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行走台湾》读后感精选

《行走台湾》读后感精选

《行走台湾》是一本由伊乐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行走台湾》读后感(一):台湾,一个令我又一向往的地方

以抒情松散的方式描述台湾的见闻,作为记者,最多就是感受地方的本土色彩、人文风土,还有文人雅士的言谈气质,很喜欢这种感觉的作品。从艺术文学的角度观看台湾,写出两岸的关联与差距。比起大陆,台湾或许更加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这点真的值得我们学习。还有那些令人倾心的自然风景,神秘的原居民历史与生活。最有趣的是那些地名,嘉义是因为嘉奖义士,垦丁是因为开垦壮丁,还有金门的历史,澎湖的风景,在作者笔下我就好像身临其中,很想亲自去感受一下。

有点遗憾,我最有兴趣的士林夜市,西门町,台北101大楼等并没有展开说,这些地方我也是很感兴趣。

《行走台湾》读后感(二):台湾,是华人的一种情怀

这不是蒋勋的那本《行走台湾》,只是在书店闲逛偶遇的一本随笔。是一名记者2002~2008年4次台湾的旅行,每次都是长达1个月的深度游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也许是对台湾有着和作者一样的情怀让我看完了这本书。其实看的不算仔细,更没记下多少内容。只是慢慢的翻着书页,伴随着文字的跳动和图片的滑动,回想着自己心目中的台湾。

虽然去了八次台湾,但仍只走了心目中一半的台湾,仍然想继续探索剩下的一半。但似乎已经可以和台北人聊南部人文,和高雄人聊北部风俗都毫无违和感。就好像也能和作者一般,可以聊些很精致的小话题。

书中的一大半话题也和作者有过类似经历,可以感动身受。这种熟悉的感觉也许就是称之为“情怀”。

当然历史知识和文字功底远比不上作者,无法把情怀写下来。但对于那些“著名”景点之外的台湾却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或者我会归结为一个观点,台湾也许是一个只适合深度游的地方。

当然,我会在这上面加一个限制,是“华人”的。

因为骨子里面都是有相同的“集体潜意识”,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语言,都是融在骨子里面。或者我会觉得在台湾生活会有家的感觉,而且我最喜欢的是在台湾更能找到最“传统”的东西。也许这些东西也是“情怀”。

情怀就是熟悉,哪怕了几十年还是一样。其实看了作者对于10几年前台湾生活的描述,和这两年我感受的台湾差异并不大。也许最大的区别也只是街头的垃圾桶已经彻底没有了,其他都没变。而我就是喜欢这些没变的部分,或者说最熟悉的部分,因为最本真的中华文化没有变。这就是“情怀”。

2018-10-5

《行走台湾》读后感(三):《行走台湾》小感

对于台湾,总有着一份既熟悉又陌生的独特情怀,纷繁芜杂的历史政治因素,如横亘在海峡两岸之间的一座山脉,一片大海,纵使无从逃避,无法言说,也难以割断同文同种的血脉相承!

台湾在我印象中,不仅是浅薄的流行文化的象征符号,反而相较大陆文化有着更为深厚的底蕴与内涵!在如今人事沉浮飘忽不定,世事风华茫然躁动的社会里,从台湾清新淡雅却又别具风情的各类文化作品中,更能找到一丝安之若素,悠然宁静的心灵慰藉!

喜欢台湾的电影,无论是关于青春的浪漫爱情,还是关于生活的温暖亲情,或是关于城市的疏落人情,时常能从唯美精致的细节之处收获感动;一位台湾朋友曾给我说过,在当今台湾电影圈如履薄冰,四处碰壁的恶劣环境下,每部影片承载的都是台湾影人孜孜不倦追寻探求人生意义的梦!

再说到台湾女子,想起马家辉曾说过,得以娶到台湾女子可是了不得的事,她们大多各各艺德双馨,独立自省,灵气逼人;常常随笔就可以把家中琐事写就一篇荡气回肠,颇具影响的人生故事;做先生的难免终日提心吊胆,惶惶不安!虽说是玩笑话,但也应和了书中对台湾女子的高度评价:“她们大多举止优雅,穿着得体,说话温柔,是真正的淑女,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独立又不失传统美德!”从台湾令人艳羡的各色书店,各类艺展,各种学术交流让我深深相信,台湾浓郁的文化气息涵养出的女子必定是风雅脱俗,有着美酒般醇厚静远的美,需要怀有温煦的心境,慢品细酌。

最喜欢的章节是书中节选16位台湾知名文化学者与艺术家的访谈!他们想法深刻,阅历丰富,有着处世不惊的气魄,淡泊名利的姿态与坚守中华文化的傲骨!枝微末节的片言片语就得以窥见台湾文化界普遍豁达的学者胸怀与包容的谦卑之心!他们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反而使他们更为谦逊从容,在仅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孤独并执著地积淀人生,燃烧生命,创造价值!

此书的作者有着恬淡静美的温柔笔调,闲散安逸的细微心绪;文字敦厚扎实,读来也亲切可人,余韵绵绵;书的内容涵盖广阔,从繁华都市,到碧海蓝天,到悠然小镇,再到蓊郁山谷,书中的城事人文,山水风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了然于心的知名景观!

然而阖上书页,除了十六位名家的访谈有些关于人生与艺术受益匪浅的醍醐教诲,似乎并无更多出人意表的收获与惊喜!我一向认为,无论身在何处,他方的温度是要潜心静气,深入生活才能有所感知的!并非只是赏赏美景,对谈名家就能体味一方独有的人情味;想写好一本介绍他城与他事的散文志,除了深厚的文化功底,独到的视角眼光,还应有对这处陌生土地上生活脉动的精准感知与把握;才能抒怀内心的微妙情感,将之化作涓涓暖流,注入精致典雅的文字,借以引发读者共鸣!

正如星云大师所言:“台湾风光不一定比大陆更美,但我想山水是次要的,人情是重要的!”也许是作者走的太疾,记的太碎,台湾的风土人情,生活凡事大多点到为止,浮于表面,读来难免缺少触碰心弦的掠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