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听听那冷雨》读后感100字

《听听那冷雨》读后感100字

《听听那冷雨》是一本由余光中 / 林辛 编著作,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994图书,本书定价:9.8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听听那冷雨》读后感(一):江南之意境极矣

今日余光中先生辞世,对先生的了解除《乡愁》之外就是这篇冷雨了。

不记得是否是在高中语文哪张试卷上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作者笔下台北厦门街的雨与他记忆中江南之冷雨跨越时间空间交织出凄冷的美感一直印在我的心中。大学寒假期间每当下着冷雨都会想到这篇文章,偶尔会拿出纸笔把此文当做字帖来练习誊抄。

隔海悠思中的江南冷雨,揉杂古典诗词烟雨江南之意境,尽中文语言之美。

《听听那冷雨》读后感(二):女性的温柔

余光中的文字太有煽动力了,虽然余老先生是位男作家,但是他的文字却暗含着一种女性的柔美。让人读了很平静,有陷入深思。他的文章也特别适合朗读,配上一点伤感的背景音乐,会使人不禁潸然泪下。

这篇听听那冷雨就是鲜明的例子,里面为了表达对祖国大陆的思念,将所有母亲的特点都写在了雨的身上。不仅能使人感到雨的柔,还真的让人觉得这是冷的雨。余光中就是文学界的不朽人物。

其实我喜欢雨,不论是绵绵细雨还是暴雨,我渴望在雨中撩起裤脚衣袖奔跑或者漫步,在积水中猛力一踩然后水溅自己一身。

《听听那冷雨》读后感(三):杏花。春雨。江南。

手抄过全文。中二时期特别喜欢收集这种文字,很多东西现在看会觉得很尴尬,但是这篇,却是现在读来也美得不行的文章。

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杏花。春雨。江南。

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找

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朗读过无数次,无数次的为余光中先生感叹,是如何做到把叠词拟声词用的如此美的?

我是俗人,只能沉迷最表面的文字,略微感觉到冰山一角的情感。文字动人,想必也不及余老心中万分之一的感情。

《听听那冷雨》读后感(四):书评|梦里江南: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初识余光中是因为《乡愁》。我一直以为余光中是台湾人,到今天才知,他是地道的江南人,从21岁离开江南,在台湾,一住就是25年。在《听听那冷雨》一书中,从“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在余光中的大部分散文中,我们都能读出浓浓的乡愁,深深的思乡之情。正如一首歌的歌词中写的那样:“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听听那冷雨》读后感(五):一个人的浮世清欢

对雨的初印象可能滞留在那句李商隐的诗“留得枯荷听雨声”,彼时自黛玉口中戚戚婉婉道出,如嚼蕊闲谈,口齿生香。少了些男性的风流傲骨,却多了些柔弱女子的委婉心事。她,临窗而立,似临花照水,弱柳扶风,凭空夺去了晚荷的三分颜色,增添了残叶的七分风流。

而那雨恰是最好的一抹亮色,丝丝缕缕,密密麻麻。无它,无风韵,无它,无哀愁,无它,失了天地一番颜色,空了日月一段寄托。莫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她是风雨中的一杆残荷,傲然挺立;她是风雨中的一朵白兰,纤细清冷;她是风雨中的一缕梅香,幽游绵长。唯独立于风雨之中方能显现这女子的遗世独立,佳人难得。下颌轻仰,清傲孤芳;低垂螓首,百转柔肠。

知雨,用眼,是山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朦胧;用耳,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磅礴;用心,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悠游;用灵魂,是浔阳江头瑟瑟秋意枫叶荻花中缱绻而至,姗姗来迟的琵琶女,那芊芊柔夷下倾泻出的琵琶曲。一曲尽平生,一如曲阳与刘正风大限将至之时相对共谱的笑傲江湖,百般心事,千般风情,无须更与外人道也,只因此处无声胜有声。

听,那雨珠落下恢弘出万般交响,是汗水,是眼泪,是心血。

红尘陌上,独自行走。那些邀约一同绿萝扶襟,两鬓霜染,携风采雨的人兀自走散。只剩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落花独立,一个人的巴山夜雨,独剪窗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