的,但他不出世,他刻薄所以他挑剔,真是会看、会玩、会吃,这号人在北京就是“玩主”,可他是台湾人,于是成了文艺的。据说他一生也没做什么正经事业,学电影专业但也只乐于当一个观众,几乎家徒四壁,也没老婆,真是天下少有的一个享尽清福的逍遥闲散人儿。

有一天我听哲学课,听到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突然想起舒国治说过一句:“做自己,这世界迟早会供养你。”恍然觉得他真是天才。

《臺灣重遊》读后感(三):臺灣重遊 读书笔记

p22 南部人爱泡茶。三五好友坐下,水烧上,便泡起茶来。你一杯,我一杯,就聊起他们南部式的闲闲生活话题。

p23 南部,很少人在吃人头路,他们是自己的主子。他们的工作或事业常是自己设想出来或创发出来的。张三或者自己有一家小的机件工厂,李四或者自己有一块鱼塭,王五或者自己有一家保丽龙杯盘的批发店。总之,他们不大托身于制式公司机关的办公。当然,也没有那么多的公司,没有那么多的机关。

p24 他们在读报或看电视时,固是自己心思的运作,然面临重大的政府倾靠或是土地变卖或是金融投资时,则常习于採取村里群众的共同取向。

他们的生活与政治可以说,很[传销]。

于是,中南部诚是[传销]的天堂。

p24 太多太多,靠的是人跟人贴口相传。未必像大城市是靠制式媒体广告。

p26 就像南部中型城镇没什么人使用公车,他们自己负责自己的交通。太多的小镇压根没几辆计程车。若有,也不跳表。

南部的人也不怎么需要进电影院。他们负责自己的选片事物(租录影带)及观影场所(自己家的电视机)。

假如说台北人也愈来愈少进电影院时,其实是台北这城市已愈来愈乡村化或南部化。

p28 每年农历新年那几天,台北市顿时像个空城,市街上显得清幽,台北人开着车,放眼所见处处是车位,要停哪就停哪。

原来是有大量的人返乡过年。这些人,简单而言,叫做[南部人]。

这个时段,被我们戏称为[台北收复],而平时则为[台北沦陷]。

p30 南部,其实是台湾的本色。

而这本色,由来于地上田园及心中田园的无限慢衍。

南部人对土地林野之直觉本能感受,使得他所发展培植出的[黑珍珠]莲雾,他本能的赞美及珍惜,并极负自信的以之昂售。

他知道好的木材得来不易,故见有一块奇状树根的茶几,会抚之敲之而后叹道:[这块柴,赞]。并且乐意在他的客厅拥有一件。然后在几上布放紫砂茶壶,随时泡茶。

p32 农村林野的度日子情调,使得他乐意喝好的茶,用好的茶壶,吃优质的土鸡肉,却不甚在意穿什么西洋时尚标准下的名牌。倘若容许,他乐意穿着拖鞋进一家高级饭馆。

这是台湾人的可爱一面。也因此台湾灭有因阶级而区隔的消费场所。最有钱的人可以和最穷的人在同一家餐厅吃饭,并且没有非得穿西装打领带着皮鞋才能进的店。

p38 而社会人情之丰富化、怪态化,也已经是撰写扎实侦探小说的好年代来临了。

很多城镇,你在夜晚驱车进入、大致的绕一圈,便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平静安全的小镇,抑是一个蛮有些黑暗犯罪,可以配上些俗劣电影爵士乐的危机潜伏的城市。

黑色罪城,台湾已开始有了。至少气氛上,已有了。

p42 如今,台湾愈来愈没有乡下了。同时城市也愈来愈不像传统城市的意义了。

先是郊区被无限制的、很没分寸的、极度蛮横的假城镇化的扩展,随即造成城与乡完全没有矜持之间隔。

p45 不为什么,因为全台湾的人逐渐城郊化了。

那种一辈子在台北厦门街、潮州街、台南永福路、大埔街,台中练武路、继光街,每天只走不超过两三条巷子便能过足日子的老市民生活情调已愈来愈成为少数,已经渐渐被取代了。

p48 至于地图,更是别提了。有谁曾经纯粹看地图便能完全把台湾旅行得四地通透的吗?我相信很难。

外地人如我们,靠的是问路。不断的问。

当地人则是靠记忆。他们即使走公路也像走他家后宅的田埂小路一般的熟门熟路。

p52 台中人有一股对打点生命享受之强烈天真。故整个台中市二、三十年来即一丝丝显呈出这种[风情]。他们对艺术之迷好,虽然未必深谙所谓的[艺术]。他们对设计、对服饰、对房子、对吃、对咖啡馆、对[西洋]之念、对[蜜豆饼]及[泡沫红茶]……等等的遐想,皆充满着其天真的流露与发明。

p53 台中人多梦想。故台中被称为文化城。乃在台中人活在一块舒适光朗的平畴大地上,阳光充足,绿树飘洒,映着小川,和风拂面,故他的人生比较乐于去向往、去遐想美好。

p56 且看凡泡沫红茶店皆採开放门窗之空间概念。即使开冷气、也尽量门窗不关。当然,最正统的,是开吊扇。

桌椅。多采用原木桌及藤椅(其实是没靠背的藤椅)。乃求颜色浅淡,以不同于咖啡馆之深褐沉凝。以透露出一丝乡土感及[价格低廉]之意。为了达到这意念,墙上的餐牌往往用轻薄的松材原木来一片片钉上。

p60 近年来[摈榔西施]之设,更是有将真人洋娃娃化的置入玻璃箱中而供车行中人眼神游移之趣。

p62 我愈来愈发现,台湾,是逐渐演变发展出来的,而不是规范定制出来的。人们用车如此,人们建屋、开山、挖田、挪车位、摆地摊皆如此。穿上拖鞋,拎个小包、握支大哥大,然后开部车,停在夜市摊前,吃点东西。他就是如此,而所有在南在北的台湾人皆自然于如此。

p74 二十六年前,我们几个高中孩子刚考完大专联考,开始放暑假(这是我们人生第一次呼出一口气的真正[大自由]时刻。)

p74 近年来,你夜宿南投这些山城,夏天晚上不会冷了。何也?树林砍伐太过。

p94 站在忠一路的海港边抽烟,想消化一下适才朝口一摊摊吃下来的腹撑,在两三根烟的工夫里,有好几辆客运车停站,只见凡下车的人没有不带包包的,或肩背或手拎;这是十分有趣的。难道说基隆人凡出门皆有长途行旅之况吗?或是说:在基隆,每个人都像过客。

p96 然它的海滩极有风味,不是用来游泳的,是用来毫无因由的闲步的。你总是发现这里永远只有你一个人,陪着微微的海风、疏疏的防风林。若是坐在海滩后的小丘上,不论是看海、看沙、或远远俯看老梅村子聚落,竟是那么的静止不动。

p102 公园。因为有公园,令城镇着实不同于农村。

台湾各市的公园若能好好维护下去,令其野趣更扩,水泥建物更少,并增辟新园,则台湾就更近宝岛了。

p103 夜市。白日即使游山玩水,夜晚也想看看人烟。夜市是台湾最俗世的呈现,亦是最充满风土的有趣场景。看,便好了;吃,则不必太强求。

p105 小学。停下车,走进小学,常为了在树下小坐,甚至打个盹。但小学常有一股空气,安静的空气,像是远离市集也远离公路的无事感。也正因为这份安静,有时看着他们打篮球,一看竟看上好久好久。

p109 老外卖唱者

台北,很遗憾,没有像样的外地街头歌手。

这些地下道的老外卖唱者,他们有没有搞错?竟会以为用则好么差的歌艺琴技与马虎的卖唱形式,尤敢不觉羞愧的冀望台北人往他们的吉他箱内丢钱。

他们倘若以为台北人的聆听水平与台北的鄙陋落后城市外观应该大致成正比,那他就错了。

事实上,台北人听音乐的水准,很早就很高了。

我不相信这些歌艺鄙陋的街头歌手敢在纽约、巴黎、伦敦、柏林的街头摊开琴箱唱歌要钱。因为人走出纽约哥伦布广场的地铁站或巴黎的卢森堡公园地铁站或伦敦的皮卡底里圆环地铁站或柏林Oranienburger Tor 的地铁站,才听他唱了两句,马上忍不住笑了出来(即使略作遮掩),或是自语喃喃[oh,my god],然而台北人不会。我在走经台大的地下道时听过十几次老外唱歌,没有一次不烂,然没有一次看过台北人笑他。大多只是低着头快步离开。

这是台湾的可爱。

台湾人在这方面还相当乡土谦卑,并不懂太过个人意见化的飞扬跋扈。

p134 书满室窄,不时搬东移西,重新堆砌。见到旧书随手翻,蹲看一阵,待要站起,已腿麻不能动。

翻看的是一些多年前陆续买自旧书肆的有关台湾的旧指南、旧游记。买时未必细读,只意在聊备日后参考,时光荏苒,其实何曾参考过?这当儿蹲着读来,竟也颇多有趣的今昔之慨。

p140 花莲,对太多人而言,是一块心中的后院。那块地方遥远,不紧贴你的呼吸:那块地方缓慢,不催赶你的效率;但最主要的,那块地方空淡。

p165 其实人在北温带清冷的公园散步,或是在亚热带的树下闲坐,虽然前者瑟缩不已,后者挥汗难耐,皆仍然可以有其天然的舒泰;只有在台北这样一个很人工又很没有天然佳气却自以为很富设计、很多冷气设施的城市,最是使人无法感受自然界的呼唤,这是很可悲的。

p176 像光彩街670号[荣南实业](中油办事处),是那种和风兼台湾瓦房式町家,既是办公室,侧面推开玻璃门,或又是住家,极有生活感。我站在外面停看,觉得盯看三、五分钟也不腻,特别是里面有人走来走去拿东西或点烟或取报纸什么的。这也是为什么侯孝贤电影如此耐看的相似道理:场景深刻而人的动作合于真实人生时。

p184 再去[莉莉]与[義成]吃点水果,这是台南这[热城]的最佳享受。你随时想补充水分,同时也可中和随地吃小吃口中必然充满的咸腻。

p194 若有那种离镇中心三、五公里的小村子里,将自家宅院改建成干净房间数间的小旅馆,人能下榻两三晚上,白天骑自行车四处遨游,中午返回旅店吃主人自烹的午饭(乃外间吃饭太有问题),略睡一午觉(南部炎热,饭后常困),再登上自行车往深村幽里继续去探,有时遇上人家,攀谈投机,坐下喝茶,话话桑麻,更是美事。

p195 人口,是台湾城乡破坏的最大根源。

个人微信公众号:理想的下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